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你不知道的收藏價值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民國時期有著「袁大頭」稱號的銀元。民國初建時期,我國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人,財政危機也很嚴重,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也不失為一種斂財的好方式,只是紙幣時銀元的代表,是兌換券,如果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的流通,紙幣信用也很難確立。就在這個時候,幣制改革已經是不容耽誤,「袁大頭」銀元也基於這個基礎而誕生了,這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趨勢。經過了多年的鑄造,「袁大頭」銀元數量增多,流通建廣,最後「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統一,也為「廢兩改元」奠定了基礎。
我國「袁大頭」銀元有多個版本,有O版、三角圓版、簽字版、粗發版、甘肅版等,特別是袁世凱「簽字版」十分被收藏者關注喜愛。「簽字版」共有兩個類別,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大寫英文L·GIORGI)。這些版本每個版本收藏價值都很高。
「袁大頭」銀元的正面圖案是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背面圖案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正面鐫有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袁大頭的官版的成色為89%,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
最近幾年,在紙幣收藏行業中,民國三年的「袁大頭」銀元一直成為銀元收藏愛好者選擇的對象,它的市場價格相對其他收藏品來說也一直比較穩定,屬於老銀元中的潛力品種。目前,收藏市場上常見的「袁大頭」最多的三個品種是民國三年、九年和十年鑄造的,民國十年鑄造的「袁大頭」相對比三年的少一些,為不少集幣愛好者所看好,因此具有很高的增值潛力,是近代銀幣中不可多得的臻品。
這些民國時期的銀元,不僅見證了我國建國初期民國的發展歷程,更是這個國家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這些民國時期銀元的價值不僅僅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更多的是它帶給我們的歷史意義與紀念。


※帶你欣賞:郵票上的那些傳世名畫,還有你不知道的文化知識
※分幣中「七大金剛」,我都沒看出哪裡不一樣,卻值得擁有
TAG:中藝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