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圖書館建設需要大數據思維

圖書館建設需要大數據思維

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讀者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數字化、社會化和移動化等趨勢倒逼著圖書館進行創新思維、細化服務內容,而如何幫助讀者通過精準化的閱讀、深度閱讀,構建起個人的知識體系,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大數據是熱門話題,但不要簡單地理解和跟風。許多圖書館想有所作為,但不知道如何去做。」在近日舉辦的政產學研大數據融合應用(貴州)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索傳軍提出「開展知識服務,館藏應該如何轉變?」他認為,數字資源並不是大數據。因為當前圖書館購買的數字資源,一方面只是記錄文獻的載體形式的變化,本質上仍然是文獻資源,另一方面這些數字資源不符合大數據的特徵。現在我們的館藏由印刷型實體文獻資源和數字型文獻資源構成,既缺乏用戶利用館藏的行為數據,又缺乏文獻中所包含的細粒度的數據,要開展知識服務最缺乏這些數據。但很多圖書館不知道數據在哪裡,更不知道數據之間的關聯是否存在。比如,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中,文獻是一組知識元的邏輯組合,它是可以解構和重組的,即我們把文獻碎化為知識元,然後再進行關聯重組為關聯數據,最終使文獻服務轉化為信息服務再到知識服務,這才是讀者真正需求的。

此次研討會由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和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主辦,分為「政府與社會大數據的整合利用」「社會治理科學化」「數字經濟新業態」「數字科教新模式」「公共服務智能化」五大主題。來自政府、經濟、教育、文化服務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大數據的相關政策與規劃、理論與技術、建設與應用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前瞻見解。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與中國知網還聯合發布了「貴州大數據智庫平台」。

在同方知網董事長王明亮看來,大數據是社會信息化必然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我們可以從反映客觀世界存在和發展變化的大數據裡邊,探尋以往僅僅靠科學實驗、理論邏輯、模擬計算、抽樣調查等傳統的研究範式所難以發現的新現象、新規律,得到指導未來實踐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方案。其中的核心課題是,發現和揭示那些人們不清楚但有價值的數據之間的關聯關係。比如,中國知網的「碎片知網節」組織,就是把文章中具有獨立意義的段落分解出來,除了可以獨立檢索外,還可通過「知網節」關聯構成碎片化內容的知識網路,形成了比「文獻知網節」內容更深、使用更為方便的探究式學習工具,並與筆記知網功能、知識圖譜構建功能等相結合,為讀者提供培養創造能力的「協同研學平台」。

「雲服務是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數字服務的核心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圖書館硬體投入、人力、技術等各項成本,獲取更豐富、更全面的知識資源服務,還可以整合跨區域、跨部門的知識資源。」同方知網公共知識服務分公司總經理成鑫以「雲上貴圖」為例,介紹了區域圖書館在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創新的新探索與新思路。他表示,更加關注基礎服務與特色服務、服務效能、服務影響、數據的挖掘和建設,實現知識的智能化、精準化服務,將是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與服務的大趨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12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微軟CEO納德拉:人工智慧是為了增強人類的能力,而不是替代
「生活很苦,可有媽媽在身後,就不苦了!」感動萬千父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