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希望和我一起走進《夏山學校》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希望和我一起走進《夏山學校》

1

不一樣的學校

上課完全自由。孩子們可以上課,也可以不上課,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

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學校嗎?

有!

這就是1921年創建的一所英國學校——夏山學校。

夏山學校位於英格蘭東薩佛克郡的里斯敦鎮。創始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A.S.尼爾。

這是一所自由的學校,在這所學校里沒有管訓、指導、約束,沒有一切道德訓練和宗教教育。

這裡上課完全自由,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據說,最長的不上課紀錄是十三年。

這裡沒有考試,更沒有排名。

這裡沒有懲罰,也沒有強迫。

這裡的孩子和老師享有同等的權利。

在這裡的學校大會上,學生和教職員一樣,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有表決權。

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學校。

從這所學校里走出去的孩子,大多數都自信、樂觀,對生活、工作態度積極。

這真是一所夢想中的學校。

2

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或者換句話說,「什麼是成功」?尼爾回答說:「我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是:能快樂的工作、積極的生活。」

怎樣才能走向成功——自由!

而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是受到嚴格制約、刻板訓練和壓抑的不自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歸根結蒂,孩子身上的問題,是他身上的不自由造成的。

讓孩子自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愛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在夏山,老師不會逼著還沒有做好準備的孩子走進教室去學他並不感興趣的內容。孩子可以自由的玩,直到他願學習為止。

一些孩子身上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尼爾認為,那是孩子從小在某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造成的,而現在要做的就是盡量滿足他,一旦滿足了,壞習慣自然會消失。尼爾曾說,從夏山走出去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喜歡玩了,因為他們在夏山玩夠了,所以,他們會是職場中最勤奮的那一位。

尼爾認為,給了孩子愛與自由,幾乎可以解決孩子身上的一切問題。

尼爾用他的愛與自由,讓夏山的孩子快樂的生活。這裡的孩子沒有仇恨,很少打架,很少欺騙,偷盜,互相嫉妒等。

A.S.尼爾(1883-1973)

3

放縱——被誤解的自由

這樣看來,夏山是一所可以為所欲為的學校嗎?

答案是否定的。

有不少人會誤解這種自由,認為這種自由就是「放縱」,就是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尼爾反對絕對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對的。尼爾所推崇的是個人的自由,是以不會干擾他人為前提的自由,是懂得什麼是危險禁區的安全的自由。

孩子可以自己決定學不學拉丁文,那是他個人的事;但他不可以在教室里吹喇叭,因為這樣會干擾別人。夏山也不會讓孩子作與他年齡不符的決定,比如,他們「不會讓年幼的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睡覺,也會保護他們抵禦來自機器、汽車、碎玻璃或者深水的危險」。

夏山的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利與幸福,懂得接納別人的看法而與之和平共處。尼爾認為,孩子在經歷了自由的成長之後,自律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

4

處罰與獎勵,都不一定對

處罰在夏山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它是一種恨的行為。「處罰的行為表示老師或父母恨孩子,而孩子也會感覺到這一點。」而且,處罰和恨是一種惡性循環。處罰將家長或老師的恨傳遞給了孩子,也帶來了孩子更糟糕的行為,於是就會有更多的處罰。

在夏山,自由發展的兒童不需要任何處罰,他們不用說謊和破壞東西,不用反抗權威,不怕他們的父母,雖然也會發脾氣,但都是暫時的,而不是病態的。

處罰代表恨,恨不能教育好孩子,那麼獎勵是屬於愛嗎?

尼爾認為,獎勵帶來的危險雖然不如處罰大,但是更隱蔽。獎勵是多餘的,而且是消極的。為了獎品做一件事,等於說這件事本身不值得做。

當我們了解孩子對一切事物是自然而然產生興趣時,就會知道獎勵和懲罰是危險的了。它們會影響孩子興趣的發展。而孩子真正的興趣是他整個個性內在的生命力,應該完全是自發的。不要讓獎勵或懲罰強迫孩子對某些事物發生興趣或阻止他們做某事。

那麼,當孩子侵犯他人的權力的時候怎麼辦,尼爾說,可以教訓他,他對咬他的或踢他的孩子很可能以牙還牙,讓他知道,不能因為要滿足自己,就到處傷害別人。

教訓不是處罰,只有和道德及對錯觀念連在一起的處罰,才會給孩子帶來恐懼,處罰是一個人把自己當上帝,而以道德來判決他人的過程。

5

可怕的道德訓練

幾乎每位家長都認為除了給孩子吃穿外,必須對孩子進行道德觀念的灌輸,隨時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假如孩子沒有接受這樣的訓練,長大以後他就會變成一個沒有教養的、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

而尼爾堅持認為,孩子絕對不會犯錯,所謂的「壞孩子」,都是早期教育的訓練不當的結果。因為他在早期發育時,家長根本不知道任何基本的兒童心理。

道德教育不僅解決不了孩子出現的問題,甚至會使孩子變壞。如果將一個孩子所受的道德教育去掉,他就會變成一個好孩子。尼爾舉了一個孩子「自私」的例子,如果孩子自私,不想和弟弟分蘋果,母親卻慫恿他和弟弟平分,結果是讓他恨弟弟。另一個結果就是,為了博得母親的歡心,孩子會照母親的要求去做,他會不自覺地把他真正的願望——自私——埋藏起來,因而這個壓抑會使他一輩子自私。因此,道德訓練是毫無意義的。

我不敢說尼爾一定沒有錯,但在這點上,我和他站在一邊。我相信,只靠所謂的道德教條,是沒有辦法真正培養人格健康的人的。封建社會的禮教不知道培養出多少道貌岸然的君子,魯迅筆下的魯四老爺,《紅樓夢》里的賈瑞,都是道德教育的犧牲品。

一段時間裡,《弟子規》的作用被無限放大。很多教育機構或團體到處宣傳孩子學了《弟子規》就能在言行上有很大的變化,他們變得彬彬有禮,孝敬長輩等。我很懷疑這一點。如果只是把《弟子規》當作一般的蒙書來讀是沒什麼壞處的,但指望著讀完這本書,孩子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可笑的,即使真的有孩子變得宣傳的那麼好,我也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懂得他行為的真正意義,可能只是做給大家看。因為《弟子規》里只有教條,如果要我選蒙書,不如選《三字經》。培養一個健全的人,必須要豐富他的人性,而豐富人性,決不能靠道德教育,甚至道德教育是反人性的。蔣勛告訴我們,美的教育才能使人性日臻完善。

6

重新定義「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一句曾被無數次引用的教育名言,一度,我對這句話產生了疑問,「不是所有的孩子你都愛得起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值得你去愛」,「光愛孩子能教好孩子嗎?」「教育離不開懲罰」,這些想法一直困擾著我。

讀完了《夏山學校》,我重新認識而且肯定了這句話。

教育真的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

但教育所說的愛不是簡單地關心孩子的冷暖,(有時這種愛反而不關心這些方面),不是只滿足孩子的客觀需求。這種愛不會把孩子抱得過緊,更不是溺愛,也不是以愛的名義懲罰孩子。

你有沒有嘲諷過孩子比別人矮,有沒有當著一個孩子的面誇另一個孩子聰明,你有沒有當眾羞辱過一個孩子……這些類似的做法只能帶來壞的結果,帶來恨。

只有愛才能帶來愛,醫治孩子要用愛。一種超出你想像的愛!

尼爾曾經獎勵一個欺騙他的孩子。這個孩子用電話的方式模仿自己的母親向尼爾要錢,尼爾給了,後來發現這是孩子的騙局,但尼爾並沒有拆穿他,反而給了他更多的錢,並且告訴他是他媽媽又打電話來要求給的。這個孩子後來說,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那麼吃驚過。他認定尼爾是他一生中第一個庇護他的人。這就是尼爾的愛。這種愛最終挽救了這個孩子。

這種愛,是把孩子當作獨立於自己之外的個體,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體會他,懂得他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選擇,最大的愛是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給他自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7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尼爾收到很多家長的來信,信裡面都提到「我把孩子管得很糟」的內容。尼爾則說,除非他(家長)能改變作風,否則他的問題兒子是毫無希望的。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我和家長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願學習。我所有的工作都好像是在改正父母的錯誤。」尼爾說。

如果父母不願意改變自己,而只是把教育孩子的問題推給老師,那麼再神奇的老師也不可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改變自己,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當然,這非常難。我們都有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念,同時常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但在教育孩子這方面,你真的不應該再一意孤行了。是時候改變了,如果你是一個真心要改進自己和孩子間不良關係的家長,你是一個真心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家長,請讓自己不要停留在現在,和尼爾,我們一起不斷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不用傾家蕩產也能學會的雜誌范靜物攝影
一期/文/說話算話才好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