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之星 楊森

華夏之星 楊森

楊森,又名文森,字蒼峰。1949年出生,浙江平湖人。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聯國興書畫院創作員、陸維釗書畫院特聘畫師、嘉興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平湖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名譽理事。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散見於各類大型畫冊和刊物,為博物館文化團體政府機構和海內外人士收藏。獲華夏之星第一屆中國書畫人才海選山水畫優秀人才獎(銀獎)。

【 作 者 檔 案】

檔案編號:H1-0083 潤格價:2000 /平尺

解衣般礴說丹青

作者:楊森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從少年時起一直執迷至今,可以說真正的執迷不悟了。但是說來慚愧,我畫了幾十年畫,卻沒有自己滿意的作品,我今天這個展覽既是回顧,也是拋磚引玉,希望得到各位老師和同行的指正。

我的畫冊和作品存在許多缺點,有很多遺憾,但是藝術就是件快樂而又遺憾的事情。

我認為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是蘊含了深厚華夏文化精髓的藝術,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他和西方藝術完全不同,西方藝術講究科學,焦點透視是繪畫基礎,中國畫講「禪」,用的是散點透視,散點透視解放了畫家和觀眾的束縛,使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發揮想像空間,可以「天馬行空」,可以「遷想妙得」。「遷想妙得」是東晉畫家顧愷之對畫理的精闢見解,類似於西方近代美學的「感情移入」。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興懷」······大概就是這樣的理解。我覺得古人的寫生十分隨意和瀟洒,他一路行走,一路觀察,成竹在胸,不拘泥一景一物,不在乎看到了什麼,而在於通過觀察想到了什麼,激起了靈感,心中塊壘便幻作筆底煙雲,夏珪的《長江萬里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無不是這種創作的典範,試想想,古代沒有飛機,不可能這麼「一覽眾山小」,古人把自己想像成飛鳥,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那些《覽勝圖》《鳥瞰圖》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我認為這種浪漫才是真藝術。

我喜歡名山大川,46年前的文化大革命給我最大的唯一的好處就是「大串聯」,我孤身一人走南闖北,一支破毛筆,一沓毛邊紙,專找「林巒疊翠,瀑水懸爭」的地方去「串聯」,去寫生。自初中跟隨柴其偉老師學習山水畫,我就有了「搜盡奇峰打草稿」豪情壯志。

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卷》說:「郭河陽論畫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陸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淺則赤壁蒼橫,湖橋斷岸,深則林巒疊翠,瀑水懸爭,是可游者。峰峰入雲,飛岩墮日,山無凡土,石長無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現在條件好了,什麼樣的深山大川沙漠雪山都可以進去了,你只要有能力喜馬拉雅山都可以上去,不可能變成可能,可望者也成了可游者了。改革開放初期,我曾游張家界,那裡剛剛被劃為旅遊區,峰林的原始面貌使我激情澎湃流連忘返,一連住了七天,畫了許多速寫。現在據說在金鞭岩上造了高速電梯,自然景觀悉數破壞,不要說尋幽探古,大自然的原生狀態都沒有了。

過度開發破壞了自然,繪畫的意境沒有了,寫生是要有情趣和意境的,沒有情趣和意境就沒有了創作的衝動。

我的畫冊里有一張畫《獅江覽勝圖》,是我今年四月去江西後回來創作的,那天我住在臨江的房間里看到眼前的風景,正是「赤壁蒼橫,湖橋斷岸」,心中為之一動,可是開闊的江面上竟然沒有一隻船隻,實在美中不足,少有情趣。隨後我遊歷了十分敗落的古鎮和流水潺潺桃紅柳綠的獅江兩岸,又聽了當地學者滔滔不絕的對小鎮「舟楫夜泊,繞岸儘是燈輝」昔日繁華的敘述和眼前風景繪神繪色神話般的講解,回來之後竟然幾度失眠,輾轉反側,抑制不住創作的衝動,最後數易其稿完成了這張作品,我畫了古街畫了新城,畫了滔滔不絕武夷山流下來的清泉,畫了江邊屹立千年充滿神話傳說的九獅山,我不光在江面上添加了點點白帆,還加上了許多自己的感受,為此我還寫了長跋,寫了創作日誌,感受到了創作的衝動和快樂

所以我認為寫生不光是對景描摹,不是攝影,而是心靈感應,看起來很平常的風景,如果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神話傳說,你就會心動,你就會發覺他的美麗。

我畫山水,得益於黃山和張家界,第一次見到黃山那如男子漢健壯筋骨般的岩石山峰和變幻無窮的雲海,蒼勁奇特的古松以及若隱若現的流泉,真覺得走進仙境了,天都峰整體輪廓是一個有變化的梯形,頂部是多種姿態的山岩的排列,遠望如天上的大都會,神奇而高妙。起伏的輪廓線「S」形直落至谷底,氣勢磅礴,大起大落,有一種激動人心的大美和奇美,令人胸懷坦蕩從而產生無限豪情。張家界人稱「小黃山」,他的峰巒小巧玲瓏又秀麗挺拔,他的樹也是婀娜多姿的黃山松,他的姿態萬千的山峰好像是神話里才有的。我努力把所見到的千古磐石的山體畫成「定海神針」般聳立,把飛揚上升動感十足的白雲,畫得像波濤一樣澎湃,我是把雲作為情感寄託的有具體結構的實體來畫的,我懷著對大自然虔誠的崇仰之情,努力表現氣象萬千姿態豐富的大山大壑的「大美」。

清代鄭績在論畫時說:「古人創出的如是皴法,並非古人杜撰······必多游大山,以情用筆,按形求法。」現代山水畫家中在皴法創造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傅抱石先生創造的「抱石皴」,石魯先生創造的「黃土皴」,都是他們悉心觀察自然,運用筆墨技法「遷想妙得」而形成的「自家樣」。李可染的李家山水,黃賓虹的山水「疏可走馬,密不通風」, 他們都是用墨用水的專家,李可染表現的是現代的光影,黃賓虹卻是傳統的筆墨。他們都是山水的大家,其風格面貌卻完全不同。中國畫傳統很重要,沒有傳統就沒有創新,我們要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就是所謂「師古人,師造化和筆墨當隨時代」。而「師造化」我的理解就是寫生,就是遊山玩水。

「水陸平川,新沙古岸」我就居住在「可居者」的江南水鄉,「青磚黑瓦白牆,小橋流水桃花」,這裡有我太熟悉的水鄉風光,但是,幾十年前的沿河而居的「落牆屋」現在幾乎見不到了。反而在宏村,西遞,李坑,江村······那些明清建築可以引起我們多少遐想,就是五十年代武義的山下鮑村,那種滄桑感也是震撼人心的。

總之,寫生是現代山水畫創作實踐中一個重要手段,寫生豐富了我的生活,提高了我的觀察力,增加了我的想像力,寫生是我不可或缺的藝術實踐。(2011年刊發於《陸維釗研究》)

作 品 選 登

作品檔案:

《行雲逐清水,朝暉漫青山》(第一屆華夏之星山水畫優秀獎)

出版:《第一屆中國書畫人才海選獲獎作品集》第111頁

《山灣曉色》180cm×97cm

《大塊文章天書成》180cm×97cm

《桃花源里好休閑》180cm×127cm

《七星岩寫生》69cm×69cm

《紅霞如雲》69cm×69cm

《樹魂》69cm×69cm

《寂靜的山海灣》69cm×69cm

海南寫生《旺蛙》69cm×50cm

《山灣漁船》50cm×69cm

《外蒲山寫生》40cm×69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人才海選 的精彩文章:

華夏之星 石文輝
華夏之星 任彥龍

TAG:書畫人才海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