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度最具貢獻作者」蠟筆小新 謝謝你,與醫學界一路風風雨雨

「年度最具貢獻作者」蠟筆小新 謝謝你,與醫學界一路風風雨雨

歡迎大家關注醫學界「2018年度最具貢獻作者」兒科蠟筆小新以及他的專欄。

醫學界有這樣一個粉絲和作者

他比我們所有的小編資格都要老

他是醫學界最最最……鐵杆的粉絲

也是醫學界最最最……忠實的作者

從2014年到現在

他寫了上百篇精彩的文章

閱讀量超150萬

文章的平均閱讀量接近2萬

他不隨波逐流

也不愛追逐所謂的「熱點」

只是用心地去總結和體會

他是一位臨床小大夫

不是什麼大咖

可是

那又何妨

他帶給了我們很多很多

他就是醫學界兒科頻道專欄作者

——蠟筆小新

對於他

我們只有感謝與感激

謝謝你

在過去的日子裡

與醫學界一路風風雨雨

正如小新所說:我們的未來,我們的緣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2018年,我們一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關於寫作,他這樣說……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我是2014年7月份開始給「醫學界兒科頻道」投稿的,剛開始只是零星地寫點小體會;2015年底成為專欄作者至今,除了個別月份外,幾乎每個月撰稿數都不少於4篇,相當於每周寫一篇。

寫作定位主要是兒科醫生,有時候也寫育兒科普文,偶爾客串神經病學、心理學和社會熱點話題。

剛開始寫文章主要以某個疾病為主題,照本宣科地介紹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預防等,後來覺得這種寫法與教科書無異,讀起來也比較枯燥,但對某個疾病會有較全面的認識,如《骨齡評定及其對兒童生長發育的指導作用》、《性別決定和性腺發育障礙》、《高胰島素血症性低血糖》等。這類文章,與其說是撰文,不如說是讀書筆記。雖然可以較為全面地認識某個疾病或話題,但不符合微信「快餐文化」的特點,很少有人會耐心地看這類文章。

後來,寫作話題也逐漸轉向於某個病的某個小問題,或對某一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點擊率明顯提升,得到許多讀者的認可,如《如何阻斷乙肝的母嬰傳播?》、《淺談兒童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我看過最好的小兒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記憶策略》、《O型血可以輸注A型血小板嗎?》及10多篇手足口病系列文章等。

後兩類文章是目前兒科蠟筆小新主流的撰寫風格,也因此圈粉無數,其中絕大多數是一線的兒科醫生,甚至有不少讀者誤以為筆者是某個主任或大咖。為了文章更具有可讀性,撰文會更加口語化,有利於文章的傳播,也符合微信「快餐文化」的特點。

儘管如此,由於多數讀者是兒科醫生或臨床工作從事者,文章閱讀量遠不如面向於家長的「育兒科普文」。為了避免迷失方向,筆者給自己定位:主要在「醫學界兒科頻道」撰文、不開個人微信號、撰文對象主要為兒科臨床工作者、不影響筆者臨床工作。

寫文章的三年多時間裡,有不少小插曲。比如,剛開始寫文章沒有重視版權,後來行文都會詳細寫參考文獻或資料,對版權進行解釋,盡量避免侵權。曾有多個非常知名的微信號、雜誌社、報刊找筆者撰稿或當編輯,但都由於精力有限,多數婉拒,況且筆者最早是在醫學界兒科頻道撰文而有一定影響力,認為人應有感恩之心,應懂得反哺。

最後,談一下稿費。許多人都會問筆者同一個問題:「您撰文這麼積極,稿費很豐厚吧?」老實說,筆者最初撰文是奔著稿費去的,但很快發現稿費並不太樂觀,總之遠沒有多數人想的那麼豐厚。

那麼,或許你會問,是什麼動力支撐你如此高產呢?其實,寫文章要費很多心血,如果是奔著那點稿費去,可能我會寫得越來越少或自己開微信號。寫文章的3年多時間裡,甚至有藥商要求撰文或只需冠名,就能得到豐厚的稿費,但都婉拒,其一不想自己的行文受到醫學之外因素的影響,其二也不想違背初心誤導兒科醫生的臨床用藥。

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作為激勵和警醒自己:

親愛的讀者們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他們分別代表著生存、生活和責任!」

早在2年前,筆者就給自己定位:「寫文章既是總結經驗,傳播知識,也是提升自我;經歷人人都有,但不總結你就沒有經驗」。也就是說,筆者寫文章的出發點,是為了更好的總結經驗,提升自我,為了更好的當好一個兒科臨床醫生。筆者高中的時候,就很喜歡《詩經.大雅》里的一句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對於當前來說,只有堅持醫生本位,堅持為了更好地服務臨床工作和幫助更多患兒康復,不忘初心,不半途而廢,才能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想,人生才越來越有意義。

我們的未來,我們的緣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2018年,希望您繼續關注兒科蠟筆小新的文章,我們一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 的精彩文章:

中年男性為何突然嗅覺消失、聽力下降?

TAG: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