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媒 人》 作者:唐儀天

《媒 人》 作者:唐儀天

媒 人

作者: 唐儀天

在過去的鄉村,媒人作為一種行當和職業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她們)成就了人間的美好姻緣,贏得了「冰人」或「月下老人」的稱謂,實在是可嘉可頌。

在這裡有必要對「冰人」和「月老」做一點簡略地考據,說明媒人稱謂的由來。據記載:敦煌有個姓索的先生,擅長為人占卜和解夢。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冰上與冰下的人說話。覺得夢境太離奇,便請索先生為他解夢。索解釋說:冰上是陽,冰下屬陰,所以這夢與陰陽(男女)之事有關。你站在冰上與冰下的人說話,是陽對陰說,這是做媒的意思,因此這個夢意味著你將替人做媒,婚事將在冰融化後成就。此後不久,便獲應驗。自此人們便以冰人指代媒人。

月老之說,始見於唐代李復言的《繼幽怪錄》。書中說有一個叫韋固的人,在一個月夜裡經過宋城,看到一個老人在月光下翻書。韋固很驚奇,問老人翻的什麼書,老人說我這本書是天下男女姻緣的登記簿。韋固又問他囊中的紅繩是幹什麼用的。老人說,只要這繩兒把男女兩人的腳拴住了,不管他們以前是仇人還是遠隔千里,都能結成夫妻。

因為媒人地位的重要,社會對他們(她們)的饋報也是豐厚。因了這樣的緣故,一些好吃懶做、無所事事、巧舌如簧的人,就躋身此行,干一些欺矇拐騙的勾當,所以人們說,媒人的嘴,婊子的腿。或者說,吃屎的狗,順牆走。

在唐家灣子里,除了專業的媒人之外,老人們一再激勵人們,活人一輩子起碼也要做一回媒。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這是他們的道德準則。誰逾越了這個準則,誰就不是人。人們就罵:先人吃了驢尾巴,養下了這樣的活現話(罵人的話,指無能,丟人的子女)。他的一生也將灰暗無光,即使躺在棺材裡也會招人責罵。

在我們村子裡,保媒保得最好的人當屬粘核子爺,這個老人保媒有一套硬功夫,那就是粘。她瞅下誰家的姑娘和誰家的小夥子般配,那基本是不會放空的。他有的是精力,白天黑夜價和你粘,嘴裡有的是嚼頭,直到答應為止。他撮合成的婚姻,在我們村子裡那是一樁又一樁。連他自己的三個兒媳都是他介紹來的。那是功夫,媒人的功夫好了,說話的技巧就高,揚長避短、避重就輕,專門找女方家愛聽的話說,而對於缺失和不足,則採用迴避、掩蓋、粉飾、原諒等辦法。為了三寸葫蘆系(依賴吃飯的脖頸),為了成就一樁姻緣,說點誕語、謊言、誑話,都在情理之中。俗話說:能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在老百姓眼裡,躥湊成一樁婚姻,是積陰德的事。粘核子爺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失,他認為男人女人只要睡在一個被窩裡,一切都將重新開始,一切都將雲消霧散。

一次村子裡一個小媳婦去找粘核子爺的麻煩,她說婚前男方家答應給她買一台縫紉機,而且是粘核子爺做了保證的。粘核子爺說:我的娃娃,這話是誰說的。媳婦說:是您老紅口白牙答應的。粘核子爺說:話無蹤屁無影,你抓一把我看,我說下的是啥話?這分明是耍賴。媳婦說:您老怎麼說開胡話了?老漢說:好我的肝肝哩!人都睡到人家的被窩裡了,說那事頂啥用,人是真的東西是假的,好好過日子去吧!現在我讓你離開,你捨得離開嗎?媳婦一想也是,再不提說這個事啦。

粘核子爺保了一輩子媒,有些人說他是吃屎的狗順牆走——好的就是這口湯水。有的人說成就一樁婚緣,強若千年修鍊。在那些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裡,一個姑娘自己找對象,一直被人視為下流的賤貨。家裡出了這樣的姑娘,娘老子的臉只好往襠里擩。幾十年都嘴短,在村子裡說不出話。所以鄉村不能沒有媒人,媒人是鄉村姻緣的橋樑,是男女婚媾的媒介,只有這樣才能合乎人們積久不變的習慣,才達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潛規則。

曾經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河東新溝三件寶,草垡子泥牆牆不倒,小夥子翻牆狗不咬,姑娘出門娘不找。這樣的婚戀環境讓人好生羨慕,事實並非如此,這則順口溜是對河東新溝人的戲謔。此地距離縣城不到三十公里,民風民俗和這裡的任何一個地方並無二致,同樣堅守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訓。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婚姻一直是在媒妁和父母的操控下完成的。偶爾也有自由戀愛的,甚至先斬後奏的,結果總是被人指了脊梁骨罵。男孩自己找對象,人們誇他有本事。女孩自己找對象,娘老子的臉上就像條子打。人們背地裡說,養了那樣的貨,還不如乘早一屁股壓死。

粘核子爺做了一輩子的媒人,最能讓他在村子裡盛傳百年的事終於發生了。這件事的發生改變了人們以往對媒人的看法和想法。五十多歲那年,他立志要為村裡一個家境貧寒的小夥子介紹對象,小夥子很感動,隔三間五地買了好煙好酒去犒勞,老漢不在的時候,就和老漢的墊窩子(最小的)丫頭喧謊兒,喧著喧著就喧出了感情。正當老漢為自己的誓言惴惴不安時,他發現了個中的蹊蹺。他覺得這小夥子除了家境有點寒酸,人還是挺精幹的。貧窮無根,富貴無苗。人好了比什麼都強。夜靜人少時就探問姑娘,姑娘早已以心相許了。老漢是明事理的人,知道了姑娘的心事,會心地笑了。他怨女兒不早說,讓他為小夥子空愁了許多時日。

這在當年也算壯舉,是一般父母做不到的。粘核子爺的眼力果然不錯,這小子不光孝順,對自己女兒更是百般的呵護。改革開放後,他如魚得水,通過各種商業手段,迅速成為當地的鶴立雞群的致富帶頭人。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五十年代末和茁壯起來的六零後們,同時進入了婚姻爭奪戰。五零末的人大都是被晚婚晚育晃大了年齡,或者是因為個人和家庭原因未能完婚,只好在六零後的人群里尋找終身伴侶。那時候姑娘顯得非常稀少,彩禮也在不斷上飈,給那些能言會道、好吃懶做的人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甚至藉此大撈一把。他們已經不再以先人們的規程和遊戲規則出招,把做媒當作一種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來做。

我碰上過一個媒人,他不從事生產勞動,成天悠遊在那些有大男大女的人家。那些兒子沒有成家的人家,平時一個耳光都打不出一個麻錢,見了媒人卻格外的豪爽,好菜好飯地待陳,好煙好酒地招呼。目的只有一個——不能讓兒子當了光棍。這個人粗識幾個文字,進了人家的門就左瞟右看,然後把基本情況寫在一個破本子上。到了有姑娘的人家就把記錄在冊的男人逐個地讀出來,讓我覺得有些太專業化、市場化,像販牲口的牙子。在我的記憶里,這個人除了急著找媳婦的人家搭識,其餘的人都討厭他,因為他的心太狠了太黑了。

他的索取對於一個農家人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所以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新人立上牆,媒人沒望想。當完成一樁婚姻時,男方家早已恨透了媒人。這個人的舉措,已具備了後來婚姻介紹機構的雛形。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了女性的短缺,後來就出現了領外地媳婦的現象,民勤小伙花了錢請專業的媒人找外地對象,婚姻問題略有緩解。大部分小夥子都找到了同案齊眉的人生伴侶,也讓媒人撈到了不少的油水,個別人卻屢屢上當受騙。

有些不法的媒人,販來了生人妻,套取男人的錢財。有的是大夫小妻,志不同趣不投只好各奔東西。這樣的媒人現在依然混跡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是卡在錢眼裡的人,一次次僥倖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卻逃不過人們的口誅言伐。

我有個遠房親戚,家境很好,生了個患先天性白化病的兒子,提起為兒子找對象的事,可謂吃盡了苦頭。多次受騙上當也就罷了,有一次被人販子騙到青海的山溝里,差一點傷了性命,身上的錢物被一劫而空,連個女人的毛也沒有見上。

歷史上最好的媒人是誰?我無法考證。最道德敗壞、齷齪不堪的媒人,應該非《水滸》中的王乾娘莫屬,這個婆娘為了一己私利,做的是令人不齒的勾當,釀成的是慘絕人寰血案,促成的是紅杏出牆的孽緣。話又說回來,武大郎和潘金蓮婚姻的破裂是有前提的,他們之間根本沒有愛情可言。男女婚戀僅僅憑報恩是不行的,再加上王婆的攛掇,才衍成了千古叱罵的結果,媒人王婆便成了媒人中的敗類。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創造了許多燦爛輝煌,最失敗的當是對婚姻的禁錮。皇帝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侯門貴族三妻四妾、嫖妓宿娼、強搶民女,他們摟香抱玉,喜新厭舊,吃著碗里的,盯著鍋里的,卻給老百姓擬定了許許多多慘絕人性的禮法,讓普通人持守著「男女授受不親」,讓婚姻這樣的人生大事顯得特別窩囊,也非常的不近人情。這也許正是產生媒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在沒有倡導婚姻自由的時代,媒人一直是婚姻的合法道具,他們(她們)讓婚姻變得合理了,讓男女的媾合具備了禮法容許的條件。就像化學反應,好的媒介肯定的出好的結果。既然社會的土壤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存在。

(圖片來源網路)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唐儀天,男,漢族,高中文化程度,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鄉五壩村農民。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武威市作家協會會員。民勤縣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人民文學》、《飛天》、《朔方》、《北方作家》、《蘭州文苑》、《西涼文學》、《西風》、《甘肅經濟日報》、《甘肅青年報》、《人民之聲》、《鄭州晚報》、《北海日報》、《武威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散文多篇。作品入選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行走大地》。入選《飛天》60年典藏,入選《西涼文學》50期刊慶典藏。2011年與文友合作出版散文集《鐫刻在綠洲的記憶》。2013年出版《唐儀天散文》。榮獲第五屆黃河文學獎散文二等獎;《飛天》新興花卉杯散文三等獎,連續兩年榮獲武威市散文創作一等獎。武酒罈藏杯全國散文大獎賽三等獎。獲民勤綠洲文藝獎。墨舞紅塵網散文一等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柳 的精彩文章:

TAG:紅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