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

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

蕭規曹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很著名的典故,「蕭」,自然是指漢代的開國丞相蕭何,那麼,「曹」,又是指何人呢?「蕭規曹隨」又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蕭何。蕭何是劉邦的重要謀士之一,他早年是沛縣的官吏,就像劉邦早年是在沛縣泗水亭的亭長一樣,他們都是秦時的小官吏。蕭何起先輔佐劉邦起義,後來又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漢朝建立後,劉邦在自己成為皇帝的同時。就拜蕭何為自己的開國丞相。漢朝初年,由於秦末暴政和楚漢戰爭給社會帶來了巨大損害,連年戰亂使得國內經濟凋敝,生產生活都急需恢復。甚至就連皇帝出遊時,想要四匹同樣顏色的馬都找不到。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面對這樣的狀況,在蕭何建議下,漢高祖劉邦推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輕徭薄賦,使漢初的經濟得到了穩定恢復和長足發展,人們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社會政局也日益穩定下來,從而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曹,就是指曹參,他是繼蕭何之後當上漢朝丞相的第二人。曹參和蕭何一樣,早年都是沛縣的官吏,跟隨劉邦一同起兵,他披堅執銳,攻城略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和蕭何兩人,一文一武一內一外,輔佐劉邦,可謂是劉邦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193年,即漢惠帝即位後的第二年,這時年紀已經很老的丞相蕭何得了重病,漢惠帝親自前往蕭何家中探視病情。在殷切地關懷了蕭何的身體狀況後,漢惠帝詢問他,將來誰可以接替他的丞相職務,蕭何不願意表示自己的意見,只是說,有誰能像陛下那樣了解臣子呢?漢惠帝百思不得其解,又想到應該按照漢高祖劉邦的遺囑,便再問蕭何,你看曹參怎麼樣?蕭、曹二人由於共同輔佐劉邦創造基業,舊時關係非常要好,齊心協力,可後來劉邦建漢論功行賞時,曹參的權力和地位都比不上蕭何,二人之間由此產生了矛盾,關係日漸疏遠起來。但蕭何深知,曹參是個不可多得的治國的人才,所以當漢惠帝,提到曹參時,蕭何立即摒棄前嫌,表示贊成。他對漢惠帝說,皇上的主意錯不了,有曹參接替,我就是死了,也安心了。

果然,蕭何病逝後,曹參接替了丞相的職務。當上丞相的曹參,處理政事,一切按照蕭何已經確定的章程,一點都不變動。有些大臣看到曹參這樣清凈無為的做法很是不滿,也有的大臣著急向他獻計獻策。可曹參自有一套對付他們的辦法。凡是就政事向他進言的,曹參都請他們一起喝酒,直到客人喝得酩酊大醉地回去,他們還一點建議也沒來的及提出來。年輕的漢惠帝看到曹參這種表現,心裡很是焦急,認為曹參是個倚老賣老,看清了自己。

曹參知道惠帝對自己有了嫌隙,就找機會跟惠帝說:「請問皇上,您和先帝相比,哪一個更英明?」漢惠帝說:「當然是先帝,這不是一目了然嘛。我怎麼能比得上先帝呢?」曹參又問:「那我和蕭何哪一個更能幹?」漢惠帝很坦率地回答道:「好像不如蕭相國。」曹參於是說,確實不錯,陛下不如先帝,我又不如蕭相國。那麼,他們平定了天下,又根據社會現實制定了一整套的規章制度,我們既然無法超越他們,那麼就按照他們的規定製度去治理國家。只要不失職就可以了,漢惠帝聽了曹參此言,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

曹參用他持有的方法,沿著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有條不絮地治理著國家,沒有出過偏差,從而更加鞏固加和穩定了漢朝的政治格局。而且由於漢惠帝時期正處於長期動亂之後,百姓特別需要國家的安定和政策的穩定。所以,曹參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合乎民心,並沒有給百姓帶來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的人民還編了歌謠,稱頌蕭何和曹參。他們敬重開國功臣丞相蕭何,更感激在蕭何去世後,繼任者曹參沒有讓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發生變動,保持了漢初以來原有的設置,使百姓更加適應漢朝的統治了。

這也就是歷史上「蕭規曹隨」的來歷。可見,蕭規曹隨,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曹參的做法也不等同於墨守成規,他是在認真分析,研究了社會狀況後,做出了按照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處理一切事務的決定的。他的這一決定,是符合當時漢朝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狀況的,是事實求是的做法。曹參有很準確的判斷力,也很識時務,他知道,只要不失職,就已經是完成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了,也算是對得住高祖劉邦和前任相國蕭何了,更是對漢惠帝負責任的行為。

蕭規曹隨這個典故,就是對我們今天處理各項事務,也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失蹤了2000多年的羅馬軍團,又出現在了中國,只是變成這樣了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