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錢世界》:金錢觀投射黑白人生,人性之愛方顯可貴

《金錢世界》:金錢觀投射黑白人生,人性之愛方顯可貴

文:田金雙

「我們像你一樣,但我們不是你。」被綁架的保羅·蓋蒂三世如是說。這部由真實綁架案改編的懸疑犯罪片《金錢世界》中,讓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金錢世界背後的黑白人生,更多富人的金錢邏輯和母愛的偉大之處。換言之,打動我們的絕的不是金錢背後的諸多狗屁邏輯,而是對生命和人性之愛的敬畏。

一直以來,世界首富保羅·蓋蒂傳達給世人的多是熱愛藝術、熱衷慈善事業、生活富有情趣的慷慨富翁形象。比如,他生前成立無數基金會,死後成立了蓋蒂藝術研究所等機構,蓋蒂博物館中出許了他生前收集的藝術藏品。儘管石油大享保羅·蓋蒂富可敵國,但最終結局仍是在無望中孤零零地死去。相比之下,同為世界首富之一,比爾·蓋茨生前捐贈的作法方顯靈魂的高貴。

《金錢世界》有別他片的經典之處絕非導演和克里斯托弗普盧默該片上映一個月前換色重拍9天完成那麼簡單,更多還是對金錢背後黑白人生的深刻挖掘和精準闡述。該片剛一開場就將時間定格在1973年,年僅17歲和母親蓋爾生活在一起的保羅·蓋蒂三世在羅馬被綁匪綁架,綁匪索要高達1700萬美元的贖金。當時,這起綁架案震驚世界。當母親奔走各方拚命籌款意欲贖齣兒子時,你知道保羅·蓋蒂是怎麼做的?他第一想法就是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玩笑,孫子想要騙取的只是自己的錢。而當綁匪寄來孫子的耳朵時,他考慮的仍是如何合理避稅和兒媳談判逼其就範。

另一方面,為了收藏一幅藝術作品,他不惜擲百萬美元,將愛投向冰冷冷的畫作。這真是絕妙的反差和莫大的諷刺。身為金錢世界的創造者和掌權者,老蓋蒂對金錢的態度讓人覺得不近情理,骨子裡的態度近乎冷血。他對金錢的態度更多「防守」的態度。斯如老蓋蒂本人所言,現實生活中他的金錢觀「當一個人變得富有,他就會有更多地選擇。而他的慾望又無止境」,此語看似冷靜甚至冷酷,實則身不由己。

經歷商業上的爾虞我詐和浮浮沉沉之後,對金錢有著個人認知的他選擇忽略人性,將目光投向藝術品。在他眼裡,只有冰冷的藝術品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東西,為了避稅,他不惜將金錢換成藝術品,從藝術品中找到內心的平靜乃至平和。而之於受綁架的孫子,他考慮的更多是不近人情的拒絕和抵抗的態度,甚至討價還價將之變成一場商業談判。這就是金錢世界背後的黑白人生,忽略親情遠離人性,他永遠享受不到人性之愛,註定在孤獨中死去。

而之於保羅·蓋蒂三世的母親蓋爾更多母性的偉大之處。本來,和前夫離婚後的她放棄一切財產,唯一的選擇就是不放棄兒子的撫養權,生活也陷入無法交房租的境地。為了兒子的安全,她不得不四處求援,一方面要躲避媒體記者的圍追,一方面又要應對綁匪,此中壓力可想而知。

本來,蓋爾想要的只是保羅·蓋蒂家族帶來的影響,比如那個擁有金錢之後拚命吸毒縱慾的渣男前夫,還有由此帶來的有關性、毒品的鬧劇,而到頭來,她最珍視的親生兒子只因為他的姓氏被綁匪綁架,身不由己地陷入悲慘的境地。在這裡,金錢並未帶來利益,反而成了詛咒。這就是金錢世界中的黑白人生,其中深意,發人深省。

影片中,有一個橋段耐人尋味:孫子被囚禁了五個月,並失去一個耳朵,有可能死去。保羅·蓋蒂考慮的還是和綁匪談判,當綁匪降低贖金後他答應支付四分之一的時候,考慮的還是和蓋爾談條件,讓她放棄監護權,直到他雇擁的前特工憤怒地大罵時,他才勉強答應支付贖金。其實從一開始,孫子就應該失去耳朵。這又反映了一個問題:在金錢世界裡,究竟是利益重要,還是愛更重要。

不得不說,前特工的介入是保羅·蓋蒂三世獲救的轉機,影片最後,獲救後的小蓋蒂和蓋爾站在老蓋蒂的宮殿里,看著老蓋蒂的黑雕像臉里全是憂傷,而當特工轉身想走,蓋爾說出一句至關重要的話:「留下吧,在我心裡———你是親人!」這句話,一語點出《金錢世界》的精神命題,在所謂的富人輯輯和金錢觀面前,所謂利益交換隻是狗屁,只有人性之愛才是這個世界打動人心的真相所在。這也是該片的點睛之筆和意義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金雙 的精彩文章:

《盲道》 :視而不見謂之盲,悲天憫人的情懷更有份量
其實我是個喜劇演員!《喜劇之王》講的是喜劇演員,《卧底巨星》說的是雙賤英雄

TAG:田金雙 |