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焦慮,是因為沒底氣

你的焦慮,是因為沒底氣

最近,

可能在家長群里,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

你們家春考多少分?

我們這個分數算什麼水準?

家裡正逢外甥也剛參加完春考,

打聽了下成績, 哇!

超過了本科線80分以上,

成績打敗了全區其他13%的小同學。

在我的概念里,這已經很牛逼了哇!

But,這個僅僅只是我這麼認為而已。

我姐仍舊吐槽道:

「他不用功,老玩遊戲,對自己要求一點都不高,回到家不是躺著就是玩著,都高三這麼關鍵時刻了還這樣,真的好擔心。」

其實客觀來說,我姐已經算很開明了,幾乎沒太見著她虎媽的樣子,但是她的焦慮源於其他家長,人家都去補課了,我們不補怎麼辦,好無奈。這還真是驗證了一句話「搶跑的家長焦慮,不搶跑的家長更焦慮」。

家長對於孩子的咆哮和焦慮真是屢見不鮮,看看這些情況是不是很耳熟?

1

你到底學不學

「你怎麼又坐著發獃啦?」「怎麼又看電視了?」對於孩子浪費時間的行為零容忍,一旦發現,又將陷入無止盡的教育與譴責之中。

可是

自己在工作崗位上消極怠工遊手好閒,乾的不暢快了,就看看手機,逛逛網頁,喝喝小茶,無限寬容自己。

一個希望對方有點上進心

一個希望自己開心就好

2

你到底懂不懂

晚上十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憤地喊道:「互為相反數啊?!懂不懂啊!"……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戶。

可是

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常常連續犯錯了N回,繼續犯。不懂得思考,不懂得總結,總想著下次應該不會再這樣了,對待自己的事情萬事ok。

一個只知道指導別人

一個不知道教導自己

3

你到底行不行

擔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人,挖空心思的想進私立名校,進不了私立,就一定要進一梯隊的公立學校,最好還是被劃入年級好班隊列。好不容易給弄進去了,各種跟不上,無端端的怒火又自然而然沖向孩子。「你知道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嗎?怎麼就這麼不爭氣!」

可是

自己都沒法將自己培養出來,混了大半輩子都不算個東西,卻要求孩子在學校努力拚搏、奮鬥努力。你自己到底行不行呢?

一個害怕被淘汰,一個怕被挑戰。

GIF

這些現象僅僅只是管中窺豹,

看完之後,不免有些噓唏。

孩子,我們能怪他們嗎?

好像也不能。

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可是我一直相信,大多數咆哮的背後是迫不得已的。我們不敢賭,如果放棄了現在對孩子的「逼迫」,會不會換來將來的後悔。

但是,對於那些在孩子教育這件事情上小心翼翼,對自己卻隨心所欲的家長,難道僅僅只是望子成龍?聽到太多的家長說,你不想讓Ta走你的老路,希望Ta以後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其實能說出這句話,也就是對自己現狀的否定及對追求更好生活的極度渴望,可是又不想作為,也許也不排除日後想靠子女達到自己目標的群體吧,可就是不願意把這份心思花在自己身上。

你覺得自己是不是少了點什麼?

與「偽佛系」說NO

「佛系」,美名其曰:看淡紅塵,和諧人生。但是這些自詡超凡脫俗的「佛系青年」,只不過是披著逃避現實、自我欺瞞旗幟的偽佛系。你對自己年少不得志表示不在乎,對別人出類拔萃表示不屑,對一切都可以口頭說一句「無所謂」,這些酸溜溜的吐槽和冠冕堂皇的借口,可以讓你喪一陣子,但絕不能喪一輩子,安全感的自己給的,你不努力沒人能替你抗下生活這面大旗。你如果了解你自己並不是那麼「洒脫」的人,就趕緊醒醒吧,不苟且不逃避,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自己拼一把。

平和給予力量

可能讀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有些人疑問,平和是不是就是釋然?無所謂?是不是就是前面所說的佛系?豈不是自相矛盾。當然,這裡要做個解釋,這裡說的平和是指面對任何困難憂愁時,一笑而過並通過努力去化解的一種境界心。並非因為什麼都無所謂所以才不生氣的「釋然」。就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要求他現在看書,怎麼怎麼也看不進,這時除了發火和謾罵,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思路,你也可以靜下心陪著一起看書,心平氣和的通過自身的榜樣去帶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平靜心下來想,學霸就那麼幾個,再發脾氣,很多事情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孩子也不願意麵對只會講道理、發脾氣的父母。所以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擺正心態,當方法行不通的時候要變換思路,做到智者不銳、慧者不驕、謀者不露而強者大多不暴。

勇於跨出舒適圈

有時候我們表現出的焦慮,都源於自己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容易人云亦云、缺乏理解力和判斷力,那是對於世界和自己認知不足。說回前面教育的那個問題,太多的家長隨波逐流卻不理解自己追隨的是什麼,更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所以家長要自我學習、自我覺醒,然後去理性地看待各種複雜的信息,做一個淡定的好家長。而面對自己工作中的挑戰,是否也應該拿出對待孩子那樣的要求對待自己的呢?我們要做的不是無所畏懼,而是要不畏失敗,沒有失敗的風險就沒有成功,沒有批評的風險就沒有立場,你一定要承擔這些風險,不要被害怕失敗、害怕被比較、害怕被評論,阻止你成為更好的人。即使做自己喜歡的事,很多事情也要付出相當的艱辛。要勇於跨出舒適圈,做一些讓你害怕、辛苦但是長期能讓你獲利的事情。要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你所暴露出來的弱點,你走過的經歷,你承擔的失敗,都會給你指引更好的出路。

立於社會,不能光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也不能總幻想別人大發慈悲,關鍵時刻還是紮實自身,這才是一個人應有的底氣和血性。

孔子說,本立而道生。道是指大目標,大理想。本是指一些基本的事情。基本的事情做好了,目標是水到渠成的。

所以做好自己,不僅是給自己底氣,更能給他人帶來更多的底氣和正能量。

《有道》

傳承的是金恪信仰文化的大智慧

聯繫實際工作

談的是態度和準則,重的是行為和實踐

金恪人不光能談「信仰」之言,更應踐行「有道」

文|培訓中心

圖|來自網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恪e家人 的精彩文章:

TAG:金恪e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