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導致了孫權背約和糜芳叛變嗎?

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導致了孫權背約和糜芳叛變嗎?

文/陳德方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形象是個大丈夫、仁義君子,有將士的脾氣,更有英雄的忠勇。不過,在各種史料中,關羽的名聲並不是那麼好。由於受民間神話的影響,關羽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比較高,所以很多關於他的記載都被抹去了。

史料中的關羽是個比較傲慢的人,這點在他與東吳的交往中可以看得出來。因此很多人認為,關羽之所以失去荊州就是因為做人不行。他做人不行導致了兩點:第一、東吳不堪關羽的傲慢,仇恨他,所以襲取荊州;第二、關羽的傲慢引起了屬下的叛變。

有不少人認為,糜芳與傅士仁的叛變應該是關羽失敗的最核心原因。畢竟,傅士仁是關羽手下的將軍,駐守公安,而糜芳是南郡太守。失去南郡,關羽就回不了江南,也就意味著他被曹魏與孫吳雙面夾擊,難逃一死。

這兩點真的是關羽失敗的原因嗎?人的性格可以影響重大決策,但是從未有過個人的性格改變歷史進程的先例。其實,東吳襲擊荊州只是個時間問題。不要高看了孫劉聯盟。孫劉聯盟的核心是兩家誰都無法吞併對方,同時面臨北部更強大的威脅。

呂蒙襲擊荊州又不是一次了,公元215年,呂蒙曾經把劉備治下的地盤幾乎全拿下,只剩下了武陵郡。如果不是因為曹操在北邊進攻漢中,劉備就發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了。孫權之所以願意平分荊州,是因為懼怕劉備的軍隊。

等劉備拿下漢中稱王的時候,劉備與孫權的實力對比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孫權已經感受到了來自西部更強大的威脅。在這個時候,孫權不可能允許關羽在荊州的軍事存在。所以所,關羽襲擊荊州,與關羽人品沒有關係,而是與劉備實力的增強關係密切。

再看糜芳等人的叛變。關羽進攻樊城,糜芳與傅士仁的確因為軍用物質沒有提供充足而受到關羽的威脅。這並不是他們投降的充分條件。真正讓他們不得不投降的,是呂蒙的大軍。公元215年,關羽都不是呂蒙的對手,這兩個小角色憑什麼對抗孫吳?

如果糜芳和傅士仁不投降,僅僅是讓荊州晚幾天姓孫而已。糜芳的抵抗沒有任意意義,還連累城中百姓。糜芳投降是不對的,但是他抵抗也是無意義的。當時的形勢是,要麼自殺,要麼投降。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投降是相對穩妥的行為。

因此,無論關羽和孫權關係多好,孫權都會襲擊荊州。無論關羽和糜芳關係多鐵,南郡都得丟失。所以說,不要再拿關二爺的性格做文章了。孫劉之間的問題是實力消長的問題,以及三國格局變遷的問題,而不是個人性格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

2.羅貫中,《三國演義》;

3.田餘慶,《隆中對再認識》;

4.呂思勉,《三國史話》;

5.林榕傑,《關羽荊州之戰新析》。

6.岳慧,《劉備與關羽關係新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東吳的一哥不是周瑜而是他?連續擊敗蜀魏兩國
孫權為子求婚,關羽卻說:虎女焉能配犬子,死後,全族被滅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