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蓮3億台南卻200億!台當局救災款被指區別對待 拉抬日本遭多方質疑

花蓮3億台南卻200億!台當局救災款被指區別對待 拉抬日本遭多方質疑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花蓮爆發強震後,包括大陸在內的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送上慰問。但在蔡英文當局的刻意操弄下,這場救災漸漸變了味。從花蓮縣炮轟當局「厚此薄彼」,再到民進黨「迎日拒陸」,每一點都充斥濃濃的政治意圖。

9名陸客罹難

花蓮近海6日深夜發生淺層強震,造成4棟大樓傾倒。截至11日,地震造成17人死亡,其中9人為陸客。花蓮縣長傅崐萁11日宣布,最後兩名受困的陸客被大梁壓住無法移出,已確定罹難,在徵得家屬同意後停止搜救,大型重機具將進駐開挖。「中央社」稱,最後一批搜救人員撤出雲門翠堤後,在鳴笛聲中向大樓鞠躬哀悼,現場氣氛凝重。10日搜尋最後5人,他們是由北京來的一家三代五口人。花蓮縣政府已設立震災罹難者公祭靈堂,會場布置近4000朵大白菊,以「翅膀」象徵追思緬懷與祝福之意,並於12日中午辦理震災公祭。

聯合新聞網稱,花蓮是觀光大縣,超過八成就業、經濟活動與觀光產業相關。花蓮縣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梁愛迪以災後退房率初估,若在今年暑假前復甦,保守統計流失至少80億元(新台幣,下同)。他說,救觀光也是災後重建一環,盼當局與地方協力,才能讓花蓮重新站起來。不過,對於親藍的花蓮縣長傅崐萁來說,民進黨顯然不那麼給力。他抱怨稱,花蓮地震捐款不到台南震災的1/5,當局也只給3億元應急金,遠比台南的200億元要少,質疑當局差別待遇。11日,台「行政院長」賴清德回應稱,任何一個地方首長面對這麼大的地震難免心急,希望社會能多給傅縣長與花蓮縣政府加油打氣。

接受日本搜救小組引發質疑

蔡英文雖然首次發簡體字推特慰問罹難陸客,但對她來說更重要的顯然是進一步拉近與日本的關係。據《中國時報》11日報道,蔡英文致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安倍關切花蓮地震災情,並以毛筆手書「台灣加油」、親自拍攝視頻慰問台灣受災民眾,她與全體台灣人都感受到安倍與日本國民的溫暖情誼,「可謂患難見真情,體現台日共同珍視的友誼與價值觀」。同時,蔡英文還準備了親手簽名的卡片,送給來台救災的日方人員,卡片上寫著「台灣謝謝你們」,台灣將銘記在心,永難忘懷。

針對新加坡方面派出一架C—130運輸機載滿醫療用品和帳篷等救援物資到花蓮機場,蔡英文在寫給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信中稱,「這是台灣與新加坡雙方友好關係的象徵,期盼雙方關係能持續強化」。親綠的《自由時報》11日援引「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的話稱,新加坡特地派軍機支援實屬難得,相信美國將印太戰略調整為「蛛網模式」後,在背後扮演鼓勵者的角色。民進黨「立委」蔡適應稱,過去新加坡也有委託船隻運送軍事用品往返台灣的案例,「從現階段台、新互動即可看出,雙方合作關係仍相當堅定」。

事實上,日本搜救小組的表現備受爭議。據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報道,台「總統府」聲稱,台灣之所以婉拒各方援助而僅同意日本,主要是因為「日方擁有台灣目前沒有的高階探測儀」。但經過查證,這種生命探測儀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去年11月西藏發生地震,武警部隊就攜帶生命探測儀前往災區救災,可見大陸一定有不少配備。而且根據台灣消防署特搜隊的說法,台灣本身也有這種電磁生命探測儀,「換言之,台灣當局獨找日本,並不是因為日本具有救災獨一無二的器械或技術,也不是台灣救災非此不可,而是存心以此來彰顯台日關係良好」。此外,日本搜救小組在聽取簡報後,明確表示「裡面還是很危險,我們不會進去,但可以在外面教你們怎麼用」。文章稱,「相較於腳掌流血還不停止作業的救難犬,這樣貪生怕死、不敢冒險犯難的日本救援隊,怎麼可能發揮實質的作用?」

「不是單純為了救災,而是為了政治」

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發表社評稱,花蓮震災第二天,台「總統府」新聞稿就對美日等表達感謝之意,對於同樣表達關懷的中國大陸「卻獨獨遺漏」,直到外界質疑,蔡英文才在臉書補上感謝,「可以接納大陸的援助而不接受,無需日本救援卻要敲鑼打鼓,大肆宣揚,其目的當然不是單純為了救災,而是為了政治」。《中國時報》說,如果救人第一,陸委會不應斤斤計較名分,而應儘力幫助花蓮爭取來自大陸的資源。如果台灣當局真的沒有政治考慮,那麼擁有先進技術與裝備且經驗豐富的大陸救援隊理應是首選,或至少和日本並列為優先選項,為何最終厚此薄彼,以至於被陸媒形容為「海峽餘震」?文章直言,在兩岸關係加速冰凍的寒冬,地震湧現出一股珍貴感人的「兩岸一家親」暖流。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股暖流還遠遠不足以衝破堅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朝韓會談半島能否迎來轉折?韓媒警惕「不能中了離間之計」
瑞士新規全面禁止餐廳活煮有殼海鮮 下鍋前需「麻醉」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