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好照片的秘訣!
今天參加女友妹妹的婚禮,因為往來都是親戚,打招呼已經應接不暇,我再想拍照就變得比較困難了(我的相機會更容易被發現,抓拍時的場面就容易變得尷尬拘謹起來),而帶著相機不拍照我又難受。在內外交迫的境地,我意外發現了拍好照片的一個秘訣。
先放兩張我今天一開始拍的兩張照片。
這張照片里場景一眼看過去比較混亂,但鏡子里的婚紗和身體因為和周圍的強烈反差,使圖裡有個趣味中心在,所以我拍的時候覺得好。
這張照片里有拖拉機,茅廁,樹,土地,活潑的小孩,是和諧的村內景色。以及背景相對乾淨,畫面相對平衡。所以我覺得還好。
但就是這些腦子裡既有的評價標準使這些照片趨於平淡平庸,好的照片不應該是用這樣的評價標準來談的。對於我來說,好的照片只應該給我一個感覺:好。
當我正因自己的照片質量以及拍照機會不好覺得有點沮喪的時候,有幾個小孩子對我的相機產生了興趣。然後我突然就有了個很棒的想法。我請他們分別帶著我相機走向人群,我設了Av半自動檔和黑白拍照模式,然後跟在後面稍微指點一下對焦和按快門。
效果出乎我意料地好。那些大人們或者其他孩子因為看到拍照的傢伙是個小屁孩,都放下了防備:
我在這些表情里看到了自然的快樂,這是生命的光輝。我自己過去的話很難拍到這些。
事實上,就算等我和他們非常親密,即便他們給我同樣的表情,我也拍不出這樣的照片。一方面是我心裡有那堆關於攝影構圖的成見影響我的取景,另一方面,我對他們也有了很多成見,會下意識以這些成見去拍照,比如某個小孩是留守兒童,前天還因為不滿奶奶要跳河;某個小孩常常偷人家的錢;某個女孩一度堅持要嫁給一個很差勁的混蛋,可能是因為她從小就得到過像樣的愛……這些成見都使我不能像這些孩子這樣觀察世界,我就算看到了這些人自然而快樂的表情,大概也會視而不見。
是的。我發現的拍好照片的秘訣就是:像一個孩子一樣觀察世界;或者把相機給孩子。
最後放上來今天部分攝影師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我找另一個小朋友拍的)
還有我今天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不過對你來說可能比較普通。
這張是我強迫一個小朋友幫我拍的。那時她的樣子讓我覺得有點孤單。
最近讀黃燦然的詩,非常喜歡。他的詩句非常有畫面感,摘一首和今天圖文有關的:
既然是這樣,那就是這樣
現在,當我看見路邊圍牆上的爬藤
那麼綠,那麼繁,那麼沉地下垂,
我就充滿喜悅,讚歎這麼美麗的生命,
而不再去想它的孤獨,它可能的憂傷。
既然它是這樣,那它就是這樣。
當我看見一個店員倚在店門邊發獃,
一個看門人在深夜裡靜悄悄看守著自己,
一個廚師在通往小巷的後門抽煙,
一個老伯拄著拐杖推開茶餐廳的玻璃門,
我就充滿感覺,讚歎這麼動人的生命,
而不再去想他們的痛苦,他們可能的不幸。
既然他們是這樣,那他們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