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千人馬屯紮、5百家將守護:蘇護為啥就沒保住妲己,瞬間被吸魂

3千人馬屯紮、5百家將守護:蘇護為啥就沒保住妲己,瞬間被吸魂

3千人馬屯紮、5百家將守護:蘇護為啥就沒保住妲己,瞬間被吸魂

幸福的人大都相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身為商朝的大將,冀州一方諸侯蘇護:為人剛烈,忠勇有加,不願為奸臣送禮,才硬生生的被逼上「梁山」。

他的這段「苦逼」經歷,與《水滸傳》里的80萬禁軍教頭林沖,多有些相似。

經西伯侯從中勸解調和,蘇護權衡利弊,無奈表示肯低頭妥協:答應向好色的紂王,獻上自己的女兒蘇妲己。

不料,在送女兒進京的路上,蘇護親自帶著兵馬,護送著女兒妲己,卻又瞬間被千年狐狸精吸魂附體,陰陽兩隔。

女兒身體,還是的女兒身體,思想和靈魂,卻早已被攝走。


「源易緣」在《封神演義》中看到:原本蘇護是可以挽救自己的女兒的。只因他的一些過度自信和偏執,才白白搭上了自己的親身女兒性命。

在《封神演義》第4回「恩州驛狐狸死妲己」章節中看到,妲己揮淚拜別母親和長兄,由父親蘇護壓後護送到了恩州。

原著說,蘇護父女等一行到恩州時已經榜晚,接待他們的是恩州驛丞。

蘇護讓驛臣安排食宿時。驛臣當時就告訴了蘇護:自從驛館裡三年前出了一位妖精後,凡過往的老爺,都不在裡面安歇。

為了安全起見,驛丞提供了另一種接待方案:請蘇父女委屈在行營安歇,這樣「可保無虞」,不知老爺尊意如何。

「無虞」一詞出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周易》的第3卦:「水雷屯」六三爻辭。

爻辭原話是:即鹿無虞,唯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易經》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打獵時沒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官吏帶領,被困在山林中。君子要見機行事,不如放棄,前往則會有困難。

驛丞的話是想勸告蘇護:既然有陰邪,不如退避三舍保平安。


蘇護的反應又是怎樣?

「源易緣」看到,蘇護大喝一聲,又說了以下幾個意思:

1、天子貴人,豈能懼怕什麼邪魅?

2、館驛里不是有館驛嗎,怎麼能居住在行營里的道理;

3、趕快去打掃館驛。晚上不僅要在館驛這裡,還要住中廳堂室。

4、行動遲了要治罪,誰怠慢誰來領罪。

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馬上就是皇帝的「老泰山了」。

驛丞心裡一定在想:反正也盡了提醒的義務,既然惹不得,就老老實聽人家的話吧;興許皇上的貴人,真的是命大福大造化大呢!

安排停當,蘇護將閨女妲己安排在後面的內堂,有50名侍女伺候。還有3000人馬、500家將在驛館外邊守護保安全。

蘇護安頓後,突然想到驛丞的話。蘇護想:此地是皇華駐節之所,人煙密集地怎麼會有這樣的事?

但不又可不信、不得不防,想得此,他便將豹尾鞭放在了案桌旁,挑燈讀著兵書。

相信後來的情節,大家都知道:僅是一陣風響,怪風吹得毛骨聳然,燈滅而復明……

蘇護聽到有人喊妖精來了,便急去救女兒。

後室的妲己告訴父親,並不曾的到有妖怪。

蘇護告訴女兒:這得感謝天庇佑,不曾驚嚇得你!

此時此刻。身為武將、又是一方諸侯的他,也是肉眼凡胎。

他哪裡能想到:女兒二八嬌容今已喪,錯看妖魅當親生。此妲己,早已不是彼妲己。


「源易緣」看到,這一場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蘇護並非全不信鬼神。這從他後來的「謝天謝地庇佑」的話中也可看出。

他之所以讓親生女兒被狐狸精附身,與他的嗔痴和疑心等有關。

「貪、嗔、痴、慢、疑」被佛教視為五毒,五不善根。」五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欲之根源。

蘇護認為自己皇親國戚,女兒是貴人。貪戀禮儀情面,不願屈居行營,是為「貪」;

面對驛丞的建議,蘇護不加辨析,不聽從,反而勃然大怒,是為「嗔」;

因不情願獻給紂王女兒,帶有情緒。面對惡劣不利己的形勢。不明事理,不懂因果,是非不分,是為「痴」;

蘇護成皇親國戚,加上原來的諸侯的自信傲慢,認為即使有妖精不可能近了女兒身。表現出來的就是傲慢,認為高人一等,是為「慢」;

蘇護自以為是的否定一切。晚上,又起了驛丞的話,半信又半疑,當疑卻不疑,是為「疑"。

九尾蘇狐狸精選中妲己,是一個妖魅附體必然中的偶然事件。妲己性命的斷送卻是自己父親遇事衝動、不考慮後果的結果。

當然,這些都是神話傳說。

"源易緣"也看到,《封神演義》原著里,有這麼一句:此是天數,非人力所為。

只是,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我們又該一聲祝福,還是一聲嘆息呢!

「雞毛能飛天,陰溝能翻船」。

對此話題,您有哪些觀點和看法,歡迎留言給我們!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台留言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陽源易緣 的精彩文章:

比西梁女兒國王都急著想成親的女妖精,如來佛祖何故替她說了情
《西遊記》中他對孫悟空最有情分,多次巧言周旋,助其得道成佛

TAG:安陽源易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