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閱讀,為了遇見未來的自己——「金話筒獎」 獲得者、著名主持人葉蓉女士說閱讀

閱讀,為了遇見未來的自己——「金話筒獎」 獲得者、著名主持人葉蓉女士說閱讀

奢想?生活?匯智

GIF

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

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

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

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爾泰

當我們徜徉於書海,體會文字帶來的或愉悅、或悲憤、或感傷、或激動的千滋百味時,便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發現世界、感悟人生、重塑自我。

閱讀,是美好而豐富的精神旅行。

今天,鉑會所分享的文章——《閱讀,遇見未來的自己》,作者是「全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東方衛視首席主播、著名主持人葉蓉女士。她亦是鉑會好友,2016年,葉蓉攜其擔任製片人與主持人的高端財經類人物訪談節目《財富中國》到英國拍攝時,正是由鉑會創始人子薇女士穿針引線並接受了節目組採訪。

《閱讀,遇見未來的自己》一文是葉蓉女士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邀請,與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先生一同做的演講中分享的內容。這篇文章中,葉蓉娓娓講述了閱讀帶給她人生的塑造,她所理解的閱讀的意義,以及她探尋到的極佳的閱讀方法。作為「金話筒獎」獲得者,葉蓉字裡行間中綻放著她的博學、睿智與情趣,如此才情,源自長期閱讀的積累。

法國文學家法朗士有句經典名言,「閱讀是靈魂的壯遊,沿路可發現名山巨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閱讀之美,在於它可為人生帶來超越地理疆界的感悟與體會,因為閱讀,使我們擁有在人生旅途中繼續砥礪前行的目標與信念。

閱讀,遇見未來的自己

作者:葉蓉

感謝主辦方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和在座的各位一起, 來傳遞閱讀的力量和感動。

1

閱 讀 與 我

閱讀,對於愛書人來說,如日啖三餐,雖每日休戚與共,但於每個人心中的意義卻不盡相同。對我來說,我至今記得,我曾如此清晰地在書本中與未來的自己相遇。

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坐在我父母學校的大樹底下看書神遊,看累了就抬頭看樹葉,看陽光穿過樹影的斑斕。那個時候,最愛看的就是人物傳記、藝術史、心理學。在師長的眼中,這些書都是 「無事包金」 的東西,用今天的話講,叫 「盡整些沒用的」。但是,就像莊子所言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當然,我也是很大之後才明白,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有用和無用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我在讀那些人物傳記的時候,生出個古怪的想法,那些做出大成就的人小時候該是什麼樣子呢?會和我們是一樣的嗎?我會不會長大了成為有名的人呢?後來,再大一點的時候,我開始跟自己妥協,我想成為讓我認為重要的那些人都知道有我這麼個人存在(我下調了難度係數)。閱讀,就是這樣神奇,長大之後,我真的成了一個熒屏里的人,每天傍晚,我準時出現在很多人家的客廳里,播報著一天的新聞,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人覺得似曾相識。很多年前,我開始做一檔電視欄目叫《財富人生》,如今它叫《財富中國》,這一做就是15年,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名人,聽他們講述成功人生背後的悲喜。

一路走來,這種巧合,其實並不自覺,但是暮然回首的那一刻,還真是詫異,閱讀,竟然真的塑造了我的人生。

2

為 何 閱 讀

也許,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如果沒有今天這樣的活動,我們都不會去主動思考接下來的這個問題——我們究竟為何閱讀?

閱讀的動機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出發點太多了,拋開那些「久有凌雲志,想當官想發財」的功利不談,難道閱讀僅僅只是為了消磨時光,品味時間的存在感嗎?亦或是為了到他人的世界裡逃避自我?為了在別人的話語中獲得啟發?

凡此種種,大概都不是最共性的。或許最毫無疑問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從閱讀中能夠獲得巨大的開卷有益的滿足感。

如何描述這種開卷有益的滿足感?讓我想起,我前年在倫敦錄製財富中國時曾有過的一次美妙體驗。那是在英國首任首相羅伯特·沃波爾的官邸採訪他的後裔、今天英國女王的掌禮大臣——查姆理侯爵。那間書房仍然保留了200多年前的原貌,當我們為拍攝準備的燈光照進那間昏暗的屋子時,四周牆面書架上那一排排的書籍瞬間迸發出一種溫潤的金色光茫,難以名狀,卻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心生愛慕,從內心裡萌生出一種神聖的歸屬感。

我想,無論是苦讀、還是閑讀、或是喜悅的悅讀,帶著竊喜的滿足那才是我們一路堅持閱讀最重要的動機。

3

閱 讀 的 美 妙

閱讀的美妙之處在於,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摺疊時間的旅行。對比「貓在黑暗逼仄的電影院」這一類的科幻梗,我們常常能在閱讀中獲得更為宏大的體驗與想像。

3年前,當我來到約旦古城傑拉什的時候,曾經的閱讀,那些書面上的文字突然幻化為了一種猶如冥想才能抵達的境界,讓我雖身處在一片斷壁殘垣中,但能仍感受到這座城池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到拜占庭,到伍麥葉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的幾度盛衰。「羅馬之外的羅馬」,那種豪氣、那種威勢,似乎全都歷歷在目。而所謂腦補,如果沒有閱讀,你從何補起?

閱讀的美妙,就在於讓人能夠重回更偉大、更古老和更不同的時代;它能讓你感受到你既屬於過去,也屬於現在;它能幫助你意識到你的現在,有一天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過去。這也許令人沮喪,但奇怪的是,有時候卻也讓人感到慰藉。

當然,還有一種完全相反的感受。比如,對我來說簡·奧斯汀筆下的英倫小鎮就比我親身去過的那些遊人如織的歐洲小城更為典雅與高貴;而真實的巴黎,如果對比巴爾扎克和普魯斯特筆下的那座城市,一定會讓你覺得蒼白和無趣。所以,我大概也能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到了聖彼得堡,或許我會發現果戈理筆下的涅瓦大街更為讓人親切和無法忘懷。

這就是閱讀的美妙,它既可以讓你從自我中分離出來,也可以讓你心甘情願地沉浸於作者的虛構之中。

4

怎 樣 閱 讀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出版業也越來越繁榮,太多的書,太多的選擇,但為什麼我們常常還是能隱隱感到一種精神力量的匱乏?

也許是職業的關係,一方面,我不能停止充電,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把很多事情都碎片化了,包括閱讀。所以,我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會有這樣兩方面的焦慮,我該讀什麼書?如何才能找到好書?

確實這是一個難題,我的一位嘉賓朋友任志強他就告訴我,你要有個讀書的圈子。大家互相推薦。例如我讀了十本書,認為只有三本可以推薦,我把它們告訴圈裡的人,那七本書等於我替他們讀過了,並且告訴他們那七本不用讀了。其他人也同樣,讀的十本書告訴了我三本,我也省掉了看剩下的那幾本書的時間。有了讀書的圈子,你一定會讀到更好的書。

還有一個比較「自主、自立」的方法,那就是找一個你自己喜歡的作者,然後在他的書里挖他喜歡提到的人,比如,我第一次知道馬爾庫塞、杜拉斯這些名字,是我讀王小波時看到的;而我第一次知道菲茲傑拉德、卡佛是從村上春樹那裡。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王小波,那麼他喜歡的莫迪阿諾,也一定適合你的口味。如果你喜歡汪曾祺,那麼他所推崇的林斤瀾,還有他的師傅沈從文,一定也會讓你愛不釋手。大學時,我非常喜愛《傅雷家書》,我至今仍然認為這是一本很好的青年成長讀本,也因為傅雷,我幾乎讀遍了他翻譯的所有的法國小說,從巴爾扎克到羅曼羅蘭……所以,一個好的作者就是一本地圖,甚至可以比喻為一片神秘的大地,即便你耗費多年,有時候也僅能勾勒一個脈絡,探索出個輪廓……因為,在這個世界,無論你喜歡什麼,總有更多的領域,讓你永遠無法到達盡頭。

馬爾庫塞

杜拉斯

所以我常常縱容自己「亂讀」,我可以同時讀很多本書,常常是拿起這本,放下那本。有時候,一旦放下,很可能就永遠放下了。因為我一直很贊同這樣一個觀點——比起精讀,亂讀更能養成創意思考。若我們只閱讀某些類型的書籍或是閱讀範圍太過局限,會讓我們的頭腦逐漸失去創意思考的活力。而且會逐漸傾向模仿性的思考。所以,如果你們問我有關閱讀的建議,我會這樣告訴你,第一、書讀完即可丟掉;第二、知識與思考是二選一的關係;第三、不提升閱讀的速度無法達到真正的閱讀;第四、不要害怕失敗的閱讀;第五、亂讀才能發現意想不到的思考,亂讀,才能從閱讀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5

閱 讀 與 遠 行

《哈利波特》里的赫敏,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在小說中是一個學霸,而在實際生活中她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學霸。高中畢業,同時被牛津和布朗大學錄取 。不久前,她說她看過書都「丟」了,而且一丟就是100本,原來她把這些書都「丟」在倫敦地鐵里的各個地方,還在書中附上了自己親筆寫的紙條,讓大家像玩遊戲一樣去尋找。這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人們閱讀的熱情,讓人們愛上閱讀。

可惜我坐地鐵的機會並不太多。但是,我還是非常願意帶著我的女兒去圖書館。我喜歡圖書館的妙處,我們在書中可以常常和他人不期而遇 ,不小心就能在舊書中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留下的痕迹 :一絲頭髮,一片楓葉,一滴淚水,一朵乾花,一張發票,甚至,一封情書。這種與陌生心靈的邂逅,有時也是對生命的滋養。所以,董橋說:讀書是為了消遣,甚至都不是為做學問,閑時慢慢讀、慢慢學,圖的只是心中供養的一點清氣 。

葉蓉女士與女兒朵朵

如果說,去圖書館是閱讀的禮拜,那麼去旅行就是閱讀的朝聖。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西方人說,世界是一本書,而不旅行的人們只讀了其中的一頁。東西方,不約而同地把閱讀和遠行聯繫在了一起。所以,也有人總結,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在我看來,閱讀和旅行最大的共性是:對未知的嚮往和對美好的發現。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進中的飛機 、輪船和火車上更容易讓人傾聽到內心的聲音。尤其是旅行中的閱讀,往往更容易讓我們把在書本中收穫的感悟與眼前的景觀關聯起來,因為宏闊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壯闊的景觀,而新的觀點往往也產生於陌生的所在。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俄裔美國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曾經說過,一個閱讀狄更斯的人比一個不閱讀的人更善良。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避免沉淪與庸俗,內心深處永遠有一股由書香供奉的浩然之氣,即便面對再多的艱難與不堪,都能步步從容,不亂於心。

閱讀,就是為了遇見未來的自己,開發未知的潛能,尋找心中的力量,做最真實的自己。

- THE END -

編輯整理: Sophie, Katherine

美編: Can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鉑會BELMORE 的精彩文章:

TAG:鉑會BEL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