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震專家:未來兩周 台灣恐有更大地震

地震專家:未來兩周 台灣恐有更大地震

2月6日深夜23:50,花蓮近海發生淺層強震,已被認定為從2月4日以來這波群震的主震。至7日晚發生逾180次餘震,規模5以上5次,4到5者20次,餘震既多又強,且前震多達94次,台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表示,在台灣地震史上還沒碰過,未來2周至1個月還會有餘震,甚至不排除規模更大的地震發生。

台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分析,每發生一次6級以上的地震,大約等於釋放0.5顆原子彈的能量,台灣平均1年會釋放8顆原子彈的能量,2年16顆,但是,去年6.0級以上的地震僅發生1次,今年則在2月4日發生1次5.8級地震,該次可能修正至6.1級,以及6日夜花蓮6級地震,這3次橫跨2年,總能量才約1.7顆原子彈,換句話說,台灣尚有14.3顆原子彈的能量未釋放,仍在持續累積當中,不排除還會發生6級的地震,民眾應居安思危,妥善防震。

這次花蓮強震令人膽戰心驚,除了震度大,搖晃時間久也是關鍵。重災區花蓮縣的花蓮市因地震測報站斷線,未記錄到完整數據,當地人的感覺是搖晃近百秒。宜蘭南澳震度2級(含)以上時間約86秒,另宜蘭市77秒、嘉義市70秒、彰化市66秒。北台灣的新北也有64秒,台北約51秒,澎湖馬公相對安穩,只搖了不到5秒。

陳國昌說,這次地震前震太多(94次)、震度偏強相當罕見。他說,至於災情嚴重主要是淺層地震所致,深度僅10公里,加上地震路徑較偏向陸地,因此帶來災情。

陳國昌說:「如果地震的型態、位置、大小改變,就不排除發生更大規模主震。」也就是說,若餘震頻率逐漸減少、規模縮小、強度變弱,發生位置也在目前範圍內就還好;否則便可能在其他地方醞釀更大的主震,目前擔心的也就是這個狀況。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造成花蓮強震的主因,不排除是先前兩大板塊碰撞,破碎帶產生中型群震,誘發米侖斷層所引起。這條斷層約6.4公里,就在花蓮市下方,才會釀成重大災情,並成為這波群震的主震。事實上,1951年米侖斷層也曾發生過2次芮氏規模7.5強震,只是花蓮較偏遠未受關注。

6.4公里斷層穿花蓮市

馬國鳳說,除了米侖斷層,往南延伸有花東縱谷斷層,往北則為琉球海溝,均屬於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前緣的破碎帶;未來是否產生更強的地震還需觀察,只能說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2015年馬國鳳的研究團隊曾發表《台灣地震危害潛勢圖》,指出台灣西南部及花蓮地震潛在機率很高;結果2016年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這次花蓮又有數幢大樓傾倒。因此她強調,未來不僅工程耐震強度要落實,相關法規也要修正,還有加強防災演練。這些預防工作都做好,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甚至10年,對已經發生的地震已經來不及,但只要跨出第一步,下次地震來臨時就有幫助。

但也有不同觀點,台灣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此次花蓮強震是由米侖斷層所引起,而6.0級的地震已將米侖斷層破碎帶的能量釋放掉大部分,未來在這條斷層所發生的餘震會逐漸減少減輕。一般來說,斷層破裂範圍愈大,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反觀米侖斷層範圍並不大,未來應不會發生更大的地震。

台灣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吳逸民則認為,這是兩大板塊碰撞後,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前方破碎帶發生地震的結果,是否因而誘發米侖斷層才導致強震,雖然受損的建築物大都在斷層附近,其實還是有點距離,他認為要再經過研究才能確認。吳逸民的觀點與台氣象局的看法較接近。

至於這波花蓮群震的範圍會到達哪裡?吳逸民認為,大致上就在菲律賓海板塊前緣,往南到米侖斷層、花東縱谷斷層,往北可延伸至琉球海溝,應不會擴大到台灣其他地區。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溫士忠說,地震震波破壞點多半沿著米侖斷層走向,懷疑可能是米侖斷層引發相當於一顆原子彈能量的強震,之後雖餘震不斷,頻度與強度都逐漸減弱,會不會有更大的餘震或另一次主震產生,未來兩周是觀察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通台灣 的精彩文章:

台媒:一個缺乏自省、只會自誇的台當局
時評:兩岸同悲 大愛無垠

TAG:直通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