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詞一畫一吟誦 長相思。山一程

一詞一畫一吟誦 長相思。山一程

我是一位詩詞小白,近日的學習越發深感自己的淺薄無知,想想自己竟然也時不時在公眾號里論詩,實在令大家貽笑大方(狂捂臉10秒先),加上工作忙,然後公眾號沉寂了很久很久。

可轉念一想,我這就是一個學習記錄本,我記錄我所學的又何妨,如能娛己之餘也能與您同樂則何樂而不為?

所以我又來啦嘎嘎嘎:)

米粒吟誦

說說避諱那些事

============

米 粒

昨夜群里論起楊雨老師這位詩詞女神時(有人會說,咦你的詩詞女神不是蒙曼老師嗎,不要急哈,蒙曼老師絕對是大神級的女神,可是像楊雨老師這樣美貌智慧並存的女神更是少見啊,我的小心臟啊撲通撲通啊),內心真是這麼想的,人家明明靠容貌就能吃飯卻偏要靠才華!此生自然無望,但是在接近女神們的過程中讓自己也變得美好那麼一丟丟的感覺還是很好噠,不是嗎?

好吧我是話癆,一開口又跑偏了。

其實今天想講的主題就是從楊老師講過的納蘭容若說起,前日和好友雲水禪心說起了顧貞觀贈吳漢槎的金縷曲,為兩人的友誼而感動,尤其為顧貞觀二十多年不舍救友之心並為了朋友而下跪感動不已。

《金縷曲·我亦飄零久》

年代:清 作者:顧貞觀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

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已別,

問人生,到北凄涼否?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行成稿。

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友友說那你必須要讀一讀納蘭贈顧貞觀的金縷曲,這首詞除了表達兩人的友誼,同時也表明願意一起同心協力救吳漢槎的決心。

金縷曲

作者:納蘭性德(清)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里。

然諾重,君須記!

看完再次感動,納蘭果然是真情真性之人,然後就想到他的情深不壽,再次嘆息不已。

剛才我說過我是詩詞小白,讀這首詞時,「誰會成生此意」這句讀了半天竟然不知句讀,也不明何意,查了資料後我才知道原來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他是為了避諱太子名諱才改成了納蘭性德。所以成生是自稱,噢哦,恍然大悟也!

(好吧,我說過了我詩詞小白,你們誰也不要笑我哈,汗一個,話說那時我們學生時代貌似都沒學過他的詩詞,還是聽故事聽到過的,我們的老師也從來沒給我們講過,我們又沒有電視電腦手機,好吧反正我不知道我還有理了哈哈哈。。。)

那我也終於轉入了正題,其實今天我就是要說說有關名字避諱的那些事。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一種特有的歷史文化現象,臣民對帝王、長官、長輩以及古代聖賢之名,不但不能直呼,而且也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用各種變通的方法迴避,這就叫做避諱。

避諱是封建禮教下的重要內容,一旦違反,輕則處分,重則充軍殺頭

那如何避諱呢,方法有三:改字,缺筆和空字。其中改字一般往往用同義近義字,或同音近音字代替,而和這改字有關的故事就最多了!

比如最耳熟能詳的故事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其實只是本地太守名叫田登,居然霸道到百姓連燈字都說不得。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唐朝杜甫《詠懷古迹五首其三》中的詩句,宋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還有郭沫若《東方集·再出夔門》詩:"屈子衣冠猶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特別是「生長明妃尚有村」這句相信大家是非常熟悉的了,可是明明王昭君不是明朝的妃子為什麼叫明妃呢,其實漢元帝宮人王嬙本來字昭君,晉代時為了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然後後人稱之為明妃了。

再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還有他鼎鼎有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里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這個鏡湖可不是東北的鏡泊湖,查資料後,一般往往注釋就是:一作鑒湖,一說鑒湖大家都知道了,噢,鑒湖女俠我們知道,浙江的,對,就是這個鏡湖,那明明李白寫的是鏡湖咋現在成了鑒湖呢,原來浙江紹興的鑒湖本來就叫鏡湖,只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的名諱,改為鑒湖了。看看什麼叫王權,可以令山河改名啊!

公元676年,王勃寫了名滿天下的《滕王閣序》。原文第一句本來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唐代宗當政之後,據說為了避諱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篡改為「南昌故郡」。所以現在滕王閣內的石碑以及蘇軾(宋)的手書都作「南昌故郡」。當然有關這事說法不一哈,但是確實有避諱之一說。

聲律啟蒙四支里有一句:杜陵不作海棠詩,杜陵就是杜少陵,也就是杜甫,《王禹偁詩話》里有:杜甫母親的乳名叫「海棠」,所以杜甫不寫海棠詩。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但也都無從考究了!

話說杜甫只是不說海棠兩字,不寫海棠詩,就可以了,可是因為避諱的事,歷史上還有很多荒誕搞笑的事。比如南朝著名的史學家著名的《後漢書》的作者范曄,因為父親名泰,便推辭了太子詹事這一官職。

更搞笑的是,有一位叫袁德師的因為父親名高,便終身不吃糕。一位叫徐積的因為父親名石,平生不用石器,不踩石頭,遇到石橋,讓人背過去。

類似搞笑荒誕的事在古代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然而最令人扼腕的就當屬詩鬼李賀了,據《新唐書·列傳·李賀》載:「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變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學子,為了圓進士夢,在家境不太好的情況下,從小堅持讀書。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18歲的李賀,參加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獲「鄉貢進士」資格。李賀將向京城進軍,參加京城進士考試。李賀才高八斗,及第十分有望。這就招來一些文人的妒忌,那些競爭者想出了「避諱計」,大造輿論,把李賀父親名「晉」與「進」(士)同音提到諱名的高度上。製造了「『晉』『進』風波」。於是說,李賀應避諱,不能參加京城的進士考試。

為了抨擊「『晉』『進』風波」,當時韓愈還特地為李賀寫了《諱辯》一文

諱辯

唐代: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律曰:「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夫諱始於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后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雖然愛才惜才的韓愈說盡了道理,但是等李賀聽從勸告進京參考,最後還是未得准許。《舊唐書·列傳·李賀》曰:「李賀,字長吉,宗室鄭王之後。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可憐一代才子,因為這莫名其妙的原因被剝奪了考試資格!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也許李賀也不會成英年早逝吧,當然也許也不會成為詩鬼,誰知道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啦,希望您能喜歡。

噢,最後摸摸我的小心肝發自肺腑地感恩一下,感謝我們生在昌明的時代,感謝我不是生在古代,感謝我的真名也不叫米粒,否則我娃慘了,不能吃米,還不能吃麵粉類(避長輩名諱),還不能。。。。。。

哦賣糕的!

GIF

歡迎您來 謝謝聆聽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米粒園 的精彩文章:

TAG:雪米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