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求慕者的無可奈何

求慕者的無可奈何

今天講點星理有關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

無論多麼適當、有效、合理地表達傾慕,

並不見得可以贏得一個人的心。

因為,

每一個人對於愛情的真實嚮往,

深植於他對熟悉關係的潛意識期待。

所以,

當你所喜歡的人,

認為你不夠美好,

不是他的首選時,

並非你真的不美好。

而是你從未不符合他對於美好的想像

事實上,

他也不見得真的可以意識到

——他對所謂美好關係的想像,

其實出自於他對熟悉關係的想像。

人們並不會總是千方百計地

——但一定會下意識地尋找自幼就熟悉的家庭模式。

這種模式幾乎奠定了所有人的擇偶標準,

也決定了,他將如何戀愛。

這種家庭模式往往根植於他與雙親,

或者撫養他長大的那個人,與他相處的模式。

無論這個模式是庇護、是挑剔、是考驗、是傷害、是給予,是奪取,是照顧,是損害,是平和,是險惡。

他都無法掙脫這種模式植於靈魂深處的困擾。

因此,

當你完全不符合某個人的需要時,

你又對其無力自拔,必須要進入他的世界,

那麼,

直接有效地投放你的傾慕,

就必須投其所好地調整成他「需要的樣子」,

別無他法。

這樣的關係,

雖然高效產出,卻是一條不歸路。

你若無以為繼,對方勢必會失望,

你若繼續,就依然活在一層人為的假象。

除非你成熟到,

可以進化「以他需要的方式存在依然無損自我存在」的境界,

不然,

你最好的擇偶方式,

莫過於,找到一個與你的潛意識需求互相配合的人,

彼此還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相處模式,

既不透支人品,也不透支精力。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一方意識到無法勉強,便是良人聚散之時。

然而有一些人會誤解掉「需求互相配合」這個本意,

這裡並非是兩個同樣饑渴或同樣受傷的人,

病友應該互相鼓勵與支持,

而非在一起,

令到原本複雜的局面翻倍。

這樣得不償失。

要分辨一個人到底喜歡什麼,

或者說他到底不喜歡什麼,

從而迴避觸犯他的底線。

這就需要釐清一點。

「喜歡「

只是一個假象,

它被掩埋在「潛意識「的迷霧中,

或許

換一個名詞更好理解它的真諦——慰藉。

慰藉這個詞語一直被忽略,

事實上

它不僅緊系「喜歡「,

還將鞍繩套在」安全感「」幸福感「諸如此類的詞身上。

極端地說,一個人結婚很多年,如果各方面並無問題,只是當事人依然無法從婚姻生活中獲得幸福感。

那麼

存粹因為當事人無法從這段關係獲得足夠的慰藉。

脫離「慰藉「的語境背景去單純討論「愛情」、「婚姻」或「幸福」,

只是面對一匹脫韁野馬。

無論

這個慰藉來自於自幼的家庭模式的哪一種——獨立、事業,金錢、主婦、控制、傷口……或是全部,或是其他。

人們在成年以後,都是渴望從婚戀關係中獲得上述組合。

所以,

確切定義,婚戀關係最大的作用將供給「慰藉體」。

然而,

現實中,

人們的婚姻並非一無是處,

並且

通常可以得到局部或大部分的慰藉體,

這進一步干擾了我們對於婚戀供給本質的理解。

因此,可以準確定義一件事:

人們必須從任何婚戀關係獲得慰藉體的供給,一段給不夠,出軌在所難免。

這種供給,

取決於彼此的成長環境中塑造的那個「自我「,

這個自我非常複雜,不僅可以供給另一半,同時對另一半有需求。

同時,

由於兩個人各自的成長軌跡不一樣,

即便門當戶對,價值觀相仿。

他們獲取到的慰藉體,樣子必然不同,勢必無法100%吻合。

這就促使兩個相愛的人想方設法去磨合。

有些磨合以自我磨滅為代價,有些則以自我成長為基礎。

我們去觀察潛意識中的各種特點,便能判斷:

在進入婚姻、

甚至進入戀愛之前,

一個人的潛意識到底會做多大的限制,

它將如何在暗中影響人們的所有選擇。

而這些選擇,

無論看起來多麼不合理,卻具備著強大的合理慣性

——因為事到臨頭,你依然會那麼做。

知道自己的弱點,然後進行取捨,好好改善。

知道對方的不足,然後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去幫助他走出潛意識的泥潭。

無論合不合適,求慕者的選擇就是很少的。

如果他不領情,你並沒有損失,只是深愛過。

被拒絕,被怨恨,被傷害,也都是意料中事。

最後,能否收穫真愛,有何不同呢?

我們不都獲得自我升華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昇龍哥哥的精神領域 的精彩文章:

TAG:昇龍哥哥的精神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