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教故事:杜絕傲慢與偏見

佛教故事:杜絕傲慢與偏見

學佛,學的是什麼?

其實想必您心中是有數的,學的是慈悲,學的是智慧。

那麼如何才能將這種學佛的修養,體現在生活之中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沒有偏見」,讓我們看看下面的這則故事,看看佛是如何以智慧洞徹傲慢與偏見的。

一時,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中。一日清晨佛陀入王舍城托缽乞食,來到一位婆羅門的門前。

這時婆羅門手上拿有盛裝飲食的杓子,以及供養用的火具,站在門前看著緩緩而至的佛陀。

熟料,當佛陀一到,婆羅門立刻惡口呵止佛陀為「賤民」,不讓佛陀來他家門前乞食。

佛陀見婆羅門出言不遜,遂慈悲問道:「你知道什麼叫賤民?何謂賤民法嗎?」

婆羅門答道:「我不知道什麼叫賤民,也不知道賤民法。沙門瞿曇!莫非你曉得賤民和賤民法嗎?」

佛陀說:「我非常熟悉賤民、賤民法。」

聽聞佛陀如此答覆,婆羅門立即心有所悟,隨即放供具,恭敬立請佛陀入座,頂禮佛足,請求佛陀為他說賤民與賤民法。

佛陀告訴婆羅門,真正的賤民不在於種姓的優劣分別,而在乎行為的惡濁,大凡有此類行為之人,應當留意分別:

一、內心瞋恨,隱藏過錯,惡見犯戒,虛偽不實;

二、慳貪吝惜,諂媚虛偽,無慚無愧;

三、沒有慈悲心,殺害一切眾生;

四、攻擊村落,殺縛槌打人民;

五、脅迫他人,利益自己;

六、有主無主物,據為己有;

七、拋棄妻子,奪人所愛;

八、侵佔親友、師長的物品;

九、妄語詐騙、索討不還;

十、借貸財物,妄語偽證;

十一、造作不善業,隱藏過錯;

十二、有人問法,答以非法,顛倒欺誑他人;

十三、空無實有,愚痴為利,輕慢毀謗智者;

十四、貢高傲慢,自我稱讚,毀謗他人;

十五、自造罪過,嫁禍他人;

十六、受人利養,不知感恩圖報;

十七、呵斥沙門、婆羅門而不布施供養;

十八、父母年老而不勤加奉養;

十九、沒有證道,妄稱證道;

二十、生於大家婆羅門,卻行諸惡業。

有這二十種行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賤民,而以種姓門第高貴妄加分別,是不應該的,若一個人的行為高潔,那無論他身處哪一種姓,都應該值得恭敬。

婆羅門聽罷,讚歎道:「慈悲偉大的佛陀,您是大了不起的聖者,我著實是受教了,願信受奉行您的教誨。」

言訖,婆羅門以滿缽飲食,供養佛陀,此後乃隨佛出家,修學正法。

佛陀所處的時代,種姓制度是當時社會的極大偏見,但佛陀以偉大人格和廣博的智慧,使當時即便最高種姓的婆羅門,也能仰慕聖教,皈依三寶,佛陀所攝受的婆羅門,不僅有文中所述者,更著名的還有摩訶迦葉、舍利弗都是婆羅門種姓。

婆羅門因種姓的緣故,而多生我慢,這就好像上智下愚的先天命定論一樣,豈不聞眾生皆有佛性,都具備修善成佛的可能性,一昧歧視,拒絕平等,無非是不願正視那虛誕的自我,佛法讓我們破除我執,其實正是端正世風的上佳之法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皇寺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皇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