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出逃的咸豐皇帝?

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出逃的咸豐皇帝?

1856年英法聯軍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於1860年攻佔了清朝所在都城——北京。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形勢非同小可,而當朝咸豐皇帝在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之時,攜帶慈禧逃到了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此時英法聯軍勢力強大,經過一戰清朝損失慘重,而英法聯軍所傷無幾。所謂擒賊先擒王,為何此時英法聯軍不乘勝追擊逃跑的咸豐皇帝,止步於北京?

英法聯軍此行的目的是北京,不是咸豐皇帝。回想英法聯軍侵華的目的,是想要掠奪「地大物博,無所不有」的中國。中國地廣人多,有豐富的原料,且有廣闊的市場,最關鍵的是抵禦能力差,容易得手。英法聯軍就是看到這些因素,在他們經過了工業革命後,急需原材料發展工業,也急需尋找市場銷售其產品,從而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並對中國發動了戰爭。可見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但其目的並不是咸豐皇帝,而是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提出修約的要求,繼續對中國進行掠奪。其實他們不僅不會讓咸豐皇帝下台,反而很希望得到清政府的同意,以清政府作為他們統治中國的機構。之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這點。而他們為何選擇的是北京而不是中國其他城市?顯然北京是清朝的老巢所在地,進攻北京既能給清政府點顏色看看,讓清政府對其俯首帖耳。不敢不答應他們所提出的要求,為往後簽訂不平等條約打下基礎,擴大他們在中國的權益。同時進攻北京還有一個目的是想在北京建立大使館,通過北京使館能更好的跟清政府交涉,以便攫取更多的利益。

英法聯軍避免陷入持久戰。面對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這一形勢,咸豐帝以去木蘭秋狄打獵為名義出逃。而咸豐帝的出逃不投降,反而給英法聯軍帶來了恐慌。早在1860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羅素就致函提醒額爾金說,如果咸豐帝出逃而拒不投降,「會使得盟國陷入窘境」。可見英法聯軍並不打算打持久戰,所以在他們攻佔北京後,不會去追擊逃走的咸豐帝。原因為何?一是英法聯軍雖然帶來了強大的兵團來對抗僧格林沁的騎兵團,但畢竟跋山涉水而來,路途遙遠,不可能帶足兵力,和後備軍,如若追擊到承德,那花費的力量和時間將是他們預料之外的。二是北京氣候條件容不得英法聯軍持久作戰。英法兩國政府曾多次發出指示,要求聯軍必須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並退出北京。這就表明他們侵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在華的權益,速戰速決,假如擒住了清朝皇帝,那他們該和誰議和,誰來滿足他們的要求呢?

括而言之,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並做出了震驚世界的「火燒圓明園」事件,但不追擊出逃的咸豐帝,目的是給清政府下馬威,讓清政府乖乖投降議和,以獲得在華更多的權益。所以英法聯軍並不去追出逃的咸豐帝,只要在北京做出讓清政府震懾的事情,那清政府便會慫,從而達到了他們戰爭的目的。英法聯軍如此種種行為實在是可恥至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清朝哪些皇后們,乾隆母親最有福,慈禧最鐵血,孝庄最強
中國歷史上最後五位皇帝,第一位最節儉,最後一位運氣最好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