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研究:飼養密度對豬群健康、豬舍環境的影響?

深度研究:飼養密度對豬群健康、豬舍環境的影響?

一、飼養密度對豬群健康的影響

飼養密度是指家畜在一定空間範圍內的密集程度,通常以單位數量家畜佔有生活空間面積或者一定面積的載畜量來表示。飼養密度應在適宜的範圍內,密度過小,一方面會降低圈舍利用率,造成圈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圈舍溫度的保持,使畜禽維持凈能增加,生產凈能減少,從而影響增重。並且有研究表明,圈舍飼養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動物採食,採食量相比於單欄飼餵的畜禽有一定的增加。而飼養密度過大,會增加畜禽間的相互影響,使個體採食量、采水量、生活空間不足,引發動物攻擊行為和應激反應,同時也增加了畜舍環境的負擔,使畜舍衛生條件下降,細菌病菌繁殖力增加,畜禽抵抗力降低,易誘發畜禽傳染性疾病。飼養密度的適宜範圍會依據畜種和生長階段的不同而不同,我國《標準化規模養豬場建設規範》(NY/T1568—2007)列出了不同階段豬的飼養密度。

1.1飼養密度對豬採食規律的影響

掌握豬的採食規律,做到適量、適時的飼餵,對滿足豬的生長發育的營養要求,並最大程度的節約飼料、提高飼料報酬至關重要。採食規律由採食時間、採食頻率和採食量這3個要素決定。豬群有2個採食高峰:06:00—08:00和15:00—18:00,採食時間可作為採食量大小的一個參考。研究表明,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豬群的平均日採食時間會減少,採食高峰時間會出現偏差。採食頻率因受採食時間的影響只能作為反映採食量的大小的參考,試驗表明,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豬群的平均日採食次數減少。採食量可直觀反映豬群的健康狀況和生長性能,飼養密度從0.44頭/m2增長到0.56頭/m2時,日採食量顯著減少,而當飼養密度低於0.39頭/m2時,日採食量也會減少。綜合3個指標來看,當飼養密度高於一定範圍後,採食時間、採食頻率以及採食量都會有降低的趨勢,表明飼養密度過高會影響豬群的生長性能。

1.2飼養密度對生長性能的影響

豬群的飼養密度對豬的增重速率以及飼料報酬都有影響。當飼養密度過低,並且豬舍氣溫相對較低時,豬的維持凈能增加,競爭性採食效果減少,從而導致飼料報酬率增加,增重速率減少。當飼養密度過大時,採食的競爭過大,導致弱者採食量不足,影響增重效果。此外,高飼養密度所引起的應激反應會促進交感神經的活化,促進兒茶酚胺和糖皮質激素的釋放,從而使機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嚴重影響豬的增重;並且造成豬群內打鬥增多、休息靜卧時間減少、舍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使豬活動增多,應激和患病幾率增加。也有研究表明,隨著高密度飼養規模下豬群打鬥行為、心理和環境應激行為的增多,會使豬肉品質下降,這是因為應激反應會造成體內失水增多,使體內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一些毒素的分泌增多。

1.3飼養密度對行為習慣的影響

豬是社會性很強的動物,群居性會給豬只帶來好處,如:通過競爭性採食可以互相促進採食、增加安全感,減少因外界環境改變帶來的應激、互相取暖等,但是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大,群居性也會給豬群帶來害處。當飼養密度過大,豬只往往會由於活動空間、採食空間等不足,使豬只本身的一些行為習慣受到抑制,如:修飾、散步、嬉戲以及與豬群其他成員間的社交活動等,並且還會因食物、空間等的不足,引發爭鬥行為。除了這些心理、社交的應激,豬群的飼養密度過大還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豬舍環境,引發豬對不良生活環境的應激,在這3方面的應激下,使豬只的生理機能、行為習慣和環境難以協調,從而出現咬欄、咬尾、空嚼、異食癖等行為來宣洩心理壓力。有研究表明,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大,豬群的咬斗頻率會增大,站立時間會增多,而卧息時間會減少。

1.4飼養密度對健康狀況的影響

動物在應激狀況下,下丘腦會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垂體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alcortexhormone,ACTH),ACTH再促進腎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皮質醇是最主要的糖皮質激素。研究表明隨著豬群的飼養密度增大豬唾液的皮質醇含量增多,表明高的飼養密度會引發豬的應激反應,導致「應激性綜合征」,使豬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病。也有研究發現密度過大使豬間接觸擠壓過多,擠壓應激會增加豬胃潰瘍的發病率。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豬舍環境的負擔加大,細菌很容易滋生,食物水源污染現象增多,糞尿發酵使有害氣體增多。豬只在不潔凈的飼養條件下患病幾率會增大。研究表明,飼養密度對豬血清中有些指標也是有影響的,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豬血清中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明顯增加。這說明飼養密度可能會影響一些能量物質在體內的分布和沉積,從而影響機體健康狀態。可能機制考慮為飼養密度不同使個體獲得的生存空間存在差異,從而影響其總體運動量、行為表現以及心理,應激程度造成個體能量物質代謝的差異。但是檢測其他有關脂質代謝的指標,例如血清甘油三酯、3-羥基丁酸卻沒有明顯差異,具體原因機理還不明確。另外,飼養密度過大所引起的打鬥行為也會對豬只的健康造成威脅。如打鬥時造成的皮膚傷口增加了豬只皮膚感染的幾率。

1.5飼養密度對機體氧化還原穩態的影響

高飼養密度下的豬處於環境、社交和心理三大應激狀態下有研究表明應激可引起氧化狀態的改變,導致機體中活性氧增多,抗氧化劑減少。有試驗檢測不同飼養密度下豬的血漿蛋白質時發現,高飼養密度環境下豬血漿中的蛋白質羥基相比於低飼養密度下的更多的被氧化。而羥基基團作為蛋白質氧化修飾的重要部分,是判定蛋白質氧化狀態的標誌。從而說明高飼養密度會加大動物的氧化應激水平,破壞機體氧化還原的穩態。另外,隨著血漿蛋白質氧化的增多,血漿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會代償性的隨之增強。

1.6飼養密度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對後備母豬而言,高密度的生長環境會增加生殖功能發育不全的概率主要原因考慮於高密度環境下帶來的應激和生活資源的不平衡或者不足。另有研究表明,飼養密度還會影響母豬的產子數,在飼養密度較小的小群體中(每欄6頭),母豬的平均產子數為11頭,在相對密度較大的大群體中(每欄10頭),母豬的平均產子數為10頭。

1.7飼養密度對動物福利的影響

動物福利是指動物享有表達其天性、享有不受饑渴、不受傷害威脅和生活舒適的自由。群居能夠滿足豬群居的天性,但是集約化生產中的高密度環境,極大限制了豬的活動空間,常常出現採食量、飲水量不足的現象,以及因爭奪這些生活資源而出現的打架現象。心理上也會因為生活空間小、饑渴、打架爭鬥等產生負擔,從而使豬群處於生活不舒適、活動受限、應激嚴重的環境中,嚴重的降低了動物的福利水平。

二、飼養密度對豬舍環境的影響

豬舍環境的潔凈程度和舒適程度很大地影響著豬群的健康水平和生長性能,而飼養密度對豬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直接關係到豬舍的溫度、濕度、通風、微生物以及有害氣體濃度等。下文將主要從溫度、微生物以及有害氣體3個主要方面論述飼養密度對豬舍環境的影響。

2.1飼養密度對豬舍內溫度的影響

適宜的舍內溫度是所有動物生存生長的必要條件,除了溫控設施外,飼養密度也能夠影響舍內溫度,不過飼養密度對豬舍溫度的影響也應該考慮氣候因素。天氣寒冷時增加飼養密度有利於豬舍保溫,反之,天氣炎熱時,降低飼養密度可以起到降低豬舍內局部溫度、減少熱應激的作用。

2.2飼養密度對豬舍內微生物的影響

豬舍內的微生物組成比較複雜,與豬群的健康密切相關,主要來源包括:豬呼吸、排泄、體表攜帶、飼料、墊料、舍外空氣、其他生物或者飼養員帶入等。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舍內溫、濕度增大,通風效果受到影響,排泄物增多,會導致排泄物異常發酵產生異味及有害氣體,導致細菌、病毒、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污染食物和水源使豬群患病幾率增加。有研究表明麴黴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成熟後釋放的孢子漂浮在空氣中易誘發豬群黴菌毒素中毒症。此外很多漂浮微生物易誘發豬群過敏反應,出現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等。

2.3飼養密度對豬舍內有害氣體的影響

集約化密閉豬舍內的有害氣體主要來源於豬的呼吸、排泄物以及一些有機物的分解,主要有氨氣(ammonia,NH3)、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CO2)、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和硫化氫(hydrogensulfide,H2S),有害氣體富集會直接刺激豬呼吸系統,進入動物體內後易作用於機體造成中毒反應或降低機體免疫力,此外,也對飼養員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嚴重時造成豬和人中毒身亡。

2.3.1豬舍內CO2對豬群的影響

CO2主要來源於豬的呼吸,其本身並沒有毒害作用,但是隨著濃度的升高,就會造成豬缺氧,誘發C02慢性中毒,表現為:精神萎靡、採食量下降、生產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並易感染疾病。研究表明,環境潔凈的豬舍中,CO2的濃度遠小於環境相對骯髒的豬舍,這表明,CO2也是表示豬舍環境潔凈程度的一重要指標,可以作為豬舍環境衛生評定的參考指標。

2.3.2豬舍內CO對豬群的影響

除了寒冷氣候下需要生火取暖的情況下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CO外,一般豬舍中不會有CO。豬CO中毒反應機理和人的一樣,CO與血紅蛋白結合且生成物穩定,從而降低血紅蛋白與氧氣的結合和釋放,從而使機體急性缺氧,造成機體呼吸、循環和神經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2.3.3豬舍內H2S對豬群的影響

當豬採食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飼料而導致消化代謝紊亂時,腸道就會排出H2S。H2S密度比空氣輕,有刺激性氣味,是一種強神經性毒劑,主要是刺激黏膜系統,表現為畏光、流淚,常引發角膜炎、鼻炎、氣管炎、肺水腫等疾病,經呼吸作用進入血液後,會使細胞色素氧化酶失活,而細胞色素氧化酶可參與血紅素中的鐵原子的氧化,從而導致組織缺氧。低濃度的H2S會降低豬的免疫力,容易誘發胃腸道疾病、心臟衰竭、植物性神經麻痹等癥狀。高濃度的H2S會抑制豬的呼吸中樞引起豬只窒息死亡。研究表明豬舍中的H2S濃度應該低於10mg/m3,H2S濃度過高會影響豬的採食量,出現神經質、嘔吐等癥狀。

2.3.4豬舍內NH4對豬群的影響

豬舍中NH4氣體來源於腐敗飼料和豬的糞尿,主要以豬的糞尿來源為主。NH4易溶於水,有刺激性氣味,低濃度的NH4會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並且NH4可以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降低了血紅蛋白與氧氣的結合,使機體出現缺氧癥狀。高濃度的NH4一方面能夠引起呼吸中樞的麻痹,另一方面能夠直接作用於機體組織,使組織出現溶解和壞死從而出現心肌損傷等嚴重癥狀。研究表明,NH4在豬舍中的的濃度與溫度相關性大,溫度升高,溶於水的NH4易釋放。豬舍中NH4的濃度超過38mg/m3,就會影響豬的增重,當超過70mg/m3,就會誘發呼吸道疾病,達到400mg/m3,就會引起呼吸中樞的麻痹,甚至死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雙胞胎養豬服務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雙胞胎養豬服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