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手遮風雨,白衣護新芽

一手遮風雨,白衣護新芽

一個小小的生命降臨人間,他的生與死、苦與樂,都像一粒種子,種在親人的心間,也種在我們的心田。

GIF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來之不易,孩子之於父母,可謂是世上最珍貴的禮物。孩子稚嫩嬌弱猶如剛冒出的綠芽兒,經不住風雨的吹打,受不了病菌害蟲的侵襲,而兒科醫生,大概就像是一位為綠芽兒剔除一切病害,用心呵護他們茁壯成長的細心園丁的存在吧。

在杏壇醫院的見習中,通過走進兒科科室,與兒科醫生密切交流,親自體察兒科醫生的工作,同學們了解到了兒科科室的基本情況,也深深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的不易與艱辛。

喧鬧中靜心

兒科見習的地點是兒科住院部的醫生辦公室。一路走來,兩邊都是兒童病房。停下來細看,可以發現幾乎每個病房都住滿了患病的孩子,不太寬敞的房間擺上了六張病床,陪同孩子的父母幾乎只能坐在病床上,並無其他可以容身休息之處。房間裡面傳出來的孩子的哭鬧聲、大人的安撫聲、醫護人員的應答聲充斥著整個走廊,顯得無比嘈雜。兒科大概是整個醫院最嘈吵的地方了吧,而兒科醫生卻能夠在如此嘈雜的環境中絲毫不亂、鎮定自若地完成問診、查房、記錄等工作,這數年如一日的靜心堅持想必也是頗不容易。

細微處叩詢

參加見習的同學有幸先後跟隨了兩位醫生去查房,給人印象深刻的是醫生問診時親切溫暖的話語,有條不紊的詢問,對患兒認真細緻的檢查和對病人家屬用心的囑託,無不表現著他們的專業熟練,給病孩家屬以信心與希望。醫生每查完一個患兒,就轉過身來給同學們講該患兒的病情病況,其病因及治療方法,講解細緻入微。醫生另外著重提到,臨床上很多東西與課本上的知識並不完全一致,臨床上所接觸到的情況比課本上所講的要複雜許多,絕大多數時候照本宣科地做臨床診斷是不可以解決問題的。所以醫生建議同學們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注意培養臨床思維,多方面發散思考問題。

專業里幹練

通過翻看住院病兒的病歷,可以發現大多數患兒都是因為患有支氣管肺炎而入院,其主要癥狀表現為持續的發熱和咳嗽,最後胸片檢查證實患有支氣管肺炎。支氣管肺炎多發於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由於嬰幼兒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尚未充分發展,容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肺炎。

因為正值流感高發期,來就診的患兒人數過多,而醫院裡兒科醫生緊缺,門診部看不過來,住院部的醫生在早上需要幫忙看門診。住院部門診開放時間為早上八點半到十二點,八點半過後,科室裡面便陸陸續續擠滿了帶著孩子來看病的家長,原本安靜的房間一下子變得喧嘩無比,空氣中充滿了不安與焦慮。

辦公室里熙熙攘攘,同學們站在禚主任的旁邊學習如何給病人看病。「視觸叩聽」是做全身體格檢查進行臨床診斷的重要方法,禚主任依據此方法給病人做體格檢查時迅速而老練,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很快就完成了。事實上,體格檢查的項目有很多,而臨床上時間不足,無法按照要求認真地做一遍全部檢查。但隨著逐年臨床經驗的積累,醫生便對家屬描述完患兒的癥狀後該做什麼樣的檢查有了一個明晰的取捨和側重,只需通過部分的體格檢查便可以得出準確的診斷,大大提高了看病效率。

禚主任的問診總是幹練而高效的,她往往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性地問患兒家屬相關問題,經過分析迅速得出診斷,然後開好處方葯,展現著一個專業醫生的水平。都說兒科是「啞科」,患兒往往不能夠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與不適之處,很多癥狀和現象只能由家長講出,這過程會疏忽掉很多東西,所以醫生與病人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醫生看一個病人平均時間只有六分鐘,而如何在這短暫的時間內迅速篩取病人所給的信息,得出診斷,在眾多可治療的葯中選對合適的葯對醫生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這也是一個執業醫師的基本功。

壓力下堅持

兒科科室應該是醫院裡最忙碌的科室之一了吧。或是查房,或是閱讀分析患者病歷,或是上門診,或是處理突髮狀況,科室里的醫生從來沒有停止過工作。在上午出門診的時間裡,辦公室里總是擠滿了前來看病的孩童與陪伴的家長。即使是在不用看門診的下午,也常常會有情況緊急的病患家屬進來問詢,也需要處理許多住院患兒的突髮狀況。

禚主任跟同學們說,她平時很忙,醫院要求值班值到八點半,但因為要求處理完手頭的工作才可以走,往往要待到十一點才能下班。醫院每年有十天的年假,但因為科室太忙了,一般只能休五天,剩下的五天用雙倍工資來補償。而且做一個合格稱職的醫生,要不斷積累不斷更新知識,每天下班後還要利用業餘時間外出學習。醫生這個職業普遍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近年來很多人都離開了醫生這個工作崗位,在禚主任看來是因為他們大多對醫生這個職業抱有過高的要求。而留下來繼續堅守崗位的醫生,他們多數懷有著對醫生這個職業新的理解與信仰,而且享受著作為醫生特有的成就感。

現今兒科醫生緊缺,很多人不想在兒科工作,是因為兒科的事尤其多。禚主任說,難的不是給病人看病,而是緊張的醫患關係的處理。家長往往護兒心切,對醫生總是持有懷疑態度,在特定情況下還可能失去理智對醫生進行質問甚至實施暴力,這一切使得兒科醫生所承受的壓力比其他科室大得多。特別是在現在醫療環境不好的狀況下,兒科醫生的從醫之路顯得越發艱難。

兒科醫生,大概就是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天使吧,他們總是關注著孩子的身體狀況,擔憂著患兒的病情,及時開出最有效的藥方,為病孩的康復痊癒而高興不已;而其中的汗與淚,卻深藏在心不為人所知曉。在兒科科室短暫的見習中,同學們切身體會到了兒科醫生的苦與樂,深知其中的艱辛,但也因為如此,他們在學醫從醫道路上邁出的步伐也必將愈加堅定。

從醫路漫漫,甘苦有誰知?

願做白衣鳥,默默護兒行。

TBC

文字 符愛芳

排版 符愛芳 趙豐筱

圖片 第一臨床醫學院團總支社會實踐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醫大一臨團總支 的精彩文章:

TAG:南醫大一臨團總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