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節是一種味道,一種鄉愁,一種文化

年節是一種味道,一種鄉愁,一種文化

年節是一種味道,一種鄉愁,一種文化

文/孫守名

一夜勢如破竹的北風將年味呼拉拉吹到臘月三十,悠長而醇濃的中國年在北國大地正式拉開帷幕。

臘月三十,人們悠哉游哉地穿街走巷,訴說著吉祥和祝福。到了十點左右,家家開始最富有年味的「過油」和煮肉。所謂「過油」,也就是用油炸東西,這是北國獨特的項目。當然,這天用油炸的東西花樣繁多,有丸子、魚肉、蓮藕、豆腐、「薑絲子」等等,每樣都金燦燦,香噴噴,散發著誘人的氣息。那些饞嘴的小孩子們不顧大人三令五申必先供養「天爺爺」的呵斥,一會就把每樣吃了個遍。他們跳著,跑著,鬧著,懷裡揣著小鞭炮,手裡拿著油炸的各式食品,相互攀比著,品嘗著:這天就成了他們快樂無比的佳節。接下來就要煮肉,大人們把買來的大塊肉在菜板上「過刀」,切成小塊,將這些改過刀的肉塊連同「排骨」放入鍋內,加上些許水,鍋底下是早已準備好的乾燥的木柴,點著後,拉動風箱,於是,家家戶戶就傳來了「呼嗒嗒」「呼嗒嗒」的聲音……伴隨著這些美妙的音律,四溢的馥郁的肉香便在鄉村的上空飄蕩起來。那些剛剛吃得滿嘴流油的孩子們便又衝到自己家的鍋台前,眼巴巴地望著鍋四周冒出來的充滿誘惑的白煙,嘴裡面全都濕潤潤的……

臘月三十下半晌,大人們一般不讓孩子外出,一家人圍坐在堂屋中間開始包制「扁食」,也就是水餃。包水餃分工明確,有專門擀麵皮的,有攪肉餡的,當然也有包制的。水餃花樣做得繁多,有時包得平平淡淡,精巧絕倫的那種;有時用手捏成花邊,心靈手巧的那種;有時圖個省事,乾脆兩手一合,便成了餛飩類的……此外,這次包「扁食」,可以包入一些硬幣,一分、二分、五分、五角、一元的均可。先要洗凈,然後連同肉餡包入裡面,這就把祝福和期待送給了吃食者的嘴裡心裡。一陣陣鞭炮響過後,家家的扁食開始出鍋。當然少不了的,先要祭祀一番,然後全家圍坐在桌旁開始吃這頓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眼睛滴溜溜亂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家碗里吃出有錢的扁食便罷,即便沒有,也把大人和大哥哥大姐姐的碗里的搶來,算作是自己的。一桌飯吃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那天倫之樂的醇美便蕩漾在北國的夜色中。

守歲是過年傳統的習俗。除夕之夜,坐以待旦,興緻勃勃,情趣盎然。等什麼呢?等幸福,等財富,等愛情,等美好和溫馨。春聯是早已貼好了的,上聯「物華天寶」,下聯必當是「人傑地靈」,然後找個橫披「年年豐登」。儘管有些不倫不類,誰也不去理會,只要喜慶就行。鄉下人並不計較對聯的工整與否,也不管傳統的右上左下的貼法,順眼、熨帖就心滿意足。家家春聯紅艷艷,有時還要在門旁掛上通紅通紅的一對燈籠,映襯著對聯,那真是妙絕。一旦貼完對聯,就可以回屋守歲。現代科技發達,電視普及,過年看著趙本山,聽著王菲、周杰倫,一直到深夜方休。而在過去,守歲當是別有一番情趣。晚上,包完明天要用的「扁食」後,先要祭祀。大人們在庭院靠窗的石板擺出六個菜,然後行大禮,主要是磕頭,邊磕邊說,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求得家人團圓平安。一通儀式做罷,看看孩子們把喜慶的對聯貼畢,然後一家人就圍坐在燈前,磕著瓜子,吃著花生和紅棗,開始盤算計劃明年的諸般大事。離家不遠處上學的,來年如何如何;外出求學的,應做何打算。求婚的事、做壽的事、春耕的事,等等,盤算得井井有條。孩子們先是聽得心花怒放,後來就覺著有著厭煩、迷糊,再後來乾脆就躺倒在暖暖的被窩裡,在外面零零落落的鞭炮聲中進入了夢鄉。而大人們,照樣不睡,繼續商量些更加溫暖的話語,兩口子忙活了一年,沒有時間說些知心話、暖心語,這天晚上是可以說上一個通宵的。道著歉,說著話,哪天誰得罪了誰,哪天誰還沒有認錯,出了遠門好些天沒打個電話,說著話,流著幸福的淚,有些小夫小妻邊說邊做著親昵的動作,這個年夜,在溫暖中閃閃爍爍著好多美好和幸福。

這邊守歲的孩子剛剛睡去,那邊已是鞭炮齊鳴。孩子們趕緊爬起來,慌慌亂亂地穿好衣服,抓住昨晚準備好的鞭炮就衝出屋門。還沒等大人叮囑完,庭院里已是畢畢剝剝的炮聲,匯入響聲的海洋。大年初一,終於姍姍而來。

大年初一早晨這頓飯,雖說準備了整整一年,但誰家都吃得非常倉促。剛剛煮好水餃,拜年的就絡繹不絕而來。這時更為有趣的事還是吃水餃,別忘了水餃里包著錢呢。你想發財嗎?你想幸運嗎?你想心想事成嗎?你想……那麼,親愛的朋友啊,請來吃包著錢幣的水餃吧!不過,要想吃到,也並非易事。於是,大人們想著法子讓孩子多吃,「錢就在下一個」,下一個到底是哪一個?吃了一個沒有,下一個還沒有,怎麼辦?大人還有辦法,「第一碗要剩下兩三個,倒入鍋中,重新盛,一定在下一碗。」這種方法,果然靈驗,孩子們保不準又要吃一碗的。這頓水餃只吃得蕩氣迴腸,趾高氣揚,還有垂頭喪氣。孩子們實在吃急了,就把碗筷一丟,跟著拜年的大軍衝出門外。

歡歡快快拜大年在鄉村是一道風景線。先是,鄰舍之間要拜年,串串門,說說話,吸袋煙,吃著瓜子水果,情趣著呢。接著要磕頭,向長輩,凡長輩都要磕的,大奶奶,二奶奶,三爺爺,四爺爺,一路磕過去,膝蓋磕疼了,口袋磕滿了,笑融融,樂哈哈。磕完了本村,便隨著別人去磕另一村,同姓的,只要是輩份高的,都可以享受這過年的榮耀。更有家裡請了「主」的,便把幾代碑位放在正屋的桌子上,門外鋪滿草席子,十里八鄉的輩份低的都來磕,黑壓壓一屋子人,前面的恭恭敬敬磕下去,後面的也就象徵性地裝著要下跪的樣子,四周是些看熱鬧的孩子們,那情景,終身難以忘懷……

北國的古典的年味,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柔柔的,總要回蕩在心的深處。中國年的味道,是哪兒也比不上的。她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一種情結,一種民族的心魂,維繫著散落在大地上的中國人。

孫守名,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濟寧市青年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濟寧市散文協會副會長。著書有《毛澤東詩詞賞析》《白話》《高中作文序列化寫作教程》等二十餘部。文章見《青年文摘》《人民日報?海外版》《紐西蘭國際先驅報》《世界華人周刊》《光明日報》《南方日報》《齊魯晚報》《廣州日報》《青海湖》《當代散文》《妙筆經典閱讀》《華夏散文》《今晚報》《內蒙古日報》《濟南日報》《當代小說》等數百家報刊。已有《故鄉的槐樹》《秋韻寫意》《麥田的守望》《八月的鄉村》等三十餘篇文章被北京、陝西、浙江、廣東、山東、江蘇、河南、河北等地高考模擬試題選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孫守名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東孫守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