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多次盜賣珍貴文物而遭世人唾棄,他只能靠裝瘋賣傻殘度餘生!

因多次盜賣珍貴文物而遭世人唾棄,他只能靠裝瘋賣傻殘度餘生!

王圓籙,湖北麻城人,早年經歷不詳。據其弟子為其所立的《墓碑》,知其先在肅州(今酒泉)當兵,退伍後,在酒泉出家當了道士。離開師傅後,雲遊四方,1899年王圓籙到達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是道士王圓籙1900年6月22日發現,當時共挖出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五萬餘件。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後經英、法、日、美、俄等國探險家的盜竊掠奪,藏經洞絕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僅剩下少部分留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早期的敦煌文物流散

在1907年斯坦因到達敦煌之前的文物流散,可稱為早期文物流散。王道士最早將敦煌文物送給了安肅道道台兼兵備廷棟,結果是廷棟認為其所送書法不如自己,故而不以為意。

之後,葉昌熾也得到了一些敦煌文物。葉昌熾為著名學者、金石大家。葉昌熾1902-1906年提點甘肅學政,其下屬汪宗翰為王道士同鄉,汪為討好上司,故從王道士手中取得一部分敦煌精品書畫贈予葉昌熾。據葉昌熾《緣督廬日記》記載,葉當時誤信了汪宗翰(時為當地知縣)所說的:「藏經數百卷」,「各人分取」,故而認為敦煌已經沒有什麼文物了,所以並未前往查看。

其中最令人憐惜的是現藏於弗利爾美術館的水月觀音,汪在1904年將其送給葉昌熾,而後幾經流轉,入藏弗利爾美術館。

外國人對敦煌文物的盜取

斯坦因、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險隊、俄國奧登堡考察團、美國人華爾納以及清政府,在得到敦煌文物的過程中,都向王道士交了錢:

英國人斯坦因:

斯坦因除了號稱自己是外國的唐僧外,還給了他四個馬蹄銀(200兩),第二次來「取經」又給了他500兩白銀。在前往敦煌的尋寶者中,斯坦因恐怕是最著名的一位,他在敦煌的所獲大多也都藏於大英博物館。至今大英博物館擁有敦煌相關文物一萬多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其中珍貴者不可勝數。

法國人伯希和:

伯希和給了他500兩白銀。1908年2月,伯希和用500兩銀子從王道士那裡換取了大約7000件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繪畫品,於1909年11月運達巴黎。寫卷部分入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藝術品部分最初入藏盧浮宮美術館,後來陸續收藏進吉美博物館。

特別說明:

1909年京師學者見到伯希和買到的敦煌文書後,建議政府收購。1910年清政府學部撥銀6000兩購買剩餘敦煌經卷,而甘肅將此款主要用於修建孔廟,只給了王道士300兩作為香火錢。見過洋和尚的王道士,胃口大了,故而提前將敦煌文物中的一部分精品扣留了下了。

日本大谷探險隊、俄國人奧爾登考察隊:

所以在1910年之後到達的日本人(1911-1912年的大谷探險隊)俄國人(1914-1915的奧爾登考察隊)還能從王道士處買到敦煌文書,合計870卷左右。俄國探險家奧登堡在敦煌所獲得的藝術品以及文獻現在全部藏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東方部共300多件,目前這些藏品的大部分都在博物館的敦煌廳中展出。

美國人華爾納

王道士賣敦煌文物可謂敲骨吸髓,1924年華爾納到達敦煌後,被王道士告知敦煌文書早已一空。而華爾納意在壁畫,王道士在收了華爾納的禮物後,允許其剝離洞中壁畫和搬走泥塑。他們用特製的塗有粘著劑的膠布片敷於壁畫表層,剝離了莫高窟第320、321、323、328、329、331、335、372等窟的唐代壁畫精品十塊。

除了盜取壁畫,他還花了70兩銀子從王道士處得到了328窟盛唐的彩塑供養菩薩像,在莫高窟可以清晰看到石像空缺的位置。

王道士的結局

王道士出賣敦煌文物後,受到了當地百姓的譴責,為了躲避1923年華爾納再次盜取莫高窟壁畫引起的公憤,風燭殘年的王圓籙最後精神失常,但也有人說其裝瘋賣傻,東躲西藏度過餘生。1931年在當地鄉紳的同意下,其弟子才敢為其立碑。

結語

中國有句古話,牆倒眾人推。敦煌珍貴文物的流失王道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敦煌這座文化的燈塔不是王圓籙一個人能推倒的。從宏觀上來說,敦煌之殤,罪不在道士,而在那個大廈將傾、風雨飄搖的時代。藏經洞的現世本身就註定了悲劇,就算沒有王道士,也有李和尚之類的人將其拱手送人。百年前的亂世,多少英雄豪傑救國尚無良策,一個寺中延續香火的道士又如何擔得起這個千古罵名?

流失在海外的敦煌珍寶:

脅侍菩薩頭部,唐(8世紀初),絹本設色。

釋迦牟尼佛樹下說法圖局部,唐(8世紀初),絹本設色。

釋迦牟尼佛樹下說法圖局部,唐(8世紀初),絹本設色。

釋迦牟尼佛樹下說法圖局部,唐(8世紀初),絹本設色。

飛天,唐(8世紀初),絹本設色。

供養人像,唐(8世紀初),絹本設色。

熾盛光佛及五星圖局部水星,唐乾寧(公元897年),絹本設色。

熾盛光佛及五星圖局部金星,唐乾寧(公元897年),絹本設色。

熾盛光佛及五星圖,唐乾寧(公元897年),絹本設色。

彌勒佛、文殊普賢菩薩圖局部彌勒佛,五代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絹本設色。

普賢菩薩像,唐(8世紀末-9世紀初),絹本設色。

熾盛光佛及五星圖局部熾盛光佛,唐乾寧(公元897年),絹本設色。

熾盛光佛及五星圖局部土星,唐乾寧(公元897年),絹本設色。

佛倚像,五代—北宋(十世紀中晚期),絹本設色。

彌勒佛、文殊普賢菩薩圖,五代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絹本設色。

普賢菩薩像局部象,唐(8世紀末-9世紀初),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局部如意輪觀音,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局部火頭金剛、功德天,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局部十方佛、不空羂索菩薩,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局部孔雀明王及天王,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局部十方佛、不空羂索菩薩,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局部,唐(九世紀前半期),絹本設色。

釋迦牟尼瑞相圖,唐(7-8世紀),絹本設色。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敦煌絹畫行腳僧像

木雕菩薩像,8-9世紀,敦煌出土,藏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以下為大英博物館藏敦煌壁畫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佛教史跡壁畫——八人乘船運送一尊佛像

現藏於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敦煌莫高窟335窟南壁菩薩頭像壁畫

現藏於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資料採集自網路,飾迦整理編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飾 的精彩文章:

走下神壇的古玉——從禮儀之器到生活飾品
上下五千年,美玉永流傳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