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被玩壞的電影名

那些被玩壞的電影名

對於不了解電影的普通觀眾來說,片名往往能直接影響他們的選擇。比如像最近院線上映的《神秘巨星》、《捉妖記2》、《勇敢者遊戲》、《無問西東》等,光看名字都有一股號召力。

而《奇蹟男孩》、《第一夫人》、《南極之戀》

名字取的就像在跟觀眾手動說再見...

但其實不止這些,港台那邊給電影的譯名一直都非常的接地氣。本屆奧斯卡的熱門電影《伯德小姐》,在香港定檔後搖身一變成了《不得鳥小姐》......

對於它另外的譯名,比如《淑女台》、《大眼萌妹》這些,我也只能仰天長嘆一聲可惜。

但不得不說,有許多熱門電影都陸陸續續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甚至有些都被妖魔化了。

以下內容高能預警,閱讀時請不要喝水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香港譯名為《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看到的人估計是黑人問號臉

這是什麼鬼譯名?

奧斯卡熱門片《水形物語》的香港譯名為《忘形水》

說吧

劉德華給了你們多少錢

我《水形物語》給十倍!

在豆瓣排名中高居第一的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到了台灣變成了《刺激1995》

不得不說

真刺激

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國王的演講》

到了香港直接成了《皇上無話兒》

我只想問

這滿屏幕都是港產古裝歷史劇的既視感是什麼鬼?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托尼.厄德曼》

被糟蹋成《爸不得你快樂》

我還巴不得你別翻譯呢!

電影《弗蘭西絲.哈》的譯名分別為《紐約哈哈哈》(台)《凡是哈》《紐約哇哈哈》(港)

正經一點不好嗎?

真的稱得上是神翻譯了

對於這些走心,甚至算得上走腎的譯名,即使充滿陳腔濫調的惡俗,但它偶然的幽默感還是會有讓人眼前一新的美感。電影譯名也是一種文化,或多或少的體現了兩岸三地的人文環境和生活習慣。

最後溫馨提示下,不要因為歪到外太空的電影名放棄了一部好電影,畢竟真正的「好」是歷經磨難也能深藏功與名的。

END

編輯 徐思璇

關注稀奇包er,讓閱讀成為一種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稀奇包er 的精彩文章:

寒假必追劇list

TAG:稀奇包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