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習俗大賞,年味與粘味春節習俗知多少?

習俗大賞,年味與粘味春節習俗知多少?

春節習俗大補帖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又稱農曆新年,節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為隆重豐富,春節更是歷史最悠久的節日之一,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逐漸演變出特別的風俗習慣,許多還流傳至今。

一、迎財神

過年時有接財神的習俗,在台灣地區叫做炸邯鄲爺,一般在正月初二清晨或者在初五清晨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每年元宵節期間,許多地方都有炮炸「邯鄲爺」的風俗,其中台灣的台東與竹南等地,更會舉辦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的炸「邯鄲爺」,活動於元宵節晚上6時許開始,地點一般在廟宇前的空地上,組織者精心挑選出一位勇敢的男青年扮演「邯鄲爺」,其頭上裹黃巾,象徵火焰,炮炸祈福。

二、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除夕晚,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

三、掛年畫

年畫起源於門神。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作為漢族農耕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老鼠娶親》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四、放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合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貼有門神的新桃符,在中國,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p.s. 據傳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所以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喔。

五、發紅包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因為"歲"與"祟"諧音,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趕緊發個微信紅包壓壓歲吧~

來源:以上部分內容轉載至網路,版權歸原作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旅遊集散服務中心 的精彩文章:

穿越百年夢境,這座小村的魅力可不一般!

TAG:廈門旅遊集散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