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部紀錄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老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圖片和攝影,如無特別說明,皆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留言。微博賬號:將軍對大河馬
題圖:《人生果實》紀錄片海報
今天偶爾看了Sir電影的一篇推文,安利了一部叫《人生果實》的紀錄片,講的一對老夫妻的晚年生活。恰逢我和我遠在一起兩千天紀念日,於是就順理成章地一起看了起來。
修一和英子,分別是90歲和87歲。他們一起住在自己搭的房子里,院子里種著各種蔬菜和水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和許多人的爺爺奶奶一樣,修一和英子長著慈祥的臉,會各種各樣的手藝(大到造房子小到糊窗紙),不怎麼使用現代的通訊工具。每天,他們照料院子里的作物,坐在敞亮的屋裡,欣賞門外的四季更替的景色。看起來與世隔絕的生活,卻並不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修一頻繁地寫信寄信,感謝身邊的人和事,每次落款,都會畫上兩人,標上年齡;英子收穫了院子里的蔬果,總會分享給身邊的人。
截圖來自紀錄片《人生果實》
從看到他們家的院子里有竹筍開始,我就決定了這是我夢想中的生活(不然為啥我要改公眾號的名字)。沒錯,種油麥菜、西洋菜還有通菜是不夠的,一個完美的菜園,必須有竹筍;更何況,他們還有栗子、櫻桃,一切我愛吃的水果!自己做蛋糕、布丁,一切好吃的東西他們都有嘗試……這樣的態度,叫自己吃貨的人,你們羞愧嗎!
廚房裡好吃的東西,都來自於手藝完美的英子,歲月讓她的行動變得略帶遲緩,卻沒能讓她的笑聲有一絲混濁。不看畫面,聽她充滿元氣的聲音、清脆的笑聲、輕快的語調,彷彿和你交談的,是個風華正茂的少女。和所有傳統的日本主婦一樣,英子的生活都圍繞著丈夫修一轉,最突出的,就是她總是做土豆的菜,因為修一喜歡吃,儘管她都不喜歡吃。
修一曾經是非常成功的建築師,作風隨性,我行我素,年輕時說不上班就一個月沒上班(不過回頭就交出了厲害的作品,高難動作普通用戶不要模仿),年老時沒有海苔就不動筷子,沒有自己的木頭勺子就不吃酸奶。他也是個有想法就實施的行動派,家裡的工具保存多年也沒有塵封生鏽,因為時時使用。和所有任性的大神一樣,他嚴厲拒絕所有不喜歡的出山邀約,卻能無償獻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做他認為有意義的工作。
和所有平凡的情侶一樣,兩人也談過「死亡」的問題。結果在拍攝期間,修一真的去世了——有一天,他到院子除草到屋裡午睡,再也沒有醒過來。鏡頭久久停留在去世的修一的臉上,製片人說:這是一個過完美麗的一生的人,以美麗的姿態死去。不過我當時滿腦子想的,是英子對修一的承諾:我會好好努力活下去的,等過幾年我來找你,我們一起周遊南太平洋。
截圖來自紀錄片《人生果實》
英子做到了,儘管很難。沒有修一的日子,天氣是陰沉的,陽光是沒有的。即使像修一在世一樣做好他愛吃的菜,英子也知道,他是吃不到了,而敞亮的屋裡,也只剩她一人,獨自品味四季的更替。颱風吹倒了高大的橡樹,力氣弱小的英子沒有辦法清理照料,只好請人給樹剃了頭。儘管很難,英子卻沒有讓生活過得很凄涼。她依然辛勤耕作,依然分享收穫的果實。她看起了電視,到自己的圈子外結識朋友。和所有我想成為的人一樣,她用強大的內心,帶動著生活的脈搏。
看完這部紀錄片,經常說自己「老了」的「年輕人」們,你們還好意思說自己老嗎?這對老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樂觀還有身體力行,希望說自己「老了」的人們,也能學一學。
衰老、死亡,彷彿是老年生活夢魘般的話題。紀錄片的後續也指出,老齡化的趨勢下,不少報道和作品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種老年生活狀態——孤苦、凄清、憂鬱。拍攝修一和英子的生活,是因為想表現美好晚年生活的可能性。當然很多人會說:首先, 你要有一個帶院子的房;其次,你要有像英子或者修一那樣的好伴侶;再者,像兩位老人的女兒們一樣,不用操心。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忽略了一點,人可以為自己創造幸福,不論他們的金錢和境遇如何。
年輕的心態,可以說是幸福的來源之一。儘管年輕有年輕的副作用:任性、魯莽、固執,以致為身邊的人帶來不適甚至是傷害,但年輕也有說不盡的好處:自由的內心、無窮的想像、冒險的勇氣。若能把年輕的心和成熟的心態結合,幸福就不期而至。如今很多人感慨自己不是強行認自己「不到十八歲」就是「老了」,久了就讓人很膩味。無論是哪種,都是否認自己的當下和未來,彷彿一眼看到了人生的盡頭,那個盡頭裡,人生沒有變數,沒有起色,沒有成就,更慘的是,沒有慾望。身體衰老的步伐雖然緩慢,心裡已經以不可擋的勢頭走向貧瘠。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探索、停止了好奇、停止了追求,久而久之,人就變得乏善可陳,只好搬出陳芝麻穀子來反覆晒晒。想當年!想著想著,就真的老了。
有著年輕的心,不代表無所畏懼。但真正的「年輕人」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自憐自艾上。正視人最終都會變老、走向死亡的事實,努力過好當下的生活,應該是最管用的抗衰老葯吧!
我是在B站看的電影,歡迎看過的各位分享感言哦!
IOS專用讚賞通道
長按提取二維碼


TAG:隔壁喇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