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行,必須像勇士般精進!

修行,必須像勇士般精進!

佛教新

放生護生

佛教開示

導讀?將心安住在數息或觀想不凈的境界上,使煩惱妄想不再產生作用,然後再修習無常觀、無我觀引發無漏智慧,將煩惱執著徹底剷除。

我深深體會到,修行必須像勇士般精進,否則很難有重大突破。因為凡夫心太強大了,它像冰一樣,你白天拿個帶光帶熱的東西去照冰,想融化它,好不容易化了一點,到了晚上寒風一吹,又結上了,又還原了。

只有擺脫凡夫心才可能契入空性,解脫煩惱。契入空性,是你的心進入那個狀態了,真正達到無我的狀態,而不是用第六識去研究哲學,用你的意識研究佛學。這個道理研究很透,這是你的第六識的思維通過邏輯思維出來的東西。

思維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就是推理的。還有一種就是辯證思維,佛法是要靠辯證思維,辯證思維就是要對立統一,把對立統一起來。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讓我們開智慧,只有佛教徒才用辯證思維模式。

世間的哲學家們,大部分用的都是邏輯思維的方式。但是不管它怎麼思維,還是一種第六意識的方式。它還沒有把這個落實。

就像你開車一樣,你把說明書研究得很透,對汽車的原理研究得非常透徹,甚至每一個零件的名字都記得,每一步操作也滾瓜爛熟,但是你還沒有去實際開過車。

開車都是在開的過程當中慢慢地熟練——怎麼樣換擋,怎麼樣實際操作。你真正操作起來,那些說明書都不用了。前面快壓到人了,你還想說明書哪一條第幾條怎麼弄嗎?你還早就把人壓死了。

真正開車你不可能還去想說明書,就是實際的操作。修行也是這樣,剛開始只是還是在文字上的。所以為什麼我說你們也要出去鍛煉啊,個別的人你沒有實際的操作,光天天學是不夠用,不行。

有些人太年輕了,太年輕的人鍛煉的太少,經歷過的事情太少,那不行。沒受過什麼苦的人,光學這些教理,遇到事情就煩惱得很。很多煩惱出來就需要鍛煉,光學不練不行。

剛開始學佛的人,除非你大根基,一般都不行。你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很多的事情沒有經歷,不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劣根性。要在磨練中成長。

出離凡夫心,首先不能對世間有絲毫貪著。

我們這個要修,你要知道世間法都是不值得我們貪著,貪著了就要受苦。只要有貪心就要受苦,到後面是苦不堪言。

貪心是不斷增長的。只要貪起來以後,你不制止,它就會越陷越深,最後就無法自拔,肯定下地獄,然後你就苦不堪言。這個痛苦我們每個人都受過,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

在認識上,應觀苦為第一要。苦是佛教出世解脫的基礎,觀三界六道輪迴的痛苦,這需要好好學習中士道三苦。出離心沒有生起來的人,還是要認真的學,有些人教理、悟性很好,很深的教理它一看很快就能明白,但是他不會修的,為什麼不願意修啊?因為他還沒有受苦,他不可能會精進,不會去實修。

他就是愛好玩一玩,也就是把佛教當哲學研究研究。你叫他實修他是不願意的,他精進不起來的,什麼如救頭燃,勇猛精進,後面有多苦他還不知道。

無始以來,我們養成的貪嗔痴的種種串習,每一種煩惱串習都在設法主宰我們,我們其實都是被這個貪嗔痴主宰了,你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是貪嗔痴疑慢在支配著。這種業力,我們必須通過戒的力量來阻止它們,不讓煩惱有機可乘。

所謂定就通過某種特定的境界將心安住在其上,比如修數息觀、不凈觀,將心安住在數息或觀想不凈的境界上,使煩惱妄想不再產生作用,然後再修習無常觀、無我觀引發無漏智慧,將煩惱執著徹底剷除。

所以發起出離心之後,必須懂得怎麼樣保持,使它的力量不斷地壯大,直至最終獲得成就。否則即使發起了出離心,不久也會被凡夫心取而代之。

你即使發起出離心,但要是沒有去修習、沒有保持、沒有堅持修,那麼就很容易就忘記忘失。

因為無始劫來,凡夫心的業力太強大,當我們發起勇猛的出離心的時候,凡夫心會暫時避一避。凡夫心也很狡猾,它會暫時避一避,但只要我們稍稍鬆懈,它立刻就會捲土重來。

我深深體會到,修行必須像勇士般精進,否則很難有重大突破。因為凡夫心太強大了,它像冰一樣,你白天拿個帶光帶熱的東西去照冰,想融化它,好不容易化了一點,到了晚上寒風一吹,又結上了,又還原了。

我們修行天天就是干這種蠢事,白天光照一照,融化一點點, 晚上寒風一吹冰又硬硬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又是一樣的,然後白天你又開始了,又開始在那裡費力的用你那一點點光,那種光芒去照冰。冬天裡的太陽照了一天也沒有化多少,一個晚上過了又恢復了原樣。我們一生一生的就是這樣修,修了百千萬世還是這個樣。

因為這個凡夫心就是這麼堅固,你必須勇猛精進地突破,達到一定的層次,使它無法恢復原狀,突破這個凡夫心,才能有一個質的變化,達到一個新的平台。

在這個新的平台上,你慢慢地鞏固,不要再退回去。鞏固到一定的時候,你再累積資糧,再向新一個平台進攻。

當然了,你進入一個新的平台,也不可能一直一下就通到底,那是不可能的。你得一個平台一個平台地突破,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上,上一個台階你要在這一個台階上鞏固,不可能一直上去的,沒有人能做得到。

你必須累積到一定的能量,再往上竄一下,像消滅敵人一樣,打一仗你得歇歇、休整、休養。兵馬也得休養,積累力量,準備打下一仗。

打仗的時候就是一鼓作氣。消滅煩惱敵也是這樣的,不能打兩下又被它打回來了,又讓它恢復了。煩惱敵是會繁殖的, 它不像一般的敵人死了就沒了,會減少。煩惱敵像細菌一樣,你沒有徹底消滅它,它就會恢復,它繁殖得快得很。

一鼓作氣、趁熱打鐵,這樣才能歇一歇,歇在那層面上,鞏固好了,然後等下一波敵人,消滅下一波敵人。

煩惱敵也有一層一層,煩惱敵有多種多樣,力量也不一樣,所以呢,修行是實幹,僅僅研究,是沒有用的。

假如你研究戰略戰術,這是典型的紙上談兵。紙上談兵你可以談得頭頭是道,真幹起來,那個不是紙上談兵,你要解脫生死就得真干。

推薦活動

去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佛教報道網 的精彩文章:

清華教授:學佛人可以玩手機嗎?從美國名校數學教授不用智能手機說起
淺談藥師經大意

TAG:中國佛教報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