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經貿宜「登高望遠」

中美經貿宜「登高望遠」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美國調查機關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有增多的趨勢。海內外一些分析人士將此與中國公布的涉美貿易救濟措施相聯繫,擔心中美經貿摩擦可能加劇。對此,專家指出,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經濟聯繫緊密、貿易體量龐大,在一定時期、一定領域內存在貿易分歧或摩擦在所難免。但本質上,中美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共贏關係。因此,只要中美雙方秉持互利共贏的開放心態,在處理經貿分歧時「登高望遠」,就能實現長期共贏,進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復甦。

摩擦增多令人擔憂

2018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5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2%;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6.0%;進口1.19萬億元,增長30.2%;順差收窄59.7%。儘管中國外貿穩中向好、結構優化,但遭遇的貿易摩擦依然有增無減。

以美國為例,繼美國官方近期宣布對全球進口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設限後,美國企業頻頻對中國出口橡皮圈、燃油泵總成組件等提起貿易救濟調查申請。稍早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2017年《惡名市場名單》,指責阿里巴巴集團、北京秀水街、深圳晶都市場等9家中國在線市場與實體市場提供盜版或假冒產品與服務。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金融危機讓美國認識到了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從而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歸,加劇了同中國的競爭。因此,近年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快速抬頭,相關機構頻頻對中國產品揮舞「反傾銷、反補貼」大棒。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副教授彭支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當前推出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並非新鮮事務,其選擇在備受關注的冬季達沃斯論壇前後再次推動針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意味著「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仍是主基調,這也傳達出今年自由貿易形勢不容樂觀的信號,從而成為中美貿易摩擦增多的基本背景。

中國堅守國際規則

針對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高粱發起了雙反調查是否為報復措施這一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指出,在進口產品量增價跌的衝擊之下,中國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生產狀況和財務狀況受到了損害,有關具體情況還要做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這是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案件。中國一貫反對貿易救濟措施的隨意性和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做法。我們會嚴格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相關法律,開展貿易救濟實踐。」高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振奮!中科院先導專項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原創成果
投資指南:海外買房如何操作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