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移動迷宮》最終章首日奪冠,《神秘巨星》持續發力

《移動迷宮》最終章首日奪冠,《神秘巨星》持續發力

又到了本周【院線周報】時間

今日上映5部新片

有3部進入今日票房top10

其中《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上映首日奪冠

《神秘巨星》持續發力

截圖來自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榜

《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首日奪冠

《神秘巨星》熱度仍不減

據統計,昨日大盤報收8244萬;比周三8537萬略有下降。本周五《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上映首日,以排片佔比30%,票房佔比40%,奪下票房榜首位。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神秘巨星》仍然熱度不減,以18.9%的票房佔比位居票房榜第二位。上映15天的《無問東西》憑藉良好口碑,表現依然堅挺,以總成績5.37億居第三位。除此之外,同於今天上映的引進片《24小時:末路重生》以及《絕命時鐘2:22》也分別進入榜單top10中。

榜本周上映電影與上周掀起的「印度潮」相比較為低調。周四大盤與上周環比下降近30%。本周五上映的5部電影中,僅有3部進入票房榜前十,而與之相比,已經上映超過1周甚至半個月的好口碑電影依然榜上有名。十部電影中有7部引進片,成績卻不盡理想,說明觀眾越來越重視電影口碑從而擇優選擇進入電影院。之後票房是否能夠有所回溫還難以確定。

奧斯卡金像獎公布提名

華語電影無一上榜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近日公布了提名名單,華語片再度與最佳外語片九強提名名額失之交臂,無緣奧斯卡提名。其實在過去一年,華語電影尤其是中國內地電影取得了不少進步,也在不斷創造票房奇蹟和口碑傳奇。這次,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的《戰狼2》,創造了紀錄片票房紀錄的《二十二》代表中國內地「沖奧」;《一念無明》《日常對話》分別代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沖奧」,但都遺憾落選。讓人不禁思考,華語片為何頻頻被奧斯卡拒絕?

縱觀歷屆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的電影,都是少之又少,而結果也都差不多,最終無緣提名。2016年代表中國內地出戰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是《大唐玄奘》;2015年,三部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影片——《刺客聶隱娘》《滾蛋吧!腫瘤君》《破風》皆落選,《滾蛋吧!腫瘤君》上映時還賺足了觀眾的眼淚;2014年中法合拍片《夜鶯》打敗張藝謀《歸來》及刁亦男的《白日焰火》,代表中國內地「沖奧」;2013年則有中國內地電影《一九四二》、中國香港電影《一代宗師》、中國台灣電影《失魂》,其中,《一代宗師》提名最佳外語片9強,這也是最終的成績。

十餘年來,華語電影的「申奧」之路都略為坎坷,要說一些成功,則有2002年,張藝謀的電影《英雄》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這也是中國內地電影史上唯一一部被提名「最佳外語片」的電影。2001年,李安憑《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譚盾也憑藉《卧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這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2017年,在《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等國產片票房「爆款」的拉動下,全年票房達559.11億元,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次,51部國產電影票房過億元。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個國家也紛紛重視中國的電影企業,湧現出不少中外合拍片,在資金、技術、人才都「不錯」的情況下,為何還是頻頻無緣奧斯卡?業內人士表示,過分注重商業化而缺少對於內容的把握是原因之一。在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旦一件事物火了之後,太多的同類作品會隨著而來,跟風、投機現象嚴重,片方過度渴望在短時間內獲取較多的經濟利益而缺乏自我的思考。也有一些電影缺乏包容性及國際眼光,許多導演和製作人都只在乎他們的電影在本土的票房,而不關心是否能在國外拿獎。但也有的忽略對於本土文化的挖掘。華語電影要想衝擊奧斯卡,屹立於世界電影之林,還需一個漫長的歷練過程。

影視劇翻拍如何不「翻車」

製作人應秉持工匠精神

前不久,電視劇《半生緣》劇組宣布14年後再次重啟翻拍。2003版《半生緣》至今仍被觀眾津津樂道,而新版《半生緣》將於2018年與觀眾見面。日前,經典電視劇《金粉世家》也確認將翻拍,而《新金粉世家》將分為上下部,一共80集,劇集增加了一倍。近年來,翻拍影視經典作品,成了一種潮流。由於珠玉在前,觀眾心中已有一定的期待,翻拍並不是一個簡單複製的過程,因此,雖然翻拍劇眾多,但並不是每一部都獲得成功,甚至有些翻拍作品還遭受惡評。對於一部翻拍影視作品來說,如何能在經典的基礎上傳承並超越經典?

隨著中國影視劇製作技術和水平的提升,翻拍經典似乎已經成為時代潮流,短短几年間,有數十部經典被翻拍,包括央視版的四大名著。《西遊記》被翻拍了兩版,但無論收視還是口碑都遠不如86版《西遊記》。這幾年翻拍的《新京華煙雲》《追捕》等影視劇儘管前期話題度十足,但播出之後,收視遠不如預期,觀眾直呼毀經典。很多失敗的劇作往往只是借經典之外殼,將原作隨意篡改迎合受眾,丟失了原作的精神內核。如於正版的《笑傲江湖》,劇中將「東方不敗」由男變為了女,此後便延續的是偶像劇風格。經典翻拍並不是不能改編,但是應尊重原創,否則就是以經典為噱頭了。

經典影視作品翻拍也不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徐克監製的《新龍門客棧》保留了原作強化懸疑的敘事方式,又創造性地用黃沙大漠的情境設定、蕩氣迴腸的兒女情懷、迅如閃電的動作戲、疾風暴雨的鏡頭剪輯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江湖世界。雖是翻拍,卻成了武俠新經典。一直以來,超越經典的翻拍其實不多,更多的是不成功的案例。當下浮躁的影視製作環境,讓一些製作人把翻拍這件事情,當成「掙快錢」的捷徑,並沒有從源頭上去領悟經典並傳承文化。當年87版的《紅樓夢》拍攝時,演員們僅學習琴棋書畫就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當年的那種創作態度,是他們成功的保證。所以,經典作品的翻拍,製作人應在領悟經典的基礎上,秉持工匠精神,重視細節。

經典翻拍是對經典的延續和繼承,想要把翻拍這一件事情做好,必然需要領悟經典、尊重原創,同時秉持工匠精神,努力推陳出新,方得成功。

好萊塢動畫成功秘訣:

故事能引起大家共鳴

說到奧斯卡,雙雙提名了本屆最佳動畫長片的《尋夢環遊記》和《公牛歷險記》接連在中國上映,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動畫電影一直是好萊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迪士尼動畫,皮克斯和夢工廠更是公認的「動畫三巨頭」。他們創作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玩具總動員」系列和「怪物史萊克」系列風靡全球。隨後以「冰川時代」系列迅速崛起的藍天工作室,風頭一度壓過三巨頭。如今,實力後輩照明娛樂則用一群小黃人萌遍全球。

迪士尼在1937年製作了第一部動畫長片,那就是風靡全球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喜劇有時候不能滲透各國文化,劇情片和動作片有時也沒法跨過文化障礙,但是,動畫片一直以來都可以做到流通「無國界」。好萊塢動畫片永遠都會有競爭力,是因為它們的故事能引起大家心底的共鳴。所以,我們大家心中住著的那個愛看動畫片的孩子,才是好萊塢動畫成功的秘訣。

除了孩子,迪士尼近兩年的動畫也被很多成年人喜歡,比如《尋夢環遊記》和《頭腦特工隊》,這種轉變又是怎麼發生的?這轉變發生在迪士尼收購皮克斯和約翰。拉塞特上任之後,他們招募了很多行業內最聰明的人才,決定不做小觀眾的動畫片,取而代之的是劇情複雜的大作品,是全家老少都會有所認同的電影——這種不走俗套的家庭電影概念非常新穎。 事實上,除了迪士尼,其他傳統影業如今對動畫電影也越來越重視,大家紛紛投入大量資源到動畫領域。

大影業動畫片的優勢,就是擁有多種多樣的市場宣傳方式。迪士尼開啟了動畫片的全面市場化,他們的主題樂園裡擺滿了動畫片人物的衍生產品。《玩具總動員》光靠衍生產品賺的錢就能拍三部續集,所以幫助賺錢不僅是電影的本身,還有那些琳琅滿目的衍生產品。很多公司都希望能被收購,因為這些獨立工作室和大影業比起來,他們做動畫太費錢了。其實,不管是大影業還是獨立工作室,好萊塢動畫人一直在努力為觀眾送上精品。而從米老鼠到小黃人,我們也確實不斷看到了驚喜。

《神秘巨星》票房飄紅

觀眾再次對印度電影著迷

被稱為《摔跤吧爸爸》姊妹篇,儘管沒有那麼精緻、沒有那麼熱血,印度電影《神秘巨星》依然得到了中國觀眾的熱捧。「女性意識+勵志+親情」的「套路」非常阿米爾·汗,但觀眾就是特別吃這一套。繼上世紀80年代載歌載舞的印度片熱潮後,這些「阿米爾·汗式」的印度電影再次讓中國觀眾著了迷。

阿米爾·汗近日來中國,在分享創作心得時也說道:「我總是儘可能地聽從內心的召喚。只要我喜歡這個故事,就會著手去做。我發現《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故事很美好。的確,它們都以女性為中心,但都是很有力量的角色。在我看來,現在時機已經到了,觀眾發現從表現強大女性的電影中,同樣可以收穫觀影的樂趣。至於主題,我堅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論男性還是女性,不論生活在哪個國家,說著哪種語言,擁有何種文化。每個人都有權利捍衛自己的尊嚴,並因此受到尊重。」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在《神秘巨星》的製片名單中,除了阿米爾·汗製作有限公司等兩家印度出品方外,還有兩家中國公司。與《摔跤吧爸爸》等影片不同,《神秘巨星》這次進入中國銀幕並不是通過批片形式,而是分賬片。因此,它在印度首映3個月後就在中國上映,遠比其他印度片的引進速度要快。隨著「印度電影熱」的升溫,不僅有《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等中國影片去印度取景、合拍,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也進入到印度電影里。但影片能否再次成為「爆款」,就要看「印度熱」到底有多熱了。

影視市場陷入「怪圈」

「高顏值」作品不等於高質量

「流量明星」是近年來影視行業中興起的一個熱門概念,主要指那些擁有大批粉絲的演藝明星。他們因為在年輕觀眾中享有超高人氣而備受資本追捧,佔據了市場一線資源,拿著高額片酬。這種將市場效益置於社會效益之上,將內容品質與明星陣容本末顛倒的做法,導致了作品思想內涵空洞、故事單薄牽強、藝術水準不高,更遑論在深層次上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這樣的作品不僅難以將影響力向非粉絲觀眾擴展,同時也在審美疲勞中消耗著粉絲群體對流量明星的熱情以及社會各界對影視產業的信心。

影視創作究竟應該依靠什麼,以什麼為其核心、根本?從近年來自影視紅海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身上,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觀眾和市場對於這一問題所給出的最好解答——無論是不加掩飾地記錄苦難並用克制平靜的敘事直指人心的《二十二》、憑藉思想內容登上藝術高峰的現象級影片《戰狼2》,還是《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生逢燦爛的日子》等書寫中國故事、傳達中國精神、展現中國氣派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其中都沒有流量明星,也沒有獵奇故事和話題炒作。紮實的劇本、走心的表演、精心的製作才為它們征服了觀眾,贏得了市場。

《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原創文化節目沒有走堆砌流量明星吸引眼球的捷徑,而是通過深耕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拓展題材樣式、深挖文化內涵、傳達審美意象、創新敘事和傳播手段成就了「現象級」綜藝,迎來了文化類節目的「春天」。究其原因,也是得益於精耕細作,摒棄了以流量明星吸引用戶的套路,將重心放在內容本身的品質上。通過不斷起用新人和實力演員,把資金更多用於提高劇集質量上,這些作品變過去的「流量明星+話題炒作」為「優質演員+電影級製作」,激發了「自來水宣傳」的新模式。

上述種種都說明,在經過大明星、大投資、大IP的轟炸之後,觀眾真正需要的仍然是那些有筋骨、有內涵、有誠意的作品。要以價值觀立意,內容品質立足,以創新求發展,為人民抒情、為時代放歌。在新時代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新高峰之作,其中並無捷徑可走,只能依靠創作者端正態度、戒驕戒躁、苦練內功,在內容品質上花大力氣,下真功夫。同時,作為演員也要提升修養、錘鍊演技、深入理解角色,而不是單純依靠顏值和浮誇的表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喜愛和尊重,也才能真正有效地延長自己的藝術生命。

部分影院喪失自主營銷能力

錢被電商凍結拿不回來

2009年首都電影院年票房首超6000萬元大關,佔全國票房的1%,創下全國單體影院票房第一名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首都電影院也迎來了成長中的煩惱。從2008年的電影票團購開始,到後來的在線票務平台「燒錢圈用戶」,在線購票已成為用戶購買電影票的主流方式。受票補營銷大戰影響,目前用戶價格敏感度較高。影院原先最大的優勢是現金流充裕,觀眾付錢後票錢就在影院手上,影院再拿這現金去跟片方結賬,現在現金流轉到電商手裡了。電商跟影院不是實時結賬,有的一星期,有的一個月,有的甚至更長。而影院從租金到人工成本都很貴,加上水電費物業費片方分賬,如果錢再被第三方凍結著拿不回來就相當一部分的影院不盈利了。

觀眾的消費習慣正被重塑,遍地8.8元、9.9元的電影票越來越讓觀眾覺得本該如此,但這實際上已經給電影價值和電影放映帶來了很大的認知影響。將低價票作為唯一的競爭手段,首當其衝受到損害的就是影院利益,據記者了解,部分電影的製片方也會補貼票價,推出低價票吸引觀眾以推高票房,這是行業常態。部分院線與電商曾達成協議限定最低票價,但無人遵守。影院方呼籲有序競爭已有數年,也嘗試了各種辦法,但情況仍不夠理想。此外,影院還是要堅持自主經營最基本的內容。」

傳媒板塊久違大漲

率先漲停的光線將是產業新龍頭?

在經歷了兩年的沉寂之後,整體市盈率不斷下降、彷彿已經跌至谷底的傳媒板塊,終於迎來了一次集體高漲。截止1月22日收盤,文化傳媒板多支影視類個股表現優異,其中電視劇龍頭華錄百納大漲8%,盤中一度接近漲停;新文化的漲幅超過了6.6%,華誼兄弟和中國電影等電影個股也有5.8%左右的漲幅;而表現最為突出的光線傳媒,早在上午11點15分就已率先實現了漲停。要知道,光線上一次漲停還是在將近兩年前的2016年的4月5日,當時光線披露了2015年度利潤分配預案與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受同期電影收入大幅提升影響,當季光線預計同比盈利增幅將在4000%以上。自那之後,電影市場從多年持續的高增速中急轉直下,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又重新有了高增速,而傳媒板塊整體漲幅已經在二級市場中連續兩年排名倒數。但在此過程中,光線卻實現了「逆流而上」:在影視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光線的業績仍能保持持續增長,其市值也在近年來接連超越了華誼、中影等老牌影視公司。

雖然2017年的增速符合預期,但是2018年的電影市場則可以用被「引燃」來形容。隨著《前任3》的意外走紅,連帶著開年九天里單日總票房都順利破億,而在距離春節檔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就有多部該檔期影片的預售額都已經破千萬。數據顯示,2018年的首三周,全國累積票房總額接近39億,觀影人次1.1億,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8億和5000萬,同比增幅到了85%和83%,給2018年開了一個好頭。在不少投資人士看來,票房的走高或許意味著電影板塊在內的整個傳媒板塊都有望在2018里迎來觸底反彈。一名證券分析師Z則告訴壹娛觀察,雖然僅從一天的表現去斷言傳媒板塊在2018年整體前景為時尚早,但「2018年比2017年要好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大盤的活躍對版塊的帶動是肯定的,只不過落實到具體公司上是什麼情況還有待觀察」。光線收購貓眼,大大提高了其在業績上的天花板,可以說是押對賭注了。在線上購票業務、線上發行業務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貓眼無疑能為光線在內容出品之外,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因而「光線必然會成為龍頭」。

下周再見

你的轉發和留言,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院線電影丨熱播電視劇丨網劇丨影人專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迷 的精彩文章:

托兩個老傢伙的福,我們得以看到這場史上「最貴綁架案」
差點失明的趙又廷,讓國產愛情片找到了突破口

TAG:電影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