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至偉,也不過如此
愛情至偉,也不過如此。
愛情是什麼樣子?
是「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旦旦誓言,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滄桑無奈,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夜守候,亦或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自在隨心。
這樣的愛情,大抵太過繾綣、脆弱與渺小,總多了些傷春感秋與庸人自擾。怎抵得過,兩個人,一段情,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水乳相融,休戚與共。烽火狼煙的年代裡,執子之手50載,光輝歲月會記得他們的愛與被愛。詩人的筆鋒、學者的文稿、世人的傳頌里都會有他們的痕迹,只輕輕一窺,便能窺見崢嶸歲月與百舸爭流。
1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好
1919年,在我國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反帝、反封建、反賣國賊,要救亡圖存。就在這次運動高潮中,我們相見,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鄧穎超: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節選
彼時,鄧穎超15歲,周恩來21歲,兩人因著共同的理想相識於三尺講台,一個花開正好,英姿颯爽。一個美名在外,器宇軒昂。樣貌平平的她,在他眼裡,小小的身體卻蘊含了極大的能力,繡口一吐,便是海納百川的度量與澎湃積昂的愛國思想。只是,那時候,誰都沒有多想,只將家國放在心上,以純正的革命友情傾之待之。殊不知,歲月從不會讓人無端邂逅,也正是這次相遇,為兩人的相知埋下了種子,在未來3年里,250多封信,從革命到戰爭,從自由到革新,一封一封橫跨廣袤的歐亞大陸,承載著彼此對國對家無限的熱情,以及對中國革命道路的積極探索,漸漸開出嶄新的花朵。
所謂靈魂伴侶,大抵是這樣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她(他)會同你一起探究生命的真相,揭秘生而為人的意義,與你一同進入和感受歡喜,一同品味苦澀和辛酸,彼此堅定地去維護共同的信念,相互扶持,不求結果。鄧穎超之於周恩來,恰是這樣一個存在,在靈魂層面高度統一的伴侶,更是在革命道路上相扶相持的革命同志。他們彼此走在共同的道路上,而他們的感情相較於普通大眾的情感,更為厚重。從個人的相愛,上升到為革命、為理想共同奮鬥,這是他們能夠相愛的最可靠的基礎。
當下社會,80後單身者眾多,90後已漸成不婚一族,離婚率、不婚主義的盛行,是否意味著人們精神世界的分離,在追求自我的同時,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世界的主人,更少了一份理解與寬容。是否,可以放下手機,稍加思考,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每件事情也並不是非對即錯。你並不是世界的王,摒棄個人主義,學會傾聽與換位,學會思考人生,豐富你的精神花園,這世上總有一人能探得其門而入,與你相濡以沫,共敘情懷。
2
鴻雁寄相思,鸞箋定今生
在革命之花開放的時候,我們的愛情之花並開了。
我們既沒有我們可以登記的地方,我們也沒有需要什麼證婚人、介紹人,我們更沒有講排場、講闊氣,我們就是很簡單地(沒有)舉行什麼儀式,住在一起。——《情歸周恩來》節選
歷時六年,從巴黎到天津,由天津到廣州,1925年的8月8日,這對久別重逢的戀人,在革命之花開放的時候,收穫了愛情。沒有香檳玫瑰,沒有牛排紅酒,他們就是很簡單地沒有舉行什麼儀式,住在一起。
或許在戰亂年代,於相愛的人而言,能日日相守便是一種福分。而對於那些有家國情懷的大人物,相守更是一種苛求。之於鄧穎超,之於周恩來,所謂婚後的生活,自是聚少離多。而那一頁頁薄如蟬翼的鸞箋,攜著彼此的思念與生活氣,穿過槍林,穿過彈雨,將兩顆強大的心緊緊綁在一起,此後相扶一生,不離不棄。
而後漫漫時光里,而後硝煙戰火中,我們堅持的信仰與愛情,生生不息,流轉百世......
1947年,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率國民黨重兵進逼延安。周恩來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工作,鄧穎超則受黨中央委託,帶領中央機關家屬隊先行撤離延安轉移到晉西北。
臨別匆匆,周恩來甚是挂念患有心臟病的妻子,託人捎來書信:「延安天天來飛機,但是一個人也沒有被打死。大家在此都很好,望你們放心。」
寥寥幾字,似定海神針,讓惦念丈夫的鄧穎超的心情鬆弛了下來。
1951年3月,鄧穎超到杭州養病,正值南方早春,草長鶯飛時節,如此美景,當與心尖兒人共賞,所以便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收到妻子的來信,周恩來一改平日的嚴肅,下筆頗帶調侃:
超:西子湖邊飛來紅葉,竟未能迅速回報,有負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這次也並未忘懷,只是懶罪該打。
鄧穎超也很默契,她迅速回復:
不像情書的情書,給我帶來了喜慰。回報雖遲,知罪免打。
......
或許情深,是我懂你念你思你卻不擾你,或許深情是我知你識你憐你撫你心神。作為妻子,鄧穎超隱忍豁達,為國捨棄小愛,為家盡心儘力。作為丈夫,周恩來細膩溫情,在外指點江山,果決睿智,於內平直樸實,情意綿綿。50多年的時光,二人同風雨,共波瀾,一起度過暗潮洶湧的激情歲月。這樣豐沛的情感恰恰印證了一句話,一段感情圓滿的秘訣是,你是否做到了感同身受,我是否做到了將心比心。
21世紀,速食主義社會,膨化食物,油炸食品,充斥著人們的五臟六腑,某滴滴、某外賣等等,各色APP打著「方便快捷的幌子」,消費者人們的金錢以及惰性。人們在過度尋求一種更為便捷的生活方式,他們甚至忘了,腳是用來走路,腦袋是用來思考。世間本無捷徑,尤其是那些令世人嚮往的,諸如成功、權利、愛情此類。播下種子,辛勤耕種,勤施養料,用心呵護,才能收穫瑰麗人生。
3
憶海棠花開,舊人不在
春天到了,百花競放,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走了12年了,離開了我們,他不再回來了。——《鄧穎超: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節選
1975年隆冬,周恩來病危,趙煒陪鄧穎超去醫院探視。兩人淚眼婆娑,走入病房。周恩來從被子里伸出手,對鄧穎超的秘書趙煒說:「趙煒,咱倆握握手吧!」趙煒伸過手去,周恩來輕聲說:「一定照顧好大姐。」
來年1月,周恩來已行至彌留。
或許離別太匆匆,很多話還沒來得及說。很多年後,我才懂,你在或不在的每一秒鐘,都有天壤之別。
1988年4月,鄧穎超在《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回憶道:春天到了,百花競放,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
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走了12年了,離開了我們,他不再回來了。
我們在並肩欣賞我們共同喜愛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12年以前。
12年已經過去了,這12年本來是短暫的;但是,偶爾我感到是漫長漫長的。
......
12年,西花廳的海棠花開了一季又一季,是幻覺么,少了你,花的顏色竟也淡了。12年,4380個日頭,午夜夢回時,窗外海棠花曳曳生姿,你是否曾魂歸舊居,將故人的容顏撫摸了一遍一遍。
12年,你的英骨怕是融進了祖國的山川河流,庇佑著這片飽經戰亂荼毒的土地愈加繁榮。12年,105120個時辰,我總算不負你的所託,為這國家的繁榮昌盛,為這人民的美好願景,為這中華民族之崛起,奮鬥了一生。
12年,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12年,又有多少人能守著另一個人未圓的夢孜孜不倦。想來,愛情至偉,也不過如此。你活著時,我甘為你腳下的蒲草,默默無聞;你離去時,我願為參天的高樹,佑一方熱土。
屬於自己的皮球


TAG:站在世界中心呼喚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