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潛在風險上升
作者:馬鑫/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導語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局部升溫恐難以避免,貿易戰潛在風險上升。儘管中美經貿關係時有起伏,但現在的趨緊不僅是個短期現象,而是折射出美國對中國長期看法和戰略的改變。
美國前副貿易代表卡特勒6日在紐約參加亞洲協會舉行的討論會表示,美將很快宣布針對中國的貿易行動。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局部升溫恐難以避免,貿易戰潛在風險上升。新年伊始,美對華經貿行動不斷:將中國納入「惡名市場」名單;提交鋼鐵產品進口「232」調查結果;否決螞蟻金服收購美國速匯金公司提案;擱淺華為公司與美國電信運營商電話電報公司合作銷售手機方案;美軍事基地移除中國製造的監控設備等。這或許只是未來一系列嚴厲措施的開始,美可能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知識產權保護或是美國下一個開刀目標。根據特朗普競選及上台後的言論,關稅與配額、知識產權、限制投資以及市場經濟地位,將是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工具。其中知識產權雖未真正出手,但特朗普已表明,正考慮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對中國進行一項「你連想都沒想過」的巨額罰款。分析人士指出301條款調查結束時,就是美國開出罰單之日。(註:2017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宣布,將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
儘管中美經貿關係時有起伏,但現在的趨緊不僅是個短期現象,而是折射出美國對中國長期看法和戰略的改變。當前中美正從互補性的貿易關係走向競爭性的大國關係。對華貿易強硬,絕不是特朗普心血來潮,這是一系列針對中國的組合拳。
在戰略上,特朗普已公開把中國列為三大對美威脅之一。2017年底特朗普簽署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與俄羅斯列為試圖改變國際秩序現狀的「修正主義國家」。美防長詹姆斯·馬蒂斯6日在眾議院作證時再次強調,美長期首要戰略競爭對手為中國與俄羅斯。中美之間的互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經貿關係中的緊張情緒會持續擴散。
另外,特朗普的個人意願發揮重要作用。特朗普打著經濟民粹主義入主白宮,他推行「美國第一」面臨的最大爭論是如何扭轉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他身邊以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為代表的新鷹派也只關注貿易問題,並和商務部一道,仍在執行當初班農所推動的中美知識產權等問題的調查,並醞釀針對北京的懲罰性舉措。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強勢鷹派的對華經貿政策調整布局已大體完成,今年中美經貿關係可能會面臨更為困難複雜的局面。
中美作為兩大經濟體,合作與競爭、共識與分歧一直存在,單純從經貿層面考慮雙邊關係的做法不會持久。中美2018年關係發展關鍵看特朗普如何利用白宮內部鷹派勢力,將兩國博弈扭向對自己最優化的方向發展。
GIF


TAG:第一財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