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修文物

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修文物

原標題: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修文物


「每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



對於文物的好奇,也許來自盜墓小說所創造出的懸疑氣氛;也許出於想要對某段歷史的探索;也許來自對古代文化器物的迷戀……


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也會進入墓穴探索,他們萬分熱愛文物的歷史和文化,他們甚至心疼每一件被破壞的文物多於心疼自己的身體,他們被稱為「文物修復師」,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就有這樣一群為了文物辛苦工作的人。


今天,小編進入到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室,即將為你全程直播陝歷博壁畫修復的秘密。



我在義大利學修復」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文物古迹的保護並不是受到重視的行業。在博物館修復文物的工作人員,大都是從民間尋找到的工匠藝人,用經驗打磨出的手藝雖細緻,卻很難永久的保留下來,老師傅們帶著手藝離開時,手藝也這樣失傳了。



馬藝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了文物修復的工作。和許多同行的想法一樣,「當時參加工作,不僅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將國外的數據化分析的先進技術,引入國內。」馬藝蓉說,「最初跟著老匠人學手藝,刷板子、打漿糊,民間收徒學習幾年的內容,我們必須迅速地掌握。」



▲留意學習期間

現在來到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珍品館,大家能夠看到的古迹和壁畫,大都是馬藝蓉和同事們共同完成的壁畫修復成品。



修復前後


「最早學習的文物修復大都是紙質、絲質的有機質文物,那一段跟著師傅學習的經歷,讓我了解到對待文物該有的態度,已經不能用細心來形容,更像是小心翼翼。」馬藝蓉說,從紙制文物、青銅、陶瓷的修復,到最後壁畫研究修復,對待文物的技巧在變化,但是初衷並未改變。



2005年,一次偶然的學習機會,馬藝蓉與同事一同去義大利進行系統學習。6年的義大利學習,讓在中國較少遇到的羊皮卷、皮革、手工造紙等文物復刻技術,得到很大提升。就像藝術是相通的,很多技巧,以及修復時對於材料的選取,都在國外的學習中逐漸進步。



走進古



「在壁畫修復之前,進入墓穴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馬藝蓉說,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山水圖」和已經損毀嚴重的「玄武圖」,就是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2009年在追索武惠妃石槨時,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警方繳獲的移動硬碟中,意外發現了一批出精美的唐代壁畫。出土的墓誌表明,該墓是唐玄宗時期尚書右丞韓休、夫人柳氏的合葬墓,其夫人下葬年代為天寶七年。



這批珍貴的壁畫,正是馬藝蓉與同事一起進入修復的,該墓墓室南壁為朱雀圖,北壁西側為玄武圖、東側為山水圖。西壁是樹下高士圖、東壁上繪有樂舞圖。遺憾的是,玄武圖已被盜墓賊挖出的盜洞破壞。



「當時我被派去整理山水圖的保護、揭取,而第一個工作就是撿起已經掉落的壁畫碎片。」馬藝蓉說,山水圖與玄武圖相鄰,盜墓者敲敲牆壁,聽到了壁畫後面中空的聲音,於是將玄武圖敲碎,進入後面的墓穴。





盜墓者拍攝的玄武圖原貌(圖片來自網路)




一段後記



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壁畫以墓葬類居多,所藏唐墓壁畫1000多平方米,600餘幅。僅一級品就有100餘幅,這些壁畫包括自1953年我國首次成功揭取的咸陽底張灣唐張去奢墓、薛氏墓出土壁畫以來的50多年間陝西關中地區出土的近30座唐代貴族墓壁畫。



▲修復前後


壁畫的保護與揭取就好像120出急診救人一樣,需要做各種檢查、制定手術方案、做手術等等,修復師的工作充滿了複雜的數據分析和機械化的重複工作,但是仍讓人無法放下這個具有魅力的工作。


我們把時間投在哪裡,時間就會沉澱出絢爛的光影,任歲月洗磨,歷久彌新……



*來源:本文轉載自「華夏文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遺產 的精彩文章:

矗立在前蘇聯境內的古羅馬神廟
中國馬鐙何時出現 ?

TAG:絲路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