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時期的都城,在這座城市的中心坐落著一座華麗的沙皇皇宮——冬宮,這座宮殿同時也是一座享譽世界的博物館——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被公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其藏品超過300萬件,也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冬宮是聖彼得堡的標誌性建築物,現在看到的這座宮殿是冬宮的第五代建築,它的第一代建築建於1711年,是一座簡陋的二層樓,但很快彼得大帝便厭倦了這座宮殿,於1721年開始修建第二代冬宮,到彼得二世即位後,冬宮開始進行重新設計和擴建,即第三代冬宮,但在建成後,彼得二世又將首都遷回了莫斯科。
在彼得二世去世後,皇位傳給了安娜一世,她重新將首都遷回聖彼得堡,並建造了第四代冬宮,到後來的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她命人重新規劃建設了新的冬宮,也就是現在的冬宮,這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建築呈封閉式的長方形結構,裡面還留有寬闊的庭院。
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冬宮逐漸成為了這位女皇的私人博物館,她在位的30多年間不斷收購大量的藝術品,並新建了舊艾爾米塔什等建築,現在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正由此而得名,它來源於法語,意為「隱宮」,它正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官邸,這裡的餐桌採用豎井形式建造,直接與下層的廚房相連,這可以確保女皇在聚會中的私密性。
冬宮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期間從皇室宮殿變身為藝術寶殿,原來皇宮中洛可可式的裝飾被更簡單的新古典主義裝飾所取代,皇宮中的房間結構也有所調整,然而到1837年尼古拉一世統治期間,冬宮發生了一場大火,隨後進行了長達15個月的修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列寧格勒被長期圍困,博物館也遭到了破壞,但在戰後都進行了修復。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收購柏林富商戈茲克斯基藏品的那一天為誕生之日,1852年開始對外開放,到1922年,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現在的博物館還包括緬希科夫宮、總參謀部大樓等區域,博物館除了有大量的館藏展品之外,大部分宮廷區域都按照原狀進行展示,可以從中了解到沙皇的生活環境。
約旦樓梯是冬宮的主樓梯,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沙皇在洗禮節由此走下一樓,而在接待活動期間,各國使節都要經過這裡等候沙皇的接見,也由此被稱為大使樓梯。
約旦樓梯在1837年火災後基本按照原樣進行了修復,樓梯的設計充滿了巴洛克風格,在其周圍還建有希臘題材的裝飾性雕像,樓梯間的天花板上是一幅描繪奧林匹斯山眾神的油畫,整個樓梯間金碧輝煌、寬敞華麗,體現了俄羅斯沙皇奢華的生活狀態。
從約旦樓梯上到二樓後會進入到陸軍元帥大廳,這是一間以古典風格為基調進行裝飾的大廳,大廳牆壁上懸掛著俄羅斯帝國時期著名的陸軍元帥肖像,當年,來拜訪沙皇的使節商人通常會在這裡等候沙皇的接見。
冬宮據說有1500多個房間,這些房間中有官僚機構辦公室、高級官員的公寓、皇室成員的卧室和不同場合的活動大廳,它們都有著不同的裝飾主題和看點,位於2樓的音樂大廳採用科林斯柱裝飾,大廳內以白色作為主色調,大廳中還放置有聖亞歷山大捏夫斯基的銀聖像,它放置的位置曾經是音樂大廳的大門。
孔雀石廳是尼古拉一世皇后的會客廳,這個房間的很多傢具都用孔雀石進行裝飾,在1917年6月至8月期間,這間房間曾被用作臨時政府的會議室。
在冬宮大大小小的房間中,基本上還原了每個房間的原貌,可以看到俄羅斯帝國時期的皇家裝飾,這裡的每一件擺設都十分考究,每一幅畫像都有著背後的故事。
尼古拉二世圖書館是一間屬於俄羅斯末代沙皇的書房,這間書房在裝飾中廣泛運用了英國哥特式的圖案,書架沿著牆壁放置,桌子上擺放著尼古拉二世的瓷像,據說他當年就是在這裡讀書寫字。
白色大廳是舉行大型接待活動的場所,這個房間被裝飾得典雅大方,側面用白色大理石裝飾,運用了科林斯柱和小的壁柱相結合的方式,柱子的頂端還用雕塑進行裝飾,拱形的天花板上還有很多複雜精美的浮雕。
金色客廳是亞歷山大二世皇后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的寓所,這個房間的天花板裝飾著鍍金的線條,牆面貼滿了金箔,幾盞吊燈也都是鍍金的,在精緻的展示櫃中,目前展示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收集來的寶石。
紅色閨房是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皇后寓所的一部分,這裡的裝飾建造於1853年,紅色的錦緞色澤鮮艷,柔軟的鍍金傢具給人一種精緻舒適的感覺。
彼得廳是為紀念彼得大帝於1837年建造的,這個廳的面積很小,但布置得典雅莊嚴,地面用木地板拼接,牆上掛著紅色的掛毯,壁龕上放置著彼得大帝的王座,王座背後掛著一幅《彼得一世與智慧女神》的油畫,歌頌彼得大帝是智慧的化身。
徽章大廳是用來舉行盛大招待會的場所,大廳的入口兩側是俄羅斯帝國戰士的雕像群,這間大廳的設計體現出俄羅斯帝國的強盛,大廳的四面排列著金色的柱子,頂端是盛開著的金色鮮花,天花板上垂下來的吊燈也是金色的。
亞歷山大大廳是為紀念亞歷山大一世及俄法1812年戰爭建造的,這間大廳使用大量白色大理石和淺藍色的顏料裝飾,顯得十分典雅溫婉,在牆壁上還裝飾著24枚紀念俄羅斯戰勝法國的獎章。
冬宮皇家教堂被譽為是宮殿中最華麗的房間,這間教堂是宮殿中最後完工的部分之一,教堂採用洛可可式裝飾,這裡是俄羅斯皇室的私人禮拜場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向德國宣戰當天,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在這裡進行祈禱。
皇家教堂於1918年5月正式關閉,之後作為博物館的展廳對外開放,在2012至2014年期間進行的修復工作中,皇家教堂中的聖像、燭台、燈具、講壇等均按照原狀恢復。
1812年戰爭畫廊是冬宮中一處紀念1812年俄法戰爭勝利的紀念館,畫廊牆壁上掛有332幅著名統帥和將領的畫像,他們都是1812年俄法戰爭和1813-1814年遠征戰役中的英雄,1812年俄法戰爭在俄羅斯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俄羅斯通過這場戰爭成為歐洲的拯救者,並成為在歐洲舉足輕重的強國。
1812年戰爭畫廊的盡頭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畫像,兩邊牆上一邊是普魯士國王像,另一邊是奧地利皇帝像,這三個國家是當時的反法同盟國。
聖喬治大廳是舉辦最為正式的宮廷儀式場所,在1837年火災後,這間大廳按照簡單的古典風格裝飾,之前的彩繪天花板已改為鍍金天花板,在190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這裡主持了第一屆國家杜馬會議,沙皇被迫建立杜馬以作為對人民的讓步。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在冬宮的部分主要按照宮廷原狀展示,更多的展品被陳列在小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和新艾爾米塔什等建築中,小艾爾米塔什緊鄰冬宮,在這裡陳列有著名的孔雀鍾,它是一種大型的自動機械鐘,有三隻與實物一樣大的機械鳥,在它報時的時候,鐘上的動物都會一起動起來。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有很多著名的藏品,它們按照不同時期、地域和主題進行分類展示,西歐藝術品可以說是博物館中最為精華的收藏,它集合了文藝復興美術三傑的代表作於一身,在為數不多的達芬奇存世作品中,有兩幅作品陳列在博物館中,被稱為鎮館之寶。
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三傑中最為年輕的藝術大師,在陶器廳中,陳列有兩幅拉斐爾的作品,他的作品散發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影響力波及到十六世紀的許多藝術種類,這個房間的裝飾就借鑒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主題,在牆壁上懸掛的壁毯描繪了文藝復興時的怪誕圖案,圖案的靈感來源於古希臘情節。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中有一條拉斐爾長廊,這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命人到梵蒂岡教皇宮殿臨摹的畫廊複製品,這條長廊由13個不同部分組成,拱門以清晰緩慢的節奏逐步延伸,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感覺。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蹲下的男孩》陳列在新艾爾米塔什的一所小房間內,這座雕塑創作於1530年-1534年間,作品表現的是一個肌肉強健的男孩在集中精力拔出腳上的刺,暗喻人生的痛苦。
義大利小天窗廳同樣陳列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這間展廳的拱頂上裝飾著義大利傑出藝術家的淺浮雕作品,沒有窗戶的牆面上懸掛著大量繪畫作品,包括有卡拉齊、圭爾奇諾、圭多·雷尼等畫家的名作。
古代繪畫史長廊牆壁上裝飾著80幅有關古希臘神話和文學來源的繪畫作品,這間長廊同時也是雕塑作品的重要展廳,這些雕塑作品線條優美,姿態唯美逼真,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
《奧菲斯》是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的雕塑作品,這件雕塑所描繪的是希臘神話中一段感動又悲慘的愛情故事,傳說奧菲斯的美麗妻子被毒蛇咬死,他拿著豎琴來到死神王國,以迷人的音樂征服冥界,並一心把妻子找回來,最終冥王冥後同意放回他的妻子,但要求奧菲斯在回去的途中絕不能回頭看妻子,否則妻子將永遠不能回到人間,然而奧菲斯在路上忍不住看了妻子一眼,這件雕塑所表現的便是神話傳說中的這一刻,他轉動著身體,臉上的表情說明他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來自於亞洲和非洲的文物珍品,這其中包含有很多來自於中國的珍貴文物,它們多數都是由俄國探險家奧登堡在敦煌以遊歷名義獲得的。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樓,有一間經常被重點推薦的埃及展廳,這裡展覽的亮點包括有多個木乃伊以及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人簽訂的和平條約的碎片。
總參謀部大樓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分館之一,這棟大樓建於1819-1829年間,是一棟巨大的弧形建築,中間以凱旋門相連,這座凱旋門紀念著1812年俄法戰爭的勝利,屋頂上方是駕著六乘馬車的勝利女神。
總參謀部大樓在俄羅斯帝國時期曾經是總參謀部及外交部和財政部所在地,現在大樓的西翼部分是俄羅斯武裝部隊的西部軍區總部所在地,東翼部分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分館,目前在裡面展示著俄羅斯和歐洲的裝飾藝術,包括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作品及一些當代藝術的收藏品。
宮殿廣場是位於總參謀部大樓與冬宮之間的城市中心廣場,是聖彼得堡的地標廣場,在這裡曾經發生過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在1918年蘇俄革命活動家烏里茨基被暗殺後,為紀念烏里茨基,宮殿廣場曾更名為烏里茨基廣場。
宮殿廣場的中央豎立著亞歷山大紀念柱,這是為紀念1812年亞歷山大一世戰勝拿破崙而取得衛國戰爭勝利而豎立的,這座紀念柱重約500噸,高47.5米,頂部有一座天使雕像,這座紀念柱沒有地基,大理石柱完全靠自身重力固定位置,可以說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TAG:楗行楗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