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請叫開化「浙江美食之鄉」!這些地道美食你都吃過嗎?吃貨必看
2月7日下午,開化縣餐飲行業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暨浙江美食之鄉揭牌典禮在開化國際大酒店舉行,開化獲評「浙江美食之鄉」。縣委副書記、縣長魯霞光,省餐飲行業協會會長章鳳仙,省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戈掌根,縣氣糕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程育全出席,副縣長顧勁立主持典禮。
「開化人會吃。」這句話在吃貨江湖流傳了很多年。當你的好友來開化,該請他們吃些啥呢?當好一名地道的吃貨,腔調總歸是要擺足的!今天小編吐血整理了開化地道美食,小編口水流了一鍵盤!提醒吃貨們備好紙巾~
開化青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是開化傳統的河鮮美味,不同於螺螄,它外殼細長,肉質灰綠色,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開化清水魚(生活在開化山區優質水中的清水魚,無半點泥腥味。傳統做法的清水魚,肉質細膩而有彈性,食之不膩,魚湯粘稠如飴,鮮味綿長,這份溫暖是對治癒系美食最好的詮釋。)
吉祥福相(開化人過農曆年,會用農家豬頭肉來招待貴客。這道曾獲省農博會金獎的特色菜,肉咬去糯糯的,味甘香,造型美觀,是上好的下酒菜。)
蘇庄炊粉(經典菜品有炊粉肉、炊粉魚、蔬菜炊粉、辣椒包等,將菜洗凈切塊,加入各式調料並腌制入味,拌上米粉入鍋蒸熟。)
馬金豆腐乾(豆腐乾外表黃燦如金,內中白潔似玉。綿軟細嫩,滿口清香,味道鮮美,被譽為「素火腿」。)
GIF
開化清水龍蝦(小龍蝦可是紅遍祖國大江南北夜宵界的扛把子,開化的清水龍蝦卻有它獨特之處。清水出好蝦,紅燒、椒鹽、清蒸、蒜蓉、冰鎮......怎麼做,怎麼好吃。)
巧婦三蒸(盤中先放入茄子、魚乾、臘肉,然後一猜放入調料,置蒸籠15分鐘,出鍋時撒少許蔥花,香辣開胃。)
伙包肉(將五花肉與料酒、醬油、土醬混合均勻,腌制一小時,將腌制好的五花肉用粽葉包好紮實,放入砂鍋中,燒兩個小時。香嫩可口,肥而不膩。)
撈湯菜(開化齊溪一帶,地處錢江源頭,山高地少。當地村民多喜歡利用房前屋後的小塊山地中高山白菜,在冬季白菜旺收期,村民將白菜放置開水中燙熟撈出,然後放在太陽下晒乾。用它與臘肉燉在一起,清新爽口,湯汁鮮香。)
小溪魚(開化地處浙江山區,多的是河鮮。一份小雜魚,菜中若隱若現的紫蘇味真叫人慾罷不能。)
「三頭一掌」(魚頭、兔頭、鴨頭、鴨掌,開化人將這份「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剁椒鳳爪(主菜上桌之前,有點難熬?先來份剁椒鳳爪解解饞吧!開化人嗜辣,但咱們的鳳爪又不同於川菜的泡椒鳳爪,醬香紅辣是開化的特色。)
粉干(開化人愛吃粉干,尤其是那些在外地待過的開化人。因為他們發現這樣的粉干貌似也只有開化才有,面白色、圓圓的、比粉絲粗,比溫州、寧波等地的更勁道。最常見的就是炒粉干、湯粉乾和涼拌粉干,可以加辣椒、青菜、豬肉、豆芽爆炒,出鍋即食,美味無窮。在小炒店,點上一盤粉干,來幾隻鴨掌鴨頭,下肚以後,實在滿足。炒粉干、湯粉干,你站哪一邊?)
餛飩(世上餛飩萬萬千,可開化有一種餛飩巧妙得很,薄皮里裹著小肉餡,煮完之後呈現pāo起來的狀態,像小水母一樣。)
貢面(俗稱索麵、挂面、長壽麵,歷史悠久,曾為古代宮中貢品。貢面煮食不加鹽,只在沸水鍋內一汆,撈入調配好的碗盤內即可食用。味鮮而不膩,滑嫩而不糊,拌入辣油,風味更佳。)
粉皮(何田粉皮跟北方面條比筋道毫不遜色,更多了一份細膩綿柔的口感。可以和青菜燒煮,也可以用嫩南瓜切絲加一點火腿肉絲一起燒,或者做一兩個雞蛋餅當鋪頭。得先將菜做好,而後擱在面上。這樣的粉皮更香更美味。)
清明粒(又叫清明「淚」,開化一帶清明時食用的一種米粿,象徵著思念親人的淚水。但平時,吃貨們也能在夜宵攤上吃到。用臘肉佐以小菜爆炒,一碗青青白白的清明粒香氣四溢、令人垂涎。)
年糕(和開化粉乾的做法基本一致,菜料足,常點麵食之一。)
GIF
烤氣糕(氣糕是開化人最為平常的一道特色小吃,在開化縣流傳歷史悠久,民間也常稱氣糕是中國的「披薩」。發酵的米漿拌上餡料後上屜蒸,氣糕是鹹的,通常有蝦米、豆腐乾、蘿蔔絲、木耳、豇豆乾、筍乾等餡料,吃起來Q彈鬆軟,很是美味。)
烏佬粿(透明皮的包子,裡面包著豆腐、肉,上鍋蒸熟後澆上醬汁,真的hin好吃!聽說這是蘇庄、長虹一片的人才會做的美食。)
烤餅(在開化街頭巷尾都可以找到這種味美價廉的小吃,製作時還非常講究。它採用白面、蔥花、豬肉等為原料,另外也可以按顧客要求加入梅乾菜、榨菜等。將白麵包入豬肉、蔥花,封口後用手掌將麵糰按平,然後將餅貼入特製的炭爐壁上。在白炭火的炙烤下,麵粉逐漸膨脹,五花肉「滋滋」作響,香氣開始直鑽鼻孔,並逐漸瀰漫至大街。此時便可以用鉗子一一夾出,給顧客食用了。)
清明粿(每到清明,開化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粿,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粿是米粉和清明草做成粉團,根據口味不同,加工成皮子,加入各種餡料,像包餃子一樣打出花邊一樣的褶皺。剛出爐的清明粿,軟糯鮮香。也可將其油煎至兩面金黃,香脆鬆軟。)
千層粿(桐村先民特製的米粿,取名「千層粿」,寓意「粿有千層,層層相連,代代相傳;粿面平整,層層相平,代代平安」。)
鹼水粽(開化的粽子,隨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桐村鎮的鹼水粽自成一派。鹼水粽的靈魂就在這個「鹼水」上,桐村鎮的鹼水非同一般:山茶籽加黃金柴燒成的灰沖泡出來,方法與稻草灰「鹼水」相同。在鹼水裡浸泡了一個晚上的糯米略微發黃,接下來就進入包粽子的關鍵程序:無需瀝干水分,無需任何調味料,也無需準備任何餡料,抓起糯米直接開包。用稻草灰沖泡出來的鹼水煮粽子,煮熟的鹼水粽,色澤金黃,糯米的膩人感被粽葉的清香蓋住,配著白糖蘸著吃,口感Q彈不黏牙。)
麻糍(小時候快過年那會兒,家裡會做麻糍。將糯米蒸熟,放入石臼打製成泥,搓成球狀,滾上芝麻粉。香甜可口,柔嫩潤滑,不膩不噎。)
水煎包(說起水煎包,不得不提奧運冠軍占旭剛的媽媽鄭鳳仙,有些人甚至說,水煎包是她發明的。水煎包不比別的包子,做法有些特別。包子餡兒是剁碎的瘦肉拌上鮮嫩的豆腐,加些碎蔥花,總之水煎包的餡兒就是特別得嫩。煎之前,平底鍋先鋪一層水,待水加熱後,再擺上包子。為了保證包子的味道,加熱都是用的柴禾。等包子快蒸熟以後,澆上一層菜油,油「吱吱」地冒,香氣撲鼻。)
苞籮粿(這是開化常見的一種小吃,其實就是玉米餅。將晒乾的玉米碾磨成粉,並加水煮熟揉成麵糰,包入菜餡。做好的粿放入熱鍋煎,待到粿的兩面都黃硬了,趁熱吃。苞蘆粿粗糧細做,味道香醇,是粗糧年代的記憶,如今街上賣玉米餅的越來越少了……)
蔥餅(以新鮮土豬肉、農家梅乾菜、鮮香小蔥為餡料,兩面烤至酥黃。趁熱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滿滿的幸福感。)
三角餅(半透明的豆腐皮,將餡料包裹成工整的長條形或三角形,放平底鍋里煎熟,外皮酥脆,晶瑩剔透。)
烏飯(每到立夏這個節氣,中村鄉樹范村村民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烏米飯,老人說吃了後一夏天就不會有蚊子咬了。烏米飯用的是山上採摘的野生植物烏稔樹的葉子打漿出汁製成的米飯,配上臘肉、蠶豆、辣椒拌炒,色澤烏黑髮藍,並帶有油光,香軟可口,並有健脾功效。)
油煎粿(臨近學校的小巷、街道,總會有賣油煎粿的攤位。油煎粿就是調好糊狀的麵粉,放入一個不鏽鋼制勺子樣的器皿中,裝入四季豆、豆角、老南瓜絲、蘿蔔絲等菜,再澆上一層麵漿。盛滿後,放入油鍋里炸熟,炸的時候也有技巧,不能一直完全「淹沒」在油鍋當中,需要不停地浮動。炸熟之後,金黃酥脆,內餡香嫩,回味無窮!)
米羹(流傳於淳安的一種傳統美食,後來新安江大批移民到開化,便將做米羹、吃米羹的習俗帶到開化。直到現在,開化縣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風俗,無論誰家做了米羹都會挨家挨戶邀請過去,讓他們自帶碗筷來品嘗一番。過年過節的時候,更是家家戶戶做上米羹,並以米羹待客。將豇豆乾、香菇、臘肉片炒熟,水燒開,將米粉倒入,攪成羹糊。淡辣開胃,清香醇厚。)
除了以上這些,
開化還有很多別的美食,
歡迎各位來「浙江美食之鄉」逛吃~
文章版權歸開化新聞網所有,轉載需告知。


※春節期間,開化這家「舒服得像家」的民宿將開門營業
※開化大山裡的農場養著一大群純黑色的雞,它們的蛋居然是綠殼的……
TAG:開化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