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兒早戀被父親毆打至骨折 疼痛的不止是親情
輸入
我會陪你一起
走出心靈的迷宮
愛,是唯一的答案
2018-2-5
孩子是無辜的
但父母並不這麼認為
14歲 早戀 開房 打進醫院 骨折
關鍵詞就這麼幾個
而我看到的是,女兒在早戀的時候,父母雖然沒有明確地拒絕,但有一點是做的不夠的,就是正確地引導,僅僅是和對方家長見了面,也沒有打算強拆,但偏偏忽略了兩個孩子的感受,既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建議,比如說放學了可以來我家一起做作業,這樣既沒有強拆他們,也讓他們有個地方學習,家長們也看的見,這段感情可以良性發展,也沒有對孩子提過任何的建議,僅僅是提出了自己的底線,不允許有性行為,學習成績不能往下掉,這兩條都是父母期望的結果,那麼孩子期望的結果是什麼?
他們希望這段感情能夠得到父母們的引導,培養他們愛一個人的能力,以及「為了自己愛的人負責任的能力」父母還要求孩子在放假的時候,隨時報告在哪裡,和誰在一起,事無巨細全都要彙報,並且還控制了零花錢,通過控制經濟來控制孩子的行為,表面上看這樣的方式的確是為了孩子好,讓她收收心,但是實際上是控制了她的自由,同時也是在心理層面把孩子往她的早戀對象那邊推,所以孩子會對大人喊,請尊重自由精神,因為在孩子看來「為了我的自由,同時也為了反抗來自父母的壓迫,我選擇撒謊,是我保護自己的方式,而並非刻意為之」同時,孩子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
而她在小男朋友那邊,她一切的委屈不安和難過,都得到了安慰和歸屬,這時候的小男友當然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既然父母知道自己也是過來人,為什麼還會以為「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過了這個階段不會好的,因為父母並沒有孩子處於這個階段的應對能力,只是天真地以為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而實際上是把這個問題留給下一代去解決,這個大自然很有耐心, 父母輩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會留給兒女, 兒女還解決不了就留給孫兒輩,一直傳下去。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應該怎樣在最想愛一個人的時候,培養自己愛一個人的能力,並且從中得到成長」
父母天真地以為,我們已經很寬容了,沒有強行拆散你們,但這時候,父母在早戀階段遇到的問題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只不過父母選擇了比上一代人更為明智的做法「不強拆」但是缺乏了最重要的引導。於是,情急之下一頓暴打,孩子骨折,這樣的結果比強拆更讓人難以接受,並且在孩子 的心裡留下了對感情的陰影,在孩子成年以後,開始下一段戀情的時候,陰影的副作用就會體現出來,到那個時候,父母又會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應該怎樣培養自己愛一個人的能力,並且從中得到成長」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每一段感情都難有好結果,如果孩子的自我修復能力足夠的強,則另當別論。
「在我初戀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對待我的那段感情的?我的感受是什麼,我希望發生什麼,不希望父母做什麼,那麼,我會在我的孩子初戀的時候,或者在孩子初戀之前,想明白這幾個問題,我不希望父母對我做的事情,我不會對孩子去做,我希望在父母那裡得到而沒有得到的,我會給予我的孩子,從而在孩子身上修復我童年的創傷」
而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控制,也產生了相應的後果,就是「父母不讓我做的,我偏偏要做」所以那條底線「不可以有性行為」很容易就被觸動。
父母的學歷不錯,工作好,只是父母取得的社會成就,和孩子沒有任何關係,女兒對父母毫無敬畏,那麼平時有沒有教育孩子什麼是家庭觀念?孩子覺得父母說的都不對都是土老冒,那麼父母是不是應該在孩子身上學習他們這一代人的社交語言?讓自己在心態上變的年輕化,從而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
父母很早就想著要把孩子培養成有思想有主見的人,希望她別被男人騙,這也沒錯,但是孩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當父母把孩子培養成有主見的人的時候,她發現我和爸媽之間的距離正在變的越來越遠,代溝正在一點一點地拉大,但是父母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是覺得自己在孩子眼裡是個土老冒,讓孩子成為有主見的人不錯,但是父母也要跟上孩子的腳步,否則,孩子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父母根本想不明白。
而這個時候,再遇到孩子早戀,她首先遇見的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個人,而是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能夠互相理解的人,情侶在一起的基礎要求不就是要互相聊的來么,而這正是孩子和父母之間最明顯的問題,兩代人聊不來,我覺得你土,你在我面前沒有家長的權威,當一個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的家長面對孩子犯下的極端錯誤的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訴諸暴力。
上面的母女對話,是母親描述的「我並不是在對孩子進行空洞的說教」但在我看來,還真的挺空洞的,只要孩子回答了母親提出的問題,母親立馬就給予反駁,並且提出很現實的問題,但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方式,因為母親並沒有真正地接受「孩子在談戀愛這個事實」所以,如果母親真的想和孩子進行平等而友好的對話,那麼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代替孩子「看風」那些感情中未知的可能性和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當年是怎麼做的,那麼對話的過程可能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
媽:「你們兩個以後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女兒:「我要和他浪跡天涯,走遍世界」
媽:「那你們現在開始要好好學外語了,語言不通是個大問題,而且沒錢的時候還能兼職做一下翻譯為自己賺點生活費」
(在提出實際問題的同時 給出自己的建議 並且是孩子現在就可以零門檻上手的準備工作)
女兒:「最近好像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是挺多的,學習都耽誤了」
(意識到媽媽提出的問題 並且承認自己學習上確實沒有上心)
媽:「那你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有意識地提出建設性地問題,讓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女兒:「能不能放學或者周末的時候讓他來我們家和我一起做作業,這樣我們也不用老是出去玩了,錢也省了,還能互相監督學習,而且我們的家長也都知道我們在幹什麼」
(孩子給出自己的意見,並且徵求家長的同意)
媽:「行啊,這樣我也省了不少麻煩」
(評估孩子這段話的可行性並且表明自己的態度)
但是家長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在傷害過後,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關係修復,通過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定的可能性重新接受父母,而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在孩子的現階段年齡,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維護自己的感情和在乎的人,只能向父母「即權威」低頭,孩子一旦低頭,父親就說了那句蓋棺定論的話「那個男孩子不珍惜你」父母從頭到尾有教過孩子什麼是珍惜嗎?從一開始忽略的孩子的感受,然後確定自己的兩條底線,接下來對孩子經濟上進行控制,在情感上把孩子往小男友那邊推,唯一做的,和珍惜有點關係的,就剩下一個「不強拆」了,這不是珍惜,不強拆這個用詞的潛在意思就是「我並不看好」
而我猜測的另一個可能,就是為什麼父母會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既然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並且孩子也覺得父母是土老冒,也就意味著在孩子的感情問題上,父母無法給出相對積極的建議和幫助,能做的就只有「不強拆」本來感情問題父母應該是有相對豐富的經驗的,但是並沒有教給孩子,那也就意味著父母自身並沒有情感引導以及相互接納和理解的能力。
而孩子成為了父母能力缺失的代價,最終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而我能對孩子說的,也只能是,痛一點,你就會長大一點。
----房樹人
界世的你當不
只作你的肩膀
無
無畏的太陽
親子愛戀家庭情感牢騷
空·


TAG:心謎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