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南懷瑾老師:所有修持工夫就是一個「養」字

南懷瑾老師:所有修持工夫就是一個「養」字



 

南 師 國 學 堂

品讀國學經典,從這裡開始

 




 

南師說:

 




所有的工夫、做法、修持,就是一個「養」字,「養」字之難就在這裡。

本文告訴我們「內以養己」,

「養己」的境界有四個字——「安靜虛無」

這個誰都會,一看文字都懂!真講「安靜虛無」的實際工夫就難了,就是《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的求安求靜的步驟,一直到達明道為止。所以嚴格地講靜和安,它有工夫上的層次,

修養到達最高的境界——虛無,就是佛學所講的空。講到「養己」,現有的生命是本來生命的投影,從現有的生命上,找回本來的生命,就是「安靜虛無」。


 

「原本隱明」,就是剛才講的「攝生之道」,在佛學的方法叫做「都攝六根」,就是把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等隔離開,返求諸己,內省自己,這個就是「原本」,也就是不向外放射。

譬如我們學打坐,眼睛閉起來,耳朵不向外聽,在佛學叫「觀音法門」,返觀自性等等;拿《參同契》來說就是「原本隱明」,不向外放射,

回到自己本來的那個安靜的狀態。



「內照形軀」就難了,這是道家修養工夫的境界,在我們原始的文化裡頭,「內照形軀」是「內視之道」;在佛學就是「觀照」、「返觀」,表達不同而已。

「內視」並不一定是指身體以內,而是無內外中間之「內」。不過我們沒有到達這個境界以前,姑且拿這個身體來做一個標準,先把外用的精神收回,轉向「內照形軀」,就是這個身體。這就產生了後世道家的守丹田、轉河車、修氣脈、打通任督二脈等等的方法,原理就來自「內照形軀」。據我個人所了解的,各家的修法,最厲害也最有效果的是佛家的「白骨觀」和「不凈觀」,實際上這就是「內照形軀」。當然普通觀不起來,如果觀起來也同道家一樣,眼睛一閉靜下來,身體內部氣脈的位置,氣血的流行,五臟六腑的情況,一目了然,都看得非常清楚。道家《黃庭經》就講到這部分,但是,

「內照形軀」不是用這個肉眼看,而是屬於自性的功能。


 


以上這四句話,就是「煉己」工夫最重要的基本原則。

從明朝以後,道家講「百日築基」,其實有些人不到一百天就可以建立這個基礎,甚至六七天就可以達到。但有人修道一輩子都做不到,只會閉著眼睛打坐,像禪宗祖師罵人黑漆桶一團,閉著眼睛黑黑的,什麼都不知道,茫茫然一片無明。不管佛家道家,或者顯教密宗,隨便哪一種修鍊的方法做到了,「煉己」的四句話也一定做到了。……


 


「此節,言煉己之功,在乎得一也。」所以百日煉己築基要得一。

「《度人經》雲」——這是道家的經典,「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可見中黃丹扃,為萬化統會之地。譬若北辰居所,眾星自拱。學道之士,從此

溫養子珠,勿忘勿助

。」

孟子云:「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傳你的口訣最重要的就是勿忘勿助。我們打坐修道,勿忘勿助就是不增不減。但是我們做工夫不是在那裡增,就是在那裡減,所以做不好。




這個「一」向哪裡找?你不要去找!

打坐兩腿一盤,這個時候很定就是一。到後來,你只要加一點點,手也擺好腿也盤好,心想這個時候我要打坐了,完了!已經是二了,不是一了,接著就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來了。所以

大家要靜,什麼時候是靜呢?你不需要求靜,只像是想要休息一下。休息還不簡單嗎!說休息就休息,如果說,格老子我要休息啊!那已經不休息了,已經多此一舉了,就不能得一。

……


 


孟子講「養吾浩然之氣」,不可揠苗助長,不能幫助它,幫助就不是溫養了。

一個鄉下人種稻子,天天看,看不出稻子長高,他就用手拔一下,長高了,稻子也死了,這就叫揠苗助長。許多人做工夫都在「揠苗助長」,剛剛有一點對了,一下子發光了,以為得了道,然後要加工,又吃補藥又練氣功,這樣那樣都加上去,結果發光變成發暗了。

所以這個時候不能揠苗,不能幫助,只是看住,這是溫養。


 


——南懷瑾先生《我說參同契》






——以上篇幅,皆選自《南懷瑾選集》,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編輯| 南師國學堂


@圖片|來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修|公眾號平台已開通留言功能,


歡迎同修師兄

在文章底部

留言評論,也讓我們做的更好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南師國學堂 

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藥師經》的秘密——生理疾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TAG:南師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