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這種武器在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卻無法改變慈禧的決定
文史
02-12
原標題:清朝的這種武器在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卻無法改變慈禧的決定
鴉片戰爭後,清王朝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衝擊的千瘡百孔,清朝的統治階級也逐漸意識到馬弓冷兵器的時代已經不行了,和西方列強的武器比,清朝早已經輸在了起跑線。為了應對當時的局勢,清王朝開始直接購買或引進生產武器,在這些武器中,有一款還為清王朝立了大功,它就是「神機炮」。
神機炮是清朝給起的名字,它的原名叫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是美國人諾登飛在1878年發明的。1883年由金陵機器局引進生產。神機炮實際上是一種機槍或機關炮,原理是將多根槍管平行排列,用手轉動把手,各個槍管後的槍機依序擊發,射速每分鐘350發,射程2000米。
中法戰爭時,神機炮為清軍立下過汗馬功勞,在清軍重創法軍的有利形勢下,慈禧決定「乘勝即收」,簽訂了鴉片戰爭以來,對清朝「損害最小」的不平等條約《中法新約》而收場,造就了法國不勝而勝的情況發生,但神機炮的成效是毋庸置疑的,後來北洋水師的「經遠」、「來遠」等艦也裝備了此炮。
雖然神機炮在中法戰爭中成效顯著,但是清王朝的腐朽沒落,不是靠引進生產一種武器就可以扭轉的,神機炮也只是略微放緩了清朝滅亡的腳步罷了。


TAG:大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