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康造酒在虞城 「酒仙」美名代代傳

杜康造酒在虞城 「酒仙」美名代代傳

杜康造酒在虞城

論世界酒史,唯杜康悠長,稱造酒鼻祖,唯酒仙杜康。那麼杜康何方人氏,他在哪裡釀造了酒呢?我們經過多方披閱文獻,並趕到當初被稱為綸城的河南省虞城縣利民鎮實地調查,還原了杜康在4000年前避難綸城釀酒的經過。

虞城縣利民鎮是一座已有4000年歷史的古鎮,古稱綸城,這裡曾是杜康造酒的地方。當我們踏上這方土地,遍尋當年杜康在此釀酒的遺址時,看到的卻是現代文明的建築和酒仙杜康留給後人的不老傳說。

少康避難綸城地

據《左傳》、《竹書紀年》、《史記》等權威史書記載,可以查清帝相是怎樣被篡殺及少康(即杜康)在虞城造酒和怎樣中興的史實。

4000年前,夏部落聯盟首領大禹去世後,他的兒子啟做國王,建立了我國歷史第一個世襲制奴隸主政權——夏朝。啟死後,長子太康即位,太康昏庸無能,被有窮國君后羿趕到陽夏。太康病故,弟弟仲康繼立王位。仲康駕崩,他的兒子相嗣位,后羿把相趕走,公然稱王。

后羿驕恣多年,被其部下寒浞殺死篡位。寒浞當上了國王,命長子澆領兵攻下帝丘(今濮陽縣),相逃脫不及,撥刀自刎。相妻後緡帶著身孕隨宮女跑出宮,逃到她娘家有仍國,生下一子取名少康。20年後,少康長大成人,文品俱佳,有仍國君任他為牧正,管理畜牧事業。

後來,寒浞聽說夏後相有子少康在有仍國,心中大驚,為斬草除根,忙派大臣去索要。有仍國君謊稱並無少康其人,暗放少康逃往虞國(今虞城縣)。虞國君聽說少康是相的兒子,見他聰慧過人,便派他任庖正,掌管庖廚飲食。

少康時刻不忘復國報仇,每當吃飯時,總要往一口缸里倒些米飯和茶水,以此寄託對親人的哀思。因虞國離陽夏不遠,一次少康到陽夏偷祭先王太康,發現陽夏出產的秫秫(高粱)特別好吃,便帶回來一些想讓虞國君嘗嘗鮮。這天,他讓廚工做好了秫米飯,先盛一碗孝敬先人。當他將這碗秫米飯倒往缸里時,忽然聞到一股從缸里飄出一種異香氣味。他舀點兒一嘗,甘甜中帶點酸辣,煞是好喝。他一口氣喝了好幾碗,覺得渾自熱乎乎的,十分有精神。他掐指一算,這天正是酉月酉日,就把這種好喝的水起名叫「酉」,因它是水,就又把「酉」字加三點水,成了「酒」字。

少康高興極了,他想有了這麼好喝的酒,恢復夏朝的願望可指日可待!他經過反覆試驗,終於釀成醇香的美酒。後來,他把自己以酒復國的想法告訴了虞國君,虞國君本來就對寒浞父子陰險殘暴就看不慣,怎耐虞國不是寒浞的對手,現在一聽少康有此雄心壯志,非常高興,便把女兒嫁給了少康,以示支持。後來,少康在虞國君的支持下,反寒復國,恢復夏朝,統一國土,建立了新的國家。

釀酒之源多紛爭

但我們在查閱文獻時,採訪到關於釀酒之源的不少版本。

傳說,杜康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那時候,由於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裡,因山洞裡潮濕,時間長了,糧食全部霉壞。黃帝知道此事,十分生氣,下令將杜康撤職,只讓他當糧食保管,並且說,以後如果糧食還有霉壞,就要處死他。

此後,杜康十分謹慎,再也不敢大意了。一天,杜康在森林裡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樹榦裡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里,也許就不會霉壞了。於是,他把樹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樹,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里了。

一年後,杜康聞到從樹洞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他不由得也嘗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嘗越想嘗,最後一連喝了幾口。這一喝不要緊,霎時,只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才醒過來。

儲藏的糧食全都霉壞了,竟變成了好喝的水,杜康不敢瞞著黃帝。黃帝品嘗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後,十分高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子取得好。

從此,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業開始出現了。後人為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但史籍中也有儀狄造酒之說。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醪」,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工而成的「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產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醪糟兒。醪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秫」,高梁的別稱。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比起杜康來,古籍《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他是司酒造業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臣屬?他生於何地、葬於何處?都沒有確鑿的史料可考。那麼,他是怎樣發明釀酒的呢?《戰國策》記載:夏禹的女人,令儀狄去監造釀酒,儀狄經過一番努力,做出來的酒味道很好,於是奉獻給夏禹品嘗。夏禹喝了之後,覺得的確很美好。可是這位被後世人奉為"聖明之君"的夏禹,不僅沒有獎勵造酒有功的儀狄,反而從此疏遠了他,對他不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從此和美酒絕了緣。那麼,儀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還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例如孔子八世孫孔鮒,說帝堯、帝舜都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黃帝、堯、舜,都早於夏禹,早於夏禹的堯舜都善飲酒,他們飲的是誰人製造的酒呢?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確切的。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複雜的事,單憑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所以,郭沫若說,「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這是指比原始社會時代的酒更甘美濃烈的旨酒。」這種說法似乎更可信。

反寒復國少康興

但有關史料證實,少康成了虞國君的女婿後,得到了虞國君的鼎力資助,更堅定了他反寒復國的決心。後來,少康便與夏朝遺臣齊心協力,發動有鬲氏(今山東省境內)、斟灌氏和有虞氏共同討伐寒浞,殺寒浞父子,使中斷四十年的夏王朝,又得到復興,這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少康中興」。

據《竹書紀年》記載:「少康。乙酉奔有虞,年二十。甲辰殺澆,年三十九。」就是說在虞二十年中,除了當好庖正,管好膳食,發明箕帚、秫酒之外。在後期他開始了「廣布其德,以收夏眾,撫其官職」。聯絡大臣,組織兵馬反寒復國的階段,最後終於「中興」,恢復了夏統。

夏朝被篡四十年,少康剛統一國土,這時國家百廢等興。少康日理萬機,重振朝綱。但不知哪位學者杜撰出:「他在有虞立業不久,即被迫遷河南伊川……」為此,汝陽酒廠與伊川杜康酒廠竟打了近20年的「杜康」註冊商標戰。

另據史書記載,從少康當帝王至他21年駕崩,從未離開過國都,字裡行間根本未提到過到伊川。少康怎麼能放著好好的國王不當,去一個窮山溝里造酒呢?

在《竹書紀年》上明文記著少康「自綸歸於夏邑」。杜康在虞作秫酒,當國王之後「自虞歸於夏邑」。這是兩千年前,就記到史書上的,已成為公認的鐵證,不是今人隨意篡改的,歷史事實就是歷史事實,杜康造酒在綸城,《左傳》、《史記》的記載就是鐵證。

綸城,歷史上就是虞國邑鎮。在史書和古《縣誌》上都有記載。《左傳》哀公元記錄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意思是說,虞國君將女兒嫁給少康,將綸城這塊地方也封給了少康夫妻。

《通典》記有:「宋州虞城縣有綸城,即少康邑。」《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也有註解:「綸,虞國地名。」《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漢時《豫州圖》上有虞縣東南不遠處印著「綸城」。即證明虞縣有綸城。

虞城縣誌對綸城記載的更清楚,如乾隆八年的《虞城縣誌》在古迹部分記有:「綸城,在東南義原西鄉,按《左傳》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而邑諸綸……所謂綸即此地也。」

我們趕到虞城縣綸城杜康酒廠採訪時,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那個在90年代擁有1400名職工,其產品多次獲得國家金獎的綸城杜康酒廠,早已不復存在了。讓我們看到的卻是,在酒廠原址上,建造了一幢幢別具一格的商品樓房,那眼被村民傳說得神乎其神的「杜康井」,我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據村民說,因杜康酒廠的倒閉,這眼「杜康井」已被石板蓋在地下多年了。但有關杜康在綸城造酒的故事,仍被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傳唱。

時過境遷古韻在

虞城縣利民鎮楊燦樓村,曾因是綸城杜康酒廠所在地而名揚天下。前不久,當記者踏上這方土地採訪時,那個在上世紀90年代名騷一時的杜康酒廠,已被現代文明的高層建築取而代之。

陪同採訪的一位離休幹部告訴我們,上世紀80年代,杜康酒廠準備對一個普通院落內的車間進行改造時挖出了很多碎瓷片。從碎瓷片上的文字來看,估計是明代的。後來,發掘出一個清代的酒坊遺址,隨後又在清代酒坊遺址的下面,發現了明代的酒坊遺址。人們在清代層面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

採訪時,楊燦樓村一位長者對我們說,新中國成立前,楊燦樓村一帶風行做小酒,當時生產的小酒因與酒仙杜康結緣,頗有名氣。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杜康酒還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零星地散見於民間,它的名聲,更多地來自於民間故事和傳說。後來,當地政府建成綸城杜康酒廠,一些民間制酒作坊關了門。政策寬鬆後,村裡加工小酒的作坊也興盛起來。我們在幾戶釀製小酒的農家看到,他們簡易的制酒作坊與古代酒坊相差無幾,所生產的小酒色正味佳,極易銷售。

那麼,楊燦樓村的小酒為何受到青睞呢?這位長者給我們講了一個杜康喝酒還神井的故事。從前,楊燦樓村有個酒作坊,主人姓王,人稱王好客。王家酒好,人緣好,生意很紅火。有一天晚上,王家酒坊進來一位老者,他進門後,連聲大呼:「拿好酒來!」王好客不敢怠慢,連忙將一壺杜康酒奉上。可那老者幾壺酒下肚後,竟說:「都說王家酒醇,我咋沒喝出一點味兒呢?」說著,一壺接一壺地喝。臨走時,老者打著酒嗝說:「我忘記帶錢了,你給記上賬吧。」王好客以為遇上了一個騙酒喝的人。

不料,第二天那位老者仍前來討酒喝。王好客有心討要酒錢,又怕壞了自己的名聲。到了九九八十一這天晚上,老者喝罷酒後和氣地說:「王老闆真夠仁義,我喝了你那麼多的酒,今晚只得還你水了。」王好客說:「俺們這裡有的是水,不用還。」老者說:「我還你的不是一般的水,是我杜康在幾千年前造酒時用的井水。」王好客定睛細看,眼前的老者竟和供奉的酒仙杜康宛如一人。他連忙跪地問:「仙家,神井在哪裡?」「往北九九,往南八十一,正東九九,正西八十一。」說罷,老者轉眼不見了。

天亮後,王好客在老者喝酒的地方東西南北各走八十一步。這時,奇蹟出現了:王好客覺得地下一動,平地裂開一條縫,隨著一陣撲鼻酒香,一股清泉從地縫中噴射出來。王好客正在驚詫中,忽然傳來天籟之音:「王好客,我乃酒仙杜康,念你為人光明磊落,送你一眼神井,好讓你將杜康酒發揚光大!」

之後,王好客用此井釀出的美酒更加醇香綿甜。為了紀念杜康的還水之恩,王好客在自家院里修了一座亭子,起名「杜康亭」,把用井水釀造的酒叫做「杜康酒」。這眼井,後來被人們叫做「杜康神井」,一直保留至今。據村民說,這眼井多年廢棄不用,但井水仍清冽甘甜,深不見底。

杜康美名代代傳

據史冊記載,曹操當初在己吾城(今寧陵縣黃崗鄉己吾城村)起兵討伐董卓時,曾仰仗杜康酒的威力,打了不少的勝仗。

相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定都許昌,擁有兵馬50萬,戰將數千員。為平定淮海,逐鹿中原,曹操聯合劉備,在攻佔了重鎮徐州之後,又在下邳圍住了呂布。

呂布在下邳,兵精糧足,又有四水之險。要攻城,屢攻不下;要交戰,呂布騎「赤兔」、持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因此,兩軍交戰,互有勝負。曹操與呂布相拒於下邳,北慮袁紹,南憂袁術,心中悶悶不樂。一日,他正在中軍帳借酒澆愁,謀士郭嘉說:「丞相日飲悶酒,莫非為下邳久攻不下之故嗎?」於是,郭嘉獻計道:攻下邳、擒呂布,可在「酒」字上做文章。呂布乃嗜酒之徒,若用一種美酒讓貪杯之徒呂布沉溺之中,不理軍務,怠慢軍心,則下邳不攻自破。曹操大喜,急令從虞城購來杜康美酒數十擔,然後從軍營中挑選數十名精幹將士,讓他們扮成民夫,每人挑一擔杜康酒,隨著百姓悄悄地混進下邳。

這天,呂布出城與曹操交戰,連斬曹操多員戰將,大勝而歸。他剛走到府門前,見一個挑擔的忽然在他馬前摔倒,壇破酒流,頓時酒香四溢。呂布喝問挑擔人:「哪來的好酒?」這挑擔人乃是曹營的一個小頭目,聽呂布問,趕緊跪下,將事先編好的話說了出來:「小民乃梁郡虞城人氏,挑的是自家釀造的杜康酒。因本城張員外偏愛此酒,每年要定購40擔,讓小民分四季送來。前天小民送酒到此,又阻於兩軍交兵,道路阻隔,歸家無計,小民只好挑酒沿街叫賣。不料,衝撞了將軍的虎駕,請將軍恕罪。」呂布按捺不住地說:「你們把酒都挑到我府中去吧,本將軍全都買下了。」

此後幾日,呂布開懷暢飲杜康酒,再也不理軍務了。他的部將侯成、宋憲等人與諸將商議後,決定獻城投降曹操。他們先偷走呂布的畫戟,又把酒醉中的呂布捆了起來,開門迎曹兵進城。呂布這個勇冠天下的英雄,就這樣被曹操所擒。

曹操平定了徐州一方,班師回朝,大宴群臣。他躊躇滿志,持杯作歌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歌罷,眾人齊聲問道:「丞相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敢問丞相意在飲杜康酒以慰思鄉之情,居高位不忘故里嗎?」曹操解釋道:「這杜康酒產地綸城,離我家鄉不過百里之遙。當初,少康落難逃到有虞,當了虞國國君虞思的庖正,主管虞思的膳食。虞思見少康有德有才,便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少康勵精圖治,得到了各部落之助,終於殺了篡國之賊,恢復了夏朝,史稱少康中興。少康即杜康,這杜康酒,就是他在虞國任庖正時發明的。昔日少康飲此酒而復夏業,而今吾等飲此酒平定天下,一統大業!」從此以後,杜康酒名聲大振,代代相傳。

正是當年曹操作的這首詩,使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詞,並把世上所認為的美酒稱為杜康所釀。為此,這首詩及杜康相繼走出了國門,連外國人也知道了杜康酒。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曾用曹操的詩對周恩來總理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意思就是想喝杜康酒。周恩來總理解釋說,因非常時期,杜康酒廠停工。不過,周恩來總理所說的杜康酒廠是河南哪一家酒廠,至今仍是一個謎。

(李海軍 文)

來源:網易商丘

融易商丘原創新聞歡迎各微信公眾號轉載,如轉載,請在文章前註明:本文來源於融易商丘(網易商丘新聞官方微信)微信號:henan-163-shangqi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融易商丘 的精彩文章:

孔子還鄉祠:一部厚重的儒家史書

TAG:融易商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