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年收藏了5000多張手術照片,原因竟是……

6年收藏了5000多張手術照片,原因竟是……

有一個醫生,他做事情很認真,他還喜歡溫故而知新;

有一個醫生,他喜歡隨手拍拍,他拍的都是手術照片;

上班,診病人寫病歷再做手術;

下班,做隨訪看照片又獲新知;

喔~ 是哪個醫生啊?

HA~ 就是呂廷斌醫生啊!

收藏手術相片5000張,最多的一位病人就留取了200多張!

這是一位手足外科醫生的私人收藏,也是他至愛的「知識寶庫」,全部都是手足科病人的手術圖片。他從2011年8月份開始分類整理存檔,目前為止共收集病例200餘例,5000多張照片,拍得最多的一個病例有兩百多張,隨訪最長時間3年。

圖片的主人正是呂廷斌,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一名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工作已經十餘年了醫生。

得益於實習時的帶教老師及工作後前輩對他的影響。呂廷斌已養成了一個隨時拍照保存病例素材的習慣。一來方便和患者及其家屬解釋傷情;二來可以積攢真實病例素材製作成課件給實習醫生講課,或者和同行進行學術交流;三來能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在翻閱整理手術病例圖片除了複習一些可圈可點的術式和局部解剖結構外,還會發現一些可以改善的細節。

最大的收穫還是在收集相片的過程中,因為和患者及家人反覆多次,甚至是長達幾年的溝通,建立了彼此關懷、信任和感動的情感,這股暖流像一盞明燈,照亮呂廷斌的從醫路,激勵著他腳踏荊棘、依然堅定地向前!

手足外科醫生的價值,在常人看來,可能遠不及心內、腫瘤等學科的專家。有人會說,和危急生命的搶救來講,少個手或者腳也或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最起碼還活著。但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告訴我們,幸福的生活遠不止長度,還需要質量。俗語說十指連心,不單要承受創傷帶來的巨痛,還要承受外形的殘缺和功能的缺失。

呂醫生的5000多張照片,講述的就是200多個故事,無法一一敘述,選取其中的幾例,先從200多張照片的小郭(化名)說起。

殘手撐起了整個家

呂大夫,你拯救了我整個家!

這是怎樣的一隻手?

看得出,這是一隻經歷過重大劫難的右手,也看得出,這是一隻經過用心修復的右手,手指關節的屈曲功能恢復也不錯,這隻手正在灶台邊烤火取暖。

還可以告訴你,這隻殘疾手的主人是位年僅20多歲的雲南小伙小郭,堅毅的他在飽受創傷之後,依然用殘疾的手撐起了他貧苦的家,家裡雙親體弱多病,還有一個妹妹就讀高中,一家人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他。

三年前,他因「意外致右手1-4指及掌背遠段皮膚軟組織撕脫性缺損」到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南海四醫)救治,那段令人心傷和痛的往事,就像噩夢,曾經讓他無比絕望。三年後,遠在青海打工養家的他,用這殘疾的手撐起了整個家。他說,若沒有呂醫生的匠心巧手,他和他的家這輩子就完了。

事過三年,接診小郭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醫生,求求你把我的手保住好嗎?我家裡就我一個勞動力……」 小郭痛苦的面容及近似哭泣的哀求,讓見慣了手足外傷的呂廷斌異常難過,更令他心酸的並不僅僅是因為傷情複雜難處理,而是清楚知道如此重的傷情對年輕的小郭會帶來巨大的傷害。

小郭受創後,接受了從急診踇甲瓣再造右拇指,腹部皮瓣修復餘下創面到皮瓣斷蒂及後期的分指、整形等共計6次手術,歷時1年2個月的治療時間。經過三年的追蹤,小郭的右手功能部分恢復。呂廷斌介紹,類似這樣的脫套傷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是以保留長度恢復部分功能為主,外觀的更好恢復,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意外斷掌,妙手巧接。

呂大夫,我拿什麼來感謝你!

這隻手腫么了?

事實告訴我們,意外真的時時存在!

時間回到2017年9月16日12時許,

張先生(化名)不慎被電鋸鋸斷左手掌,當即被送到南海四醫,手足外科的醫護人員爭分搶秒,以最快的速度確定麻醉及手術方案,積極術前準備,經過長達9小時的連續奮鬥,手術順利完成,再植手順利成活,經過早期指導功能鍛煉,功能部分恢復,可基本的抓,握,對指。

「呂大夫,我拿什麼來感謝你!」張先生出院時和呂醫生道別,一句話道出了無盡的感激。

重創修復,殘而不缺。

呂大夫,我會聽你的話,回去好好康復!

看著這隻受傷的腳,心都在疼!

35歲的小李,因「滾軸壓傷左足1小時」入院,第一次急診手術修復肌腱,血管,神經及撕脫皮膚,歷經2個半小時,由於皮膚組織挫傷嚴重,術後皮膚壞死,又經過兩次VSD負壓引流術,創面肉芽新鮮後最後行遊離植皮修復創面。住院時間二個多月,隨訪半年,照片60餘張。

傷腳的康復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小李說已經很欣慰了,最起碼「殘而不缺」。對全力保住自已左腳的呂醫生,小李說,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康復來回報他。

「呂大夫,我會聽你的話,回去好好康復!」

會變魔術的叔叔

讓六指女娃笑了

3歲的女娃小珊珊原本聰明可愛,但因「右拇指多指畸形(wassel Ⅳ型)」的先天缺陷讓她飽受異樣的眼光和有心無意的譏笑,慢慢地,小珊珊變得寡言少笑,不願出門,不願和人交流,還經常無緣由地哭泣。慌了神父母擰起一條心,哪怕承受手術的疼痛和風險也要還女兒一雙正常形狀的雙手。由呂廷斌醫生主刀,行「右拇指多指畸形整形,+功能重建術」。

「叔叔,你是魔術師嗎?我現在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咯!」立竿見影的術後效果,讓久違了的笑容又重回了小珊珊的臉上。

「魔術師叔叔,再見!」臨出院時,小珊珊開心地給呂廷斌送了一個小天使的飛吻。看著這一幕,小珊媽媽扭轉頭,悄悄地抹淚,這是感激的淚,是高興的淚。

二次進院,腳趾變拇指。

呂大夫,我「相當滿意!」

這又是一隻怎樣的手?

同樣看得出是一隻受創又接受過修復的右手,

現在受傷右手的拇指和正常的左手拇指形狀差不多,

這隻手的主人叫小張,對於手術效果,他表示「相當滿意」!

小張第一次急診入院是在2017年11月,因為「機器壓傷致右拇指末節缺損」,考慮到手拇指的重要性(占手功能40%),當時接診的呂廷斌醫生給他的建議是急診手術「拇再造」,但小張堅決拒絕了,原因是不想損傷足趾。尊重他的決定,於是只做了局部皮瓣,簡單修復了右拇指創面。出院後兩個多月,小張再次主動入院,要求按呂醫生最早提出的手術建議行移植足踇趾再造右手拇指術。

問及小張為什麼要來做第二次手術,他說第一次手術後,手是保住了,但原本修長的拇指卻少了一節,給生活帶來不便之餘,更是引來不少異樣的眼光。前思後想,小張毅然來到四醫,希望呂醫生能幫助他「健全」雙手。哪怕是腳趾變拇指。為什麼一定要來找呂醫生,因為在第一次的診治中,呂醫生的醫德和技術讓他相信呂醫生能給他更好的康復。……

患者對我的信任和感謝

令我「非常感動!」

聽到患者小張第二次手術後,對手術效果表示「相當滿意」。呂廷斌說「非常感動」,因為急診情況常人都會就近處理,所以病人匆忙中對醫院的選擇和醫生的信任恐怕多少都有些「不得不」的無奈,但出院後再三考慮還是選擇回來,這份堅定的信任足以讓每位醫者溫暖和感動。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醫路上也註定會遇見各種各樣的病人和千差萬別的傷情,每一次與病人的「邂逅」都是一份從醫路上不可多得的收穫,就像陽光下色彩斑斕的貝殼。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當今社會正在加速發展,醫學技術也是一日千里,要想與時俱進就必須吸收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呂廷斌在積累臨床經驗的同時,大量涉取外面的養分,南方醫科大學舉辦的《皮瓣解剖高級教程》,讓他獲益良多。丁自海教授如行雲流水般嫻熟的解剖操作技術以及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讓他如沐春風;手顯泰斗王增濤教授高瞻遠矚的宏觀卓識及其廣博的國際學術交流見聞讓他茅塞頓開!

操千曲而後曉聲

觀千劍而後識器

照片醫生呂廷斌的故事,讓筆者馬上想起2017年憑藉《護士筆記》登上央視舞台的90後護士王婷,王婷姑娘能登上央視舞台,是偶然更是必然,在她的手術筆記上,品讀到的是醫療行業特有的敬業精神,王婷如是,呂廷斌如是,還有許許多多的醫者都是,正是一代代醫者傳承下來的「工匠精神」,讓醫療技術在傳承中不斷改善和創新,病患才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

一個團隊才可以走得更遠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學習-實踐-思考需貫穿臨床始終,紮實的臨床基本功是基礎,處理一例複雜的手外傷有點像做一道綜合數學題,需要運用各種基礎知識及技能,但醫學又是不確定科學,不像數學題只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可能表現迥異,同一種手術方式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效果也不一,這需要醫患之間達成共識,而病人的信任和理解將是從醫路上強大的動力源泉!

同時,醫學的特殊性又需要團隊緊密協作,斷指再植等顯微外科技術都是耗時耗體力的活,最多的時候,一台手術會用到多位醫生、分幾組同時進行。「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一個團隊才可能走得更遠!」呂廷斌為自已的團隊點贊!

關注健康 關注南海四醫

南海第四人民醫院 (訂閱號)

(資訊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