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談上古歷史繞不開夏朝,我們常說「華夏文化」一詞,「華夏」的夏即來源於夏朝,先確定了夏朝的身份,就好解釋「華夏文化」了。近代的疑古學派、西方的學者,都懷疑夏朝的存在,認為是戰國時期的人偽造出來的歷史。考古學上又缺乏有力的證據,缺乏夏朝文字的出土,所以夏朝的身世一直是個謎。今天我們從多個領域去證實有夏。

史料證明

眾多的古史籍就能證明有夏,集體說謊的幾率是很少的。其中,從《山海經》的記載也可以證明夏的存在,《山海經》記載了禹、啟。《山海經》中的《海經》、《荒經》記載了帝俊的世系,這個在周朝的典籍是沒有的,說明《海經》、《荒經》可能早於周朝。

古本的《竹書紀年》也記載了夏朝的世系,《竹書紀年》記載的商朝世系與甲骨文驚人一致,二者相同之處高於《史記》等其他史籍,說明了《竹書紀年》記載的夏朝世系也很可能是靠譜的。

考古證明

二里頭的考古遺址有很大爭議。有人認為是夏的,有人認為不是。二里頭屬於夏朝晚期還是靠譜的,因為夏桀就是定都於河南偃師,時間也吻合。而正因為是晚期的,所以得到的實物證據不多,也可能是夏的部分痕迹比商人抹去了。

夏人曾經多次遷都,所以他們的痕迹未必都在河南,應該多從其他的地方尋找。《山海經》裡面的《中山經》對晉南的記載是比較豐富的,說明晉南在上古已經是華夏人的活動中心。

《屍子》更記載有「古者,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如果《屍子》記載沒錯的話,夏人是從陝北的孟門渡河到山西,然後沿著汾河而下中原。

所以,要找夏朝的痕迹,要上溯到山西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因為根據——

《左傳.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墟,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這裡得出,唐叔的封地和陶寺很接近。唐叔就是史記裡面的唐叔虞,是晉國的創始人。周王室以武王的次子來鎮守這裡,說明了武王對這一帶的重視。而且,堯的首都平陽也在晉南,二者都指向晉南,所以陶寺遺址應該曾經是夏都。在陶寺文化里,曾經出土懷疑是世上最古老的天象台(觀星台)。

就算認為二里頭遺址不是夏的,還是能簡單列舉兩個考古證據:夏的後代有個杞國,所謂杞人憂天的典故就是出自杞國。有六塊殷墟的甲骨文提到了杞侯,說明杞國是存在的。2002年挖出的遂公盨(屬西周中期),盨里有「天命禹敷土,墮山浚川」的字樣——禹即是夏的創始人。西周人已經知道了夏朝,並不是戰國時期創造出來的。

夏可以推測出是存在的。先商還沒入中原之前,或在河北一帶,湯入主中原後,商才向中原發展。那麼商之前,中原的政權是什麼呢?這可以間接推測出有夏。還有,通過考古發現,西北的石峁遺址曾存在一個大勢力。

石峁遺址的挖掘,開始使上古的脈絡清晰了。原先考古學者把石峁的時間定為前2300-2000年,現在更延伸到前2300年-前1780年。對比一下,夏朝的時間為前2070-前1600。非常明顯,石峁的時間貫徹了半個夏朝。從時間的契合上來說,石峁不但可能和夏朝有關,還可能和五帝有關。

首先,石峁外城牆修於前2100年,說明這個時間戰爭頻繁,需要加強對敵人的防禦。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前2100年正是夏朝、大禹快要立國的時間。

分子學證明

從分子學上來看,可以從夏人的後代推敲。夏侯氏懷疑就是夏(後)的後人,有一夏侯淵的後裔,他族譜記載是大禹後人,測試出Y染色體類型是O3。當然,夏侯氏是否真的出於大禹?這是有爭議的,還有待更多的數據去證明。

分子學上,O3是從西北出中原,剛好和史料記載的炎黃軌跡相同,發生的時間也差不多,有炎黃自然就有夏,夏存在的可能性很大。註:今天漢族的標誌基因就是O3了。

語言學證明

研究一下「上古漢語」,也會發現真相。

從語言學上亦能證明夏,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在他的《夏語探索》,已經能證明出夏語的存在,結構特徵是SVO「主動賓」結構、「定中」結構,和甲骨文的語言結構相符合,所以,夏語即雅言,有夏語必定有夏朝。夏人稱首領為「後」[goo』],故號「夏後」,這跟藏文Hgo相同。藏語能解釋夏語,這也證實了漢藏是同源的,那麼漢羌也應該是同源的,因為羌藏是近親的關係。

證明夏朝的存在一定要按西方的標準么?

從語言學——史料——考古三者,已經形成了證據鏈。就算認為史料不靠譜,還是有其他兩個為證。如果說考古上的是間接的證據,那麼語言學上又給出了有力的補證。

用西方的話來說,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據證明夏朝存在,但更沒證據證明他不存在,這話是玄了點,但很合理。考古的文化遺迹能證明在商之前,就有部落聯盟的存在,他可能不符合西方提的文明三要素(文字,青銅器,城市)。但既然有部落聯盟的存在,那麼他是不是真叫夏是無所謂的,因為史料都說他叫夏,所以人們就約定俗成地稱呼他為夏了。

金屬質感分割線

那麼夏朝到底發源於哪裡呢?漢羌同源是一個突破口。司馬遷在《史記 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傳》曰:「禹生自西羌。」。又,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石紐在哪裡我們先不管他。重要的線索是,大禹是生於古羌族活動範圍內,有三個史料作為支持。前面提過,羌字和姜字同形,古羌族和炎帝是有密切關係的,古羌族很可能是炎帝的後人。炎帝、黃帝部落都發源於西北,所以西北是古羌族的活動範圍,西北主要指青海、甘肅、陝西。

《山海經》記載了大禹是黃帝的後人,根據炎、黃同源,炎帝發源於姜水、即今陝西寶雞,所以推出大禹生於陝西是靠譜的。

那麼,夏人的發展軌跡為:陝西——山西——河南,一路走來,始終向東。夏朝歷經了四百多年,直到夏桀在河南被商人打敗,夏朝才退出了歷史舞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桐獵奇 的精彩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關羽
帶你走進陸秀夫

TAG:小桐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