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慮、心累、茫然……2017,是怎樣的一年?

焦慮、心累、茫然……2017,是怎樣的一年?

全文共2182字,閱讀需要6分鐘

2017快要過去了,回顧這一年,聽的最多的幾個詞就是「焦慮」、「心累」、「茫然」......

1

????舉幾個身邊的例子:

兩位幾乎同樣情況的朋友,金融行業,原來藉助行業信息不對稱、投資狂熱、熱錢多,最「風光」的時候,下面的團隊達到幾百號人。

但這一兩年,業務萎縮、轉型,今時不同往日,一位還在原行業艱難打拚,另一位乾脆轉行做起了獵頭,最基層的銷售屬性,從頭做起。

一個朋友,原BAT業務板塊負責人,2017年初辭職投入創業大潮。

期間各種去掉光環、放下身段,但由於對創業行業不夠資深、以及市場行情寡淡、各種投資謹慎。艱難支撐一年後,最後連天使輪都沒有拿到,重回職場做職業經理人。

一位原外資名企中國區老大,四十多歲,在外企遇到職業發展的天花板,跳槽到一上市民企,原預期是到一個更大的發展平台,後因對民營企業的管理風格各種不適應而離職。

本以為機會還很多,誰料賦閑在家半年多,心裡慢慢開始慌了,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人才市場的「香餑餑」,才終於放下身段。最後去了一家非上市民企,人變得更加務實、更加接地氣。

?更有幾位自己經營企業,前幾年市場機會多的時候,靠敏銳捕捉市場的眼光、和超強的行動力,即使是粗放的生產和經營管理,也賺到了幾桶金。

這兩年謀求企業轉型遇到瓶頸,同樣艱難支撐著。用他們自己的話說:現在就像在給員工打工一樣。每個月固定的各種支出和用人成本,流水一樣,個中艱難,不為人知。

這些人中,不乏通常我們所說的精英人士,但在同他們的交流當中,或是從表情、眼神,甚至他們直接表達出來的,就是同樣的焦慮、和對未來的茫然。

2

一方面,就好像一個朋友說的大白話:經濟形勢不好,大家也都要適應,今時不同往日了。

另一方面,想想這些年,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給我們帶來了生活的極大便捷,我們享受著這種技術快感,但我們似乎有了更多的莫名的煩惱。

我們每天從同樣的房間醒來,遵循著同樣的生活軌跡。我們吃飯、學習、工作、處理家庭和各種人際關係,我們獲得了更多的財富,我們追尋著快樂和自我價值的認同。

我們戀愛、結婚、生子、孝敬父母,我們扮演各種角色,力求做一個傳統的「完整」而「負責」的人。

繁重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對身份的焦慮、對未知的迷茫...無不困擾著我們的內心。

於是,我們用行動來代替這虛無之感,以證明我們還存在著。

我們投入職場打拚,賺更多的錢,我們為自己爭奪更多的利益,我們對生活絕不妥協。

這些有錯嗎?沒有錯。

但我們真的快樂嗎?不見得。

但當夜深人靜之時,當我們只面對自己的時候,或許不禁要追問:做這些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嗎?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和世界的關係,我們如何才能擺脫對未來的焦慮和茫然?

3

怎麼辦?

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想、去做:

了解大趨勢的變化

中國的經濟經過了近三十年的飛速增長,已經進入了現階段的一次規模巨大的產業結構調整。

過去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即使粗放的生產和經營管理,企業也能賺到錢的時代過去了。

而人才市場過去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各行業技術、管理、銷售等崗位有層出不窮的機會,這個時代也過去了。

重新定位自己

人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高估自己的價值,低估平台的價值;高估個人的價值,而低估時代大勢的趨勢。

在職場,不怕落後,怕的是沒有自知之明,不懂得正確評估自己的人,優先被淘汰。

學習和提升

新東方上課必講的段子:俞敏洪被搶劫,被注射了大象劑量的麻醉劑,最後居然被搶救成功,活了下來。醒來第一件事,先讓別人考他單詞,發現單詞還記得,就放心了。

這就是知識給人的安心。

安全感又欠費的時候,可以試著學點什麼。學點東西,心裡會踏實一點,像在攢錢。

萬一哪天真的被命運踢到深淵裡,誰會救你?也許只有腦子裡的知識,可以被編成繩索,帶你脫身。

關注別人,為他人付出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能成功應對生活問題的人,我們可以發現,是能夠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在於關注他人及與他人合作的人。以後的機會,也一定會更多的給予這類人。

專註於當下

曾國藩有一個為人處世的準則,就是:鼠目寸光。也就是說,處理眼下這一件事,處理好了,不考慮周邊的第二層、第三層博弈關係,這反而是在亂局中、變局中最最聰明的方法。

舉個例子:

我們如果在地上畫一道半米寬、5米長的通道,你走過去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如果這條通道兩旁是懸崖,你還能走過去嗎?你就會肝兒顫。

為什麼會肝兒顫?

因為你會想到未來,向左一步會掉下去,向右一步也會掉下去。其實是你想多了,如果你沒想兩邊,半米的寬度足夠你走很長的距離,完全不會掉下去。

有幾句話,仍然來自於曾國藩:「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就是說,未來發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什麼就專心做什麼;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

人的境界差距就是這麼一點兒。

看看周邊一定有那種做事很順利的人,為什麼呢?往往就是他專註於當下,沒想太多。

4

最後,還有一件事我們必須承認。

《少有人走的路》里如此描述人生,深以為然:

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然而,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

在他們看來,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適又順利。

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們總是哀嘆無數麻煩、壓力、困難與其為伴。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運偏偏讓他們自己、他們的家人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

但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無一例外。

就好像《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瑪蒂達問 :「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

里昂回答說 :「總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瀾珊珊 的精彩文章:

TAG:瀾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