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聽歌識曲」將成過去式?通過腦電波識別歌曲甚至寫歌已成現實!

「聽歌識曲」將成過去式?通過腦電波識別歌曲甚至寫歌已成現實!

通過大腦掃描識別你正在聽什麼歌?這項技術已經成為了現實!寫歌也將不再話下!

導語:看完題目後,讀者可能會產生這是讀心術的感覺——哈哈,這當然不是心靈感應這麼玄學的東西,但我們可以說它們還比較接近:科學家是通過使用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志願者的大腦,測量其血流量和大腦活動,從而識別他們正在聽的歌曲的。

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人類大腦如何對音樂做出反應,以及籌劃未來大腦交流埠的開發,從而幫助無法正常交流的大腦殘障人士——例如,閉鎖綜合症的患者。

圖| fMRI圖像中顯示,大腦中黃色區域與其他區域相比,活躍程度顯著增加。

主持該項研究的國際研究小組認為,如果這項技術能更進一步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僅憑意識來撰寫歌曲。當然,想要實現這種目前來看還很科幻的技術,還需要很長一段技術發展時間。

研究小組在他們發表的論文中寫道:「想實現超前的意識構建音樂方法,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這次的研究確實邁出了這條道路上的第一步,即通過腦電波識別音樂作品。」

這次實驗主要基於一個編碼-解碼模型,利用這個模型,計算機系統可以檢測特定歌曲引起的大腦活動圖像——就是大腦的哪些部分會活躍,以及它們活躍的時機。之後,系統就會從fMRI資料庫中鑒別,找出正確的歌曲。

圖|編碼——解碼模型

研究人員讓六位志願者聽了涵蓋古典樂,搖滾樂,流行樂,爵士樂在內的共40首音樂,之後再用計算機對他們的大腦圖像進行分析。與fMRI掃描儀相關連的軟體經過自主學習訓練後,能夠測量大腦對音樂特徵(包括音調,動態,節奏和音色在內)的應答活動。

在初次分析完成、各曲目的特徵信息錄入計算機後,研究人員對系統進行了準確性試驗。志願者會重複聽一些之前的曲目,讓計算機系統識別他們是在聽哪首歌曲。在只用從兩個選項中選出正確曲目時,計算機的正確率為85%。

圖| 實驗人員正在分析掃描實驗志願者大腦得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圖片

然後研究人員增大了實驗難度,軟體系統必須從十個選項中選擇正確的歌曲。這一次,計算機正確率為74%。

此外,本項研究還有一項意外發現:聽眾並沒有表現出音樂處理時常考慮到的「半球偏好」——他們大腦的左右側反應並沒有差別。

圖|不同志願者的大腦fMRI圖像對比。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科學家試圖在音樂與大腦活動間構建對應關係,但是這次實驗確實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跟以前的研究相比,歌曲的選擇範圍更廣,播放列表更加豐富,這就增加了計算機識別的難度。

研究人員說,這種技術如果更進一步的話,就可以用來確定個體的音樂偏好——即哪種類型的音樂更能引發他們的大腦共鳴。這樣,也許我們就能解釋為什麼一首歌有些人會喜歡,而有些人則毫無感覺。

圖|fMRI的一個研究,志願者的大腦對於看到人臉和房屋的不同反應

而且,新技術甚至可以用來幫助有幻聽問題的人,讓他們不再飽受腦中幻聽的困擾。當然,想要實現這個設想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

當然,全球研究音樂對人類影響的實驗不勝枚舉,這項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比如最近對音樂的研究還有音樂如何提高生產率,以及大腦活動方式的變化如何改變音樂品味,等等。

該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中。

編輯 | 褚茗帆

審校 | 楊子彤 Soybean

TechPower科技力

熱愛因科技而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Power科技力 的精彩文章:

最新預測:2020年可再生能源或將比傳統化石燃料還便宜!
0.34%股權竟換來自動駕駛領域的新時代,Waymo與優步的自動駕駛之爭就此終結

TAG:TechPower科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