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司馬家三代換來的江山,僅僅50年就煙消雲散?

為何司馬家三代換來的江山,僅僅50年就煙消雲散?

原標題:為何司馬家三代換來的江山,僅僅50年就煙消雲散?


談及歷代王朝是如何獲得的,晉朝絕對是最不光彩的一個。五胡十六十六國時,後趙開國之君石勒曾表示,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怎能像司馬仲達父子只會欺負孤兒寡母。至於司馬懿的後代,東晉明帝知曉自家取得江山全程,將頭沉沉地低下,大呼:「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無論後世是如何評價此段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司馬家打破了三家割據的局面,又一次完成了大統一。可是西晉王朝沒有漢朝那樣的國祚,僅僅在歷史上存在了50年就被滅亡。那麼,為何是什麼原因讓西晉如此迅速的垮台了呢?


首先是門閥士族壟斷朝政,腐朽無能。大家都知道西晉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此制度沿襲於曹魏,當初為了獲得士族的支持,曹丕改革了漢朝的「察舉制」,從而創建了九品中正制。此選官制度創建之初是有可取之處,確實選拔出來不少人才,但士族們很快找到了此制度的缺陷,他們不用多少努力,就能輕鬆獲得國家的高位。



此外,司馬家創業也十分不光彩。於是司馬家最大限度的滿足支持自己政權的勢力,譬如司馬昭去世前曾重啟「五等封侯制度」,後來司馬師篡位時,獲得實惠的士族們也就鴉雀無聲,甚至曹魏的功臣後代也沒有站出來反對。然而事物具有兩面性,獲利的門閥士族們憑藉著新朝的優容,迅速腐化,上層鬥富不斷,下層苦不堪言。


其次是政策失誤。曹魏之所以被司馬家輕鬆的拿下,非常大程度是曹家宗族勢力太單薄。鑒於此教訓,司馬炎決定大肆分封諸王,且諸王掌握著實力不小的兵力,但諸王不能就國。如果此項政策不算太大失誤的話,讓宗王掌握重鎮大軍絕對是一大政治敗筆。司馬炎活著的時候,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還不敢怎麼動。後來,這些藩王看到朝廷出現可趁之機,紛紛起兵造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當然,西晉的精銳軍事力量就是在此過程被消滅的。等到匈奴劉淵起兵時,朝廷已無力應對。



再者是立嗣問題。立嗣是中國歷代皇帝最頭痛的事之一。儘管周朝創建了「嫡長子繼承」的制度,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會遇到各種麻煩問題。同樣,司馬炎也遇到麻煩。晉朝建立的第三年,司馬炎就昭告天下立嫡長子司馬衷為太子。可是司馬炎突然發現太子能力太弱,與「白痴」無疑。儘管司馬炎動過更換太子的念頭,但面對強大士族也只能作罷。等到司馬衷繼位後,先是外戚掌權,接著是諸王叛亂,大好的西晉江山就此被搞得四分五裂。


最後是外族的崛起。自東漢動亂至西晉統一全國,那時的中國不停的打仗。連年征戰,加上豪族強佔民力,西晉王朝控制的人口只有漢末的10%。同時期,西晉周邊分布眾多外族,他們佔據重要地理位置,不間斷的發生叛亂。當時有個叫江統的大臣曾上了一篇《徙戎論》,此文指出當時形勢的嚴峻,但司馬炎沒有聽取。「八王之亂」時都能看到外族貴族的身影,後來他們乾脆趁勢滅了西晉。(本文參考《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等書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夜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