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者受凍+班車2小時一趟+觀賽角度極差 註定得罪了媒體的平昌沒好果子吃…

記者受凍+班車2小時一趟+觀賽角度極差 註定得罪了媒體的平昌沒好果子吃…

葛優在《甲方乙方》中有一句流傳很久的台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如果有一個奧運版本的話,那可能應該是:2008年過去十年了,我很懷念它。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如果你經歷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空前的盛況,那都沒地兒吐槽的服務,那貼心細緻的付出的話,那之後的不管是溫哥華,倫敦,索契再到今天的平昌,都會有一肚子的槽想吐。而平昌,將這個吐槽的慾望激升到了頂點。

看看眼下的平昌,似乎會覺得兩年前的里約似乎都可以被原諒和接受了,人們接受一件事的底線在對比中不斷下降,是多麼可悲。可無奈,沒有的對比,就沒有傷害。也由此可想而知,平昌奧運會在剛開幕不到2天時間裡,被送上熱搜的都是一些略過糟糕的服務和體現。

有一句話這麼說,「防火防盜防記者」,作為傳播者,握著筆杆子的記者最有發言權,他們是在報道賽事,也是體驗賽事服務最有表達慾望的人。一屆冬奧會舉辦的如何,觀眾體驗如何,如果沒有了記者的採訪和報道,那世界也將無從所知。

可這一次,身在平昌前方的記者,也紛紛加入吐槽大軍,成為了平昌組織不太有利的「抨擊者」。絕非不客觀描述,只是把他們切身經歷用不帶形容詞的詞語描述出來時,就知道,平昌的賽事服務可憐到了什麼地步。

開幕式,一屆奧運會的門臉。三萬人的體育場,用總導演的話說,幾乎是座無虛席。這是成功的。但大幕散場時,組織工作卻給美輪美奐的開幕式演出添了幾分堵。

「凌晨1點了,MPC回江陵的媒體班車還沒來,我已經在風中搖曳一個小時了。」這是平昌前方一位記者在昨夜等車時絕望的表達。這只是冰山一角,跟他有類似遭遇的記者不再少數,因為一個點來一班車,錯過的或者上不去的就要等一小時後的下一班車。這樣的龜速,豈是要著急回去趕稿,清樣的記者們所能忍得?更何況,千萬別忘了,韓國東北部的這座小城,還有著凜冽的寒冷。

「你所等候的媒體班車不見蹤影,而在遠處雪山上的比賽即將開始」這是前方記者最絕望的經歷,而側面也反應出韓國人也如此不靠譜的事實。

一般情況下,MPC會有一本有關場館的交通車次、路線、時間的手冊,最不濟也該有一份詳盡的表格列印出來放在顯眼的位置供認閱讀。可平昌似乎太過於高估記者,以為萬能的他們一切都搞的定。而結果呢?其實是:「這裡的交通班車表簡直讓人抓狂,不知道要找的車在哪裡」。

再舉一例,女子跳台滑雪的訓練日,中國記者想去採訪中國第一人常馨月。但事實是,從主新聞中心到阿爾卑斯滑雪中心的媒體班車不見蹤影,而好不容易找到調度處後,才發現,下一趟車排在兩小時之後。這是何等的絕望?也許兩個小時之後,黃花菜都涼了吧?

想想兩年前的里約,至少在班車服務站,會有每隔15分鐘一班的班車,由晃晃悠悠,不急不徐的司機開來,不管車上有1個人,還是10個人,到點發車,是司機的職責。於是,不管是在主場館群,還是在馬拉卡納體育館,至少不會出現等1小時以上的奇葩事件。

想想十年前的北京,班車服務站,地鐵,公共交通等設施一應俱全,儘管有些路途會相對遙遠,但只要合理安排時間,還有奧運專道保駕護航,何來絕望?

在平昌的記者,在寒風中搖曳時,常常會想刷支付寶,開共享單車,吹著小風去採訪的愜意日子,可惜,在讓人畏懼的寒冷中,平昌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想到要等2個小時就會絕望的心情。

除了班車讓人吐槽到無力吐槽之外,場館內媒體席的安放也讓韓國人顏面盡失。記者蜂擁至冰球比賽現場,至少有朝韓聯隊的這個熱點,可去了才發現,坐在記者席時前面的桌子會遮擋視線,只能看到賽場的一半,即使起立大約也只能看到賽場的四分之三。想看完整比賽?只能看屏幕。

「採訪了15年的冰球比賽,去過眾多國際賽事的現場,視野這麼差的記者席還是第一次遇到,單純從視野方面來看,還是首爾的木洞溜冰場更好。」壓根沒考慮過記者感受的平昌組委會又一次在大意中,讓記者用吐槽的方式見識到了「不靠譜」的真實一面。

也許,經歷過北京奧運會的人會意識到,不會再有比北京奧運更好的奧運體驗服務了。但不求能媲美北京,但至少做到北京奧運會提供的服務的60也成。可惜,平昌冬奧會似乎還達不到這個已經很低很低要求的數值了。(撰文/子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走邊寫 的精彩文章:

平昌真的冷嗎?湯加小哥-10°C赤膊上陣,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勇氣!
平昌首日,短道5項奧運紀錄作古,複製30年前卡爾加里神奇,中韓死磕硝煙已起!

TAG:邊走邊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