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品亦如人品(二)

書品亦如人品(二)

02

成家立業之後的王羲之,也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23歲的他,先是被任命為秘書郎,也就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從而得以欣賞到朝廷收藏的歷代書法大家的作品。之後,他就開始出任實職。出身世家的羲之,不乏政治才華和政治追求。他先是在殷浩的舉薦下,出任統領禁軍「六軍」之一的右軍將軍一職。王羲之到任後發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臨護軍教》,他關心那些老弱饑寒的士兵,力圖革除軍隊弊端,很像今天的「政委」這一角色。「王右軍」的稱呼就是在這一時期留下來的。當時朝廷上下正在為北伐做準備,護軍將軍職責重大,王羲之曾數度到吳郡、江州等地出差,他很快就發現,此時的朝廷,尤其是殷浩,並不具備成功北伐的條件。所以,他又多次致書殷浩,勸阻其北伐,同時,請求調到「宣城郡」做地方官,不過都被拒絕了。

之後,朝廷徵調他出任會稽內史,也就是紹興太守,為北伐提供物質支持。王羲之到任後也做出了很多實事,如荒年開倉賑糧,疏通運河漕運,同時多次上書反對強征徭役,要求朝廷體恤民間疾苦等。

《蘭亭序集》

《蘭亭集序》共28行,324字,米芾譽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唐太宗稱其為「盡善盡美」。傳說真跡殉葬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以「神龍本」為最佳。

紹興風光秀麗,名人雅士常常聚集到此。這裡有一處園林,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此種植蘭花,因此名為「蘭亭」。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等人在這裡賞談詩賦,雖無絲竹相伴,卻有流水衷情,喝一杯酒,吟一首詩,足以體味快意人生。這次聚會有42人參加,其中26人作詩37首,眾人決定彙集成冊,稱為《蘭亭集》。文采冠世、又是地方行政長官的王羲之,被公推為詩集撰寫序文。此時的王羲之已經微醺飄然,只見他握筆展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記敘蘭亭山水之美和聚會歡樂之情。由於是即興而作,並無草稿,所以原稿中有很多塗改的印記。酒醒之後,王羲之打算伏案揮毫重新寫,但發現,無論怎麼寫,都不如原文精妙。以後,他無數次撰寫《蘭亭集序》,卻始終超不過第一次。這裡的每一個字,都被王羲之創造了獨特的生命形象,不能增一筆,不能減一筆,甚至,無法改一筆。《蘭亭序》全篇28行,一共324個字,「之」字出現最多,有20個,每個都寫的不一樣,堪稱一絕。《蘭亭序》為王羲之贏得「書聖」的稱號,以至於唐太宗說:「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死後也要王羲之的墨寶陪葬昭陵,可見是鐵杆粉絲了。

《快雪時晴帖》

唐初摹本,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原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還有一個著名的鐵杆粉絲,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里,收藏有三件絕世珍寶,其中之一,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個貼一共28個字,內容無非是在雪後放晴的日子裡,慰問友人身體是否安好。王羲之的真跡早已不在,乾隆收藏的是唐初的摹本。乾隆皇帝對此貼十分喜愛,在他欣賞收藏的五十年的歲月里,總共提拔60多次,並在周邊提上了「神」、「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等誇讚之詞,甚至為此貼親自配製御筆繪畫。

王羲之性格耿直質樸,不僅反映在他的為官施政上,更反映在他的為人處世上。他的字,天然率真、典雅細緻、秀美勁挺,完全是他性格品性的真實反映,他的隻字片語或者短紙信札,都成為世人爭相賞析的經典之作。達官貴人攜重金而一字難求,但王羲之卻經常舍字救人。他在紹興為官之時,經常在橋邊看見一位賣竹扇的老婦人,年邁體弱卻依然以賣扇為生,但買者寥寥。王羲之走過去問老婦人,多少錢一把?婦人答,20文。王羲之當即拿出筆來在每把扇子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老婦人急了,責怪起來:我全家都指著賣扇為生呢,你幹嘛都給寫壞了呀?王羲之淡淡地說,沒關係,只要說是王右軍寫的,每把賣100文!老婦人將信將疑,拿到市面上去賣,果然一搶而空。老婦人一看,這麼神奇?後來好幾天,她都拿著幾十把扇子請王羲之寫字,王羲之只好笑而不語地婉拒了。

王羲之曾經到自己的一個學生家裡做客,學生全家款待周到,賓主交談甚歡。王羲之看見學生家裡有一個新的桌子,桌面極其光滑,就隨性在上面寫起字來,楷書草書各一半。這樣的墨寶,是對得意門生的最高的饋贈。學生感激不盡,執意送老師王羲之回家。等到學生回到自己家的時候才發現,他父親嫌墨跡弄髒了桌面,已經把剛才書聖寫過的字,都刮削殆盡了!學生的震驚和懊惱可想而知。

王羲之這種文人雅士的生活很快就結束了。隨著殷浩北伐失敗、天天呆在家裡手書「咄咄怪事」四個字,其密友王羲之的政治生涯也遭遇低谷。很快,他就得知王氏在山東琅琊的祖墳被毀,痛心疾首的王羲之寫下了著名的《喪亂貼》,由於內心悲憤,所以自己狂草、時頓時散,再次刷新痛苦心情下的獨特筆法和意境。戰爭,帶來無數悲歡離合,加之官場幾十年中處處受到制約欺詐、甚至被人嘲笑,王羲之逐漸心灰意懶,罷官而去。為表決心,他帶領全家在父母墳前燒香起誓:永不做官。直到臨終前他還不忘告誡子孫,死後謝絕朝廷的一切賞賜。

《喪亂貼》

唐初摹本,現存於日本宮內廳。

原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大徹大悟的王羲之,開始拋卻豪門貴胄的生活,遠離廟堂名利,完全寄情于山水筆墨之間了。友人謝安曾向他抱怨,中年以來,傷於哀樂,歲月如此匆匆,很是凄涼苦悶。這番關於中年危機的感慨,怕是千餘年來芸芸眾生的共同感觸,而對於中年才出仕、挑起東晉朝廷大梁的謝安,就更是如此了。而此時的王羲之,則相對豁達通透一些,他回答說,臨近晚年,自然至此,所以只能依賴於絲竹音樂來陶冶性情了。的確如此,只要人到中年,備嘗生活之艱辛之後,才會對精神世界有更為急切的需求。此後,人們就用「絲竹中年」,來形容那些需要用絲竹音樂派遣哀傷的中年人。

晚年的王羲之,書法藝術登峰造極,充滿了浪漫和華美的基調,從而成為整個中國書法藝術無法企及的的制高點。

大浪淘沙,古今多少英雄。千年不朽的書聖王羲之,和他那永遠無法逾越的《蘭亭序》,已成為中華文明最閃亮的組成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牟氏的莊園 的精彩文章:

書品亦如人品(一)

TAG:牟氏的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