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風俗百圖》帶您感受濃濃傳統年味

《古代風俗百圖》帶您感受濃濃傳統年味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

北方地區的「小年」

春節正一步步走近

一陣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在現代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方法迎接春節

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樣過年的呢?

我們選取王弘力先生所繪《古代風俗百圖》部分內容

一起來感受古風,迎接新年——

清·喝豆粥

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聲聲結善緣。

約在南北朝時,我國民間受佛教寺院臘月初八吃『七寶五味粥』的影響,形成了吃『臘八粥』風俗。《東京夢華錄》中說:十二月初八日,請寺僧送七寶五味於門徒飲,謂之臘八粥。《揚州風土小記》載:臘月八日前,寺院和尚聚數十黃衣,沿門托缽而乞米,名曰『乞臘八米』。清代的臘八粥製作更為精美,如《燕京歲時記》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天津民俗,臘月初八日,作佛會,亦舍豆。善男信女先於夜間捻豆做粥。每捻一豆,念佛一聲,曰結緣豆,粥熟,則施臘八粥於行人。

宋·祭灶

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

我國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禮記·禮器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認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報告的事,在晉代早已有之。晉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東京夢華錄》:『都人至除夜,備酒果送神,以酒糟塗灶門上,謂之醉司命。』後來祭灶移至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又稱『小年』。范成大《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後將舊像焚之,謂之送灶;除夕又買新灶王畫像供上,謂之迎灶。民間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風習,故祭灶僅限男子。

清·吃灶糖

歲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寶皆麥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買顆先令小兒嘗。

在祭灶時,用飴糖塗灶神之口,以求『上天言好事』;古代的飴糖,或稱膠牙餳,或稱灶糖,又稱關東糖。入臘之後,街市便有賣用麥糖製成的糖瓜、糖葫蘆、糖元寶、芝麻糖、蓼花等。清文人厲鶚有《膠牙餳》詩:『節物關人意,殘年一碟添。蓼花分點綴,粉繭共粘。』

清·跳灶王

年關催人諸事忙,乞兒結伴扮灶王。

敲竹歌噪門前舞,賞錢好言稟玉皇。

《清嘉錄》載:『乞兒三五人為一隊,扮灶公、灶婆,各執竹枝噪於門庭以乞錢,至二十四日止,謂之跳灶王。』清詩人周宗泰《姑蘇竹枝詞·跳灶神》云:『又是殘冬急景催,街頭財馬店齊開。灶神人媚將人媚,畢竟錢從囊底來。』人們要『跳灶王』主要是討好灶神,保佑來年賜福。

宋·照田

臘月廿五天正寒,長竿燃炬照南田。

儂家今夜火最旺,定知來年多稻蠶。

南宋范成大《照田蠶行》云:『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近似雲開森列星,遠如風起飄流螢。今春雨雹繭絲少,秋日雷鳴稻堆小。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夜闌風焰西復東,此占最吉餘難同;不惟桑賤谷芃芃,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姜夔詩《自石湖歸苕溪》云:『桑間篝火卻宜蠶,風土相傳我未諳。』

唐·驅儺

驅儺吹笛又擊鼓,瘦鬼塗面赤雙足。

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竄引得眾歡呼。

『驅儺』是古代驅除疫鬼的儀式,多在臘月舉行。唐王建《宮詞》:『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晝,沉香火底坐吹笙。』描寫了儀式的場面;孟郊的《弦歌行》:『驅儺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暗中崒崒拽茅鞭,裸足朱衫行戚戚。相顧笑聲沖庭燎,桃弧射矢時獨叫。』描寫了儺的形狀和人們驅儺的歡樂情緒。

唐·鏡聽

夫君遠宦盼回程,跪拜灶前點香燈。

懷中抱鏡藏門候,聞人初言細品評。

《月令萃編》載:『元旦之夕,洒掃,置香燈於灶門,注水滿鐺,置勺於水,虔禮拜祝。撥勺使旋,隨柄所指之方,抱鏡出門,密聽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又《琅環記》載:『先覓一古鏡,錦囊盛之,獨向神灶,勿令人見,雙手捧鏡,誦咒七遍,出聽人言,以定吉凶。』唐王建《鏡聽詞》云:『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回身不遣別人知,人意丁寧鏡神聖。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嗟嗟嚓嚓下堂階,獨自灶前來跪拜。出門願不聞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過盡,好語多同皆道來。卷帷上床喜不定,與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見,重綉錦囊磨鏡面。』

在您的家鄉有什麼有趣的年俗,有什麼好玩的遊戲,也歡迎您留言與我們一同分享——

【來源:微信公眾號美尚】

【微信編輯:崔倩倩】

聲 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圖片來自網路。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德育 的精彩文章:

蔡志良、廖園園:「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論歷史記憶的喚起與青少年政治認同的培育

TAG:中國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