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沉默殺手」,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四個動作有效預防
冬季下肢靜脈曲張導致的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的幾率要比其他季節明顯增多。各大醫院急診科冬季經常會有靜脈曲張引發肺栓塞的案例,特別是中老年人,由於血液黏稠,冬天氣溫降低,淺表血管內血液循環速度減慢,更易引起曲張靜脈內的血液凝固,造成血栓的形成。醫生提醒,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或突發暈厥,應考慮肺栓塞可能。
一、玩手機久不動 肺栓塞突發作
林先生,36歲,體重約有75公斤,有多年吸煙史。平日里最喜歡睡前躺在床上,一邊玩手機一邊吞雲吐霧熬到半夜。最近,公司提前放假,於是他玩手機更加頻繁了,很少下床活動。結果不久前,林先生在家中突然感到心慌氣促,胸口疼痛,被迅速送到醫院。這個差點要了林先生命的病叫「肺栓塞」。
近些年,久坐族這個「族群」越來越龐大。工作、看電視、玩手機、每個人久坐的理由似乎都不太一樣,一玩就是幾個小時。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靜脈血栓栓塞患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肺栓塞是因為先天或是後天原因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並發生脫落現象,脫落的栓子堵塞在肺動脈和它的分支上,造成肺部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危及人的生命。形成血栓的因素包括血液流動慢、血液黏滯、血管有損傷等。
「冬季氣溫低導致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醫生說,當血栓脫落並通過下腔靜脈和右心房,最後到達並阻塞肺血管時易發生肺栓塞。另外,人們有「貓冬」習慣,這一習慣讓很多人在冬季久坐不動,冬季室內通風不良、家庭濕度不易控制,造成人體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不暢,容易誘發肺栓塞。
二、80%患者起病時 並無臨床癥狀
肺栓塞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沉默殺手」,80%肺栓塞患者起病時並無臨床癥狀,90%肺栓塞患者其血栓來自下肢靜脈,2/3肺栓塞患者的死亡在2小時內發生。
醫生介紹,大多數肺栓塞是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血栓脫落,經過靜脈迴流進入肺動脈而引起。深靜脈血栓導致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肺栓塞的發生,可能導致患者的直接死亡。
據了解,肺栓塞儘管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但該病也是一個可以預防的疾病。深靜脈血栓是該病的始發因素,預防肺栓塞要注意好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那些容易發生深靜脈血栓的人群更應該提高警惕。肺栓塞易發的人群包括孕產婦,肥胖或有血脂異常的患者,長期操作電腦的人,要坐很長時間的火車、飛機的人,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血液病患者等。
深靜脈血栓一般沒有明顯癥狀,但有些人可能出現栓塞的那條腿腫脹,這是靜脈栓塞少數比較典型的癥狀之一。因為很多病都可能導致下肢浮腫,但不對稱浮腫卻不多見。另外,有的肺栓塞病人會出現咯血、暈厥、煩躁及驚恐不安,甚至瀕死感、心悸、咳嗽等癥狀。
三、經常「做做操」 幫你遠離血栓
對於老年人、肥胖者、腫瘤患者等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平日應經常活動,不要保持固定的坐卧姿勢過久。有靜脈曲張患者可穿加壓彈力襪,長時間站立後定時坐下抬高雙腿,有利於下肢血液迴流。
預防肺栓塞等靜脈血栓,要多吃新鮮果蔬,減少肉類和油脂的攝入;進行適當運動,讓血液循環加速,不能久坐不動;卧病在床時,可將雙腿抬高15至30度,有利於靜脈血液的循環;使用彈力襪等物理舉措,也能有效的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肺栓塞又被稱為「經濟艙綜合征」。春運已經開始了,醫生提醒,每坐一兩個小時,就該站起身來活動活動筋骨。下肢、頸部、手腕和肩膀,都是特別需要留意的身體部位。長途旅行時多喝水,以稀釋血液黏稠度。
除了特定人群,我們平時也可以通過做四種動作,來有效預防靜脈血栓。
足尖運動:坐立,將雙腳腳尖著地,盡量與腳踝保持水平,以腳尖為支點帶動足部向後上下移動10至15次。
按摩腿肚:左腿自然彎曲,彎下腰用左手輕輕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換右腳依次重複。可有效促進腿肚血液循環。
足跟運動:坐立,將雙腳足跟著地,盡量貼近足踝,以足跟為支點帶動足部上下運動。向上移動時盡量向足踝靠攏。重複10至15次。
抱膝旋轉:坐立,雙手抱住左腳膝蓋,以腳踝為支點足部向左旋轉5至10次,向右旋轉5至10次,換右腳重複同樣的動作。
歡迎關注本號。本號定期發布,同時可查看歷史信息,了解更多權威養生信息。


TAG:養生健康旅遊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