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國這部類似一場重複或重生的儀式的漫改電影,開啟了世界科幻電影的新篇章!

韓國這部類似一場重複或重生的儀式的漫改電影,開啟了世界科幻電影的新篇章!

1977年,作家雅克·羅布提出了故事構想,但他的合作者Alexis在動筆後不久去世,5年後漫畫家羅切特加入,二人合作的《雪國列車》第一卷在著名漫畫雜誌《待續》(à suivre)上連載,後由長期出版《丁丁歷險記》的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推出單行本。

《雪國列車》以一輛封閉的列車作為人類最後的諾亞方舟,來展現社會的階級分化、壓迫和集權統治的恐怖,讓它成為80年代法語漫畫向著成人方向轉變潮流中一部意義重大的作品。然而續集打破了「列車永不停歇」——不能停下的設定,畫風也發生很大變化,可以說並不成功。

電影改編

奉俊昊的影片延續漫畫的設定和首部曲故事框架,同時從後兩部中吸收了很多細節素材,然而它在情節、人物和結尾上都與原著截然不同,某種程度上喪失了原著漫畫的悲劇詩意。

奉俊昊對《雪國列車》最創造性的改編是「列車兒童」(train baby)這一概念的引入。坦尼亞尋找被帶走的兒子,這一動機漸漸成為底層暴動者不斷前行的原因,為情節推動注入至關重要的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則是諷刺了權力階層對於人類最後的希望——兒童的洗腦,對於兒童——僅存的純真的保護成為了影片中最重要的落點。

《雪國列車》堂而皇之地將設定構築在永動機——這一N個世紀前就被認定荒謬可笑的理論基礎之上,關於氣候突變的起因:人類為了控制氣候變暖,將一種製冷劑釋放到空氣中,結果反而把地球整個給凍住了,人類的智慧和愚蠢,進步同毀滅同樣也像是硬幣的兩面,彼此只有一步之遙。

電影中底層車廂的牆壁上張貼著原著首部曲《逃出者》的封面海報,這是奉俊昊導演特地安排的致敬段落,而兩位原作者在影片中客串演出了兩名暴動者,評價奉俊昊對電影的改編,羅切特表示奉俊昊深刻地了解漫畫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差別,並且選擇了一條最佳的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影說感 的精彩文章:

小眾文藝電影《岡仁波齊》究竟好在哪,竟可與北美大片正面交鋒?是信仰的力量嗎?

TAG:觀影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