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少兒不宜的兒童片,屬這部最噁心恐怖

少兒不宜的兒童片,屬這部最噁心恐怖

編者按:因為某些技術原因,之前很多精彩內容都被暫時刪除。應廣大毒友的要求,毒藥君將陸續原文重現,還給你們驚喜or快樂。

在電影圈,有這樣一個怪現象,一流小說拍出來卻是三流電影。

比如經典巨著《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成電影后,稀鬆平常。茨威格的傳世名作《一個陌生女人的愛情》,被徐靜蕾拍成了流水賬情書朗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被考夫曼拍成《布拉格之戀》,一部探討男女倫理的著作變成了情色片,難怪作者昆德拉並不認同。

講真,一流小說不好拍。儘管如此還總有些導演就喜歡拍文學名著,而且拍得很不錯。

此處特指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

他曾改編過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坊間有天書之稱)和阿瑟?米勒《推銷員之死》。其中他拍攝《鐵皮鼓》,是電影史上第一枚同時坐擁金棕櫚和奧斯卡的經典影片(另外兩部是1987年奧古斯特的《征服者佩爾》、2012年哈內克的《愛》)。

《鐵皮鼓》

Die Blechtrommel

作為一個早熟兒童,我們的主人公奧斯卡無法忍受醜陋的成人世界,他不要在將來變成一個自己也討厭的大人。

他在樓梯摔倒,順利成了殘疾人,身高保留在3歲水平不會再變化。

所以,奧斯卡看起來永遠是個三歲的孩子。

奧斯卡還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瘋狂熱愛鐵皮鼓。任誰也別想奪走他的鐵皮鼓。

他的家人很不理解。

在搶奪他的鐵皮鼓時,奧斯卡再次展現自己非凡的本領——吼叫震碎鐘錶上的玻璃。

他曾經在學校,還是因為奪鼓的事,用同樣的技能碎掉了老師的眼鏡。

他曾被醫生要求摘下鐵皮鼓,奧斯卡再發技能, 讓醫生的工作室裝標本的玻璃杯碎掉。

鐵皮鼓和吼叫是奧斯卡反抗生活的武器。這種設定也充滿了寓意。比如說,

弄碎了老師的眼鏡,是反抗學校對人思想的奴化和禁錮的象徵。

弄碎了醫生的醫用標本,是掙脫醫院對個人身體的操控。

奧斯卡還用鐵皮鼓將納粹黨的集會變成舞會。

奧斯卡和家人一起看馬戲團表演,結識到能使杯子發出聲音的貝布拉。

他和奧斯卡一樣,同樣拒絕長大。

在告別時,貝布拉預言還能與奧斯卡相見。

和貝布拉再見之前,奧斯卡要「害死」幾個人。

第一個,是媽媽。

整部戲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媽媽最愛的人是表哥。

她嫁給魚販之後,每周四都要和表哥偷情。

然而,偷情也給她帶來負罪感。她知道誰才是奧斯卡的親生父親。奧斯卡成為殘疾人,她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

最終,她忍受不了內心的壓抑,不停吃魚求死。

其實,奧斯卡的身高的確和母親的偷情有關——

奧斯卡三歲時在桌子底下玩兒,見到舅舅的腳伸向母親的兩腿之間。

從那一刻 ,他意識到成人世界的骯髒與虛偽,從而拒絕長大。

第二個被奧斯卡害死的人是舅舅。

奧斯卡的舅舅極有可能是他親爹。

為什麼呢?

當奧斯卡從樓梯摔下之後 ,躺在病床上,距離奧斯卡最近的是舅舅,其次是母親,他名義上的父親在招待醫生飲酒,構圖暗示血緣關係遠近。

奧斯卡「害死」舅舅的方法就是把他拉到波蘭郵局,這之前的獨白也表明了他和舅舅的真正關係。

至於為何把舅舅帶到波蘭郵局就能導致舅舅死亡,以及毒藥君沒有提到的很多細節,還是請婊貝們去電影中尋找答案吧!

不過在舅舅死前,有一個非常令人鼻酸的細節毒藥君一定要提醒你們——

舅舅亮出自己的底牌,那是被捕前和奧斯卡一起打牌時的底牌。

在生命的最後,這個沒有得到名分的爸爸向奧斯卡流露出最後的善意。

對此,導演施隆多夫曾說:

「其實他在這個電影裡邊有兩個父親。有一個父親是波蘭人,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天被殺了,然後另一個所謂的父親,在戰爭的最後一天被槍殺了。」

嗯,奧斯卡害死的第三個人就是他所謂的父親——名義上的父親。

通過影片傳達的信息,這個父親極有可能沒有生育能力。在外祖母認為奧斯卡的母親懷孕時,他這樣說——

是誰的不要緊

他對性生活並不熱衷,

更荒誕的是,他和第二個老婆瑪麗亞有了孩子庫爾特,奧斯卡是這樣說的——

庫爾特,我的兒子……你確實是我的兒子

總的來說,這一家子關係就是:奧斯卡是媽媽和表哥的孩子,後來他愛上了瑪利亞,但被老爸(不是舅舅)奪愛,瑪利亞成了自己的後媽,他的弟弟其實是他的兒子。反正夠亂的。

奧斯卡害死這個名義上的父親時,納粹黨氣數已盡,蘇聯軍人來奧斯卡家搜查,奧斯卡再一次發揚坑爹的傳統,親手把納粹黨章塞進他手裡。

這導致了他被亂槍掃射而死。

隨著年齡增長,奧斯卡這個反抗生活的鬥士,也會逐漸走向墮落。

奧斯卡去教堂,把鐵皮鼓放在聖像胸前,希望他也能敲鼓向世界宣戰,然而他什麼都沒有聽到。奧斯卡哭了,或許就在那時,奧斯對敲鼓的意義也產生了懷疑。

後來,奧斯卡遇見了有過一面之緣的貝布拉。此時的貝布拉已經成為深受納粹政府喜愛的人民藝術家。

在貝布拉的介紹下,曾經用鼓聲向納粹提出抗議的奧斯卡開始為納粹表演,積極加入文工團。

這宣布奧斯卡的墮落。

納粹倒台,奧斯卡失業回家,他扔掉鐵皮鼓,接受長大。

影片公映之後獲得極大成功。影片在獲得巨大聲譽的同時,也因為少兒不宜的鏡頭而遭到抵制。正如拍攝前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說的那樣:

「這裡邊的鏡頭,肯定會又黃又暴力。」

1997年6月,俄克拉荷馬州州法院的一名法官公開宣布這部電影的內容涉及到了未成年色情描寫(根據俄克拉荷馬州的反淫穢法),認定這部電影是違法的。

影片內容當然不是為了色情而色情。

比如,外祖母用裙子包庇縱火犯從而有了奧斯卡的母親;

奧斯卡的媽媽與舅舅偷情;

奧斯卡與瑪利亞發生關係,等等。

性從開頭貫穿到結尾,不再是正常健康的行為。它彰顯著社會的荒唐與醜陋。

總而言之,《鐵皮鼓》提高了施隆多夫的國際聲譽。他的影響力也源遠流長,惠澤到中國電影圈。

上世紀九十年代,姜文帶著一部電影半成品《陽光燦爛的日子》來到巴伯爾斯貝格,施隆多夫看後十分喜愛。於是他成為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聯合製片人。

時隔多年,姜文談起施隆多夫,充滿感激地說:

「如果沒有施隆多夫,我還在做著演員呢,我的導演夢就實現不了。」

嗯,好導演就是有這樣的能力,不僅創造電影佳作,而且能夠引導更多有才華的人走向電影創作的道路。

本 月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編劇六六怪論集錦:寒門博士自殺?村娃自視清高!
世界上最美的情郎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