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玉璽現五次,四人得璽三人死,只他得之淡然

三國時玉璽現五次,四人得璽三人死,只他得之淡然

原標題:三國時玉璽現五次,四人得璽三人死,只他得之淡然


提示:點擊


傳國玉璽,傳來傳去,有人因它而死,有人因它起家,獨此一人不妄想傳國玉璽是秦始皇下令用和氏璧製作,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做為皇帝是正統的信物。後來,歷代帝王都以這個玉璽為國之重器,奉若神明。有此玉璽的皇帝是受命於天的皇帝,沒有此玉璽的皇帝是氣數已盡的「盜版」皇帝。可見傳國玉璽在這塊「石頭」的在人們心中是很有分量的。


《三國演義》中傳國玉璽出現了五次。第一次是何進與袁紹誅宦官,卻被張讓等人先下手殺死,袁紹入宮屠殺宦官,造成宮中大亂,漢少帝被太監們劫持出逃,後被董卓迎回,清查宮中時,傳國玉璽丟失。



第二次是董卓劫持漢帝往長安後,孫堅至洛陽宮中,在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孫堅得到了玉璽,便動了「登九五之分」的主意,正欲攜玉璽託疾向袁紹辭歸回江東,卻因消息走漏,害得孫堅違心起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不料卻一語成讖。


第三次是孫策用玉璽質當,借袁術兵馬圖大業。袁術聽說有玉璽,大喜過望,但還口是心非 「吾非要你玉璽,今且權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馬五百匹與你」,孫策自此有了起家班底。袁術在淮南地盤大,有了傳國玉璽,一激動就當上了皇帝過過癮。袁術這一次是打破了英雄們都在爭而又都不稱帝的潛規則,引起了各路英豪的不滿,為他悲劇人生埋下伏筆。



第四次,袁紹破了公孫瓚後,袁術在淮南感到皇帝不好當,就想讓位給袁紹,並說親自將玉璽送過去。袁術送玉璽事小,卻讓劉備得了機會,以劫殺袁術為名帶了兵馬逃離許都。


第五次.袁術兵敗,想喝密水不成,氣得吐血而亡。在其侄子將靈柩送廬江的路上,被徐璆盡殺之,奪得玉璽,獻於曹操。 得到傳國玉璽的人有孫堅、孫策、袁術、曹操。孫堅在征伐董卓時,可謂赤膽忠心,但是就在孫堅無意間發現傳國玉璽後,孫堅立即就像變了一個人,寧咒自己死也不願交出玉璽。


孫策倒是充分發揮了玉璽的作用,從袁術那兒借得兵馬,成就了江東一番事業。袁術就不同了,得了玉璽就當皇帝,結果引火上身,在想讓位的時候,牆倒眾人推,連強盜都敢在這個皇帝身上撈一勺,最後直到窩囊到死。曹操得了玉璽,很高興,但自始至終沒有利用玉璽稱帝。 因為曹操是一個注重實力的人。手下人也多次讓他稱帝,但曹操始終不答應。如果稱帝,只會招來各路諸侯的進攻,而挾持著一個無用的天子,行使的是天子的權力真是為所欲為,當皇帝只不過一個虛名而已,曹操看得很透。而曹操得玉璽後不廢獻帝,卻是更棋高一著,他讓多少想當皇帝的人死了這條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最可憐的犧牲品,軍國主義下的日本女兵生存慘狀
民國最有名的五個渣男,個個家喻戶曉,卻都曾始亂終棄!

TAG:歷史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